譚新遠
2021年,筆者有幸成為廣州市番禺區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為了提高個人的教育理論素養和班主任的專業素養,筆者經常閱讀一些書籍。前段時間,筆者重讀了優秀班主任陳宇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感受頗深。書中提到:班主任經常面臨來自三個方面的壓力——家長、任課教師和學校領導。有些班主任把這三種壓力形容為壓在班主任頭上的“三座大山”,筆者想,能不能換個思路或做法,讓“三座大山”變成“三座靠山”?班主任如何獲得家長支持,把家長資源變成幫助自己進行教育的有用資源?怎樣讓“大山”變“靠山”,怎樣才能有好的家校合作?下面,筆者就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家校合作的思路原則
1.思想上高度重視、主動做事
我們要高度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是班主任做好學生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基本途徑。現代教育理論明確指出,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共同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教育要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實現育人的根本目標,就必須綜合發揮各種教育因素的作用。特別是家校合作,因其本身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以家庭和學校兩種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協調為特征的教育互動活動。因此,要協調家校雙方并形成教育合力,避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效果的相互抵制和削弱,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和學習環境。
2.良好合作的原則
讓家長心甘情愿地支持教育工作,并不需要多少技巧,只要讓家長感覺到學生在你的班里能幸福、健康地成長,學生能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就可以了。所以,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班主任要真正對學生好、為學生的發展著想。
當然,班主任和家長之間應該保持常態的聯系,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班主任要了解學生家長的情況,如,家庭情況、性格、育兒觀念等。每一個學生都是重要的,每一位家長也都是重要的,沒有任何一位家長會存心和班主任過不去。只要我們工作到位了,并真誠溝通,家長就不可能不支持我們的工作。比如,學生會有一個普遍的特點:會專門揀對自己有利的話說,如果犯了錯誤,會為自己開脫,把責任推到別人或者教師身上。如果平時沒有和家長溝通過,又不了解家長的性格,我們就盲目請家長來學校,容易出現沖突。但如果我們平時與家長保持聯系、建立友誼,又或者出于對學生的真切關愛,班主任就能和家長坐下來好好協商。
二、開展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方法
怎樣開展家校合作?怎樣和家長保持常態的聯系?怎樣和家長交流更有效?筆者認為,要特別留意三個關鍵字:訪、群、會。
1.訪:走訪、電訪、信訪、約訪等
班主任要通過家訪,或是電訪、信訪、微信網絡訪、短信信息訪等,與家長保持常態性的聯系。一方面便于把班級信息傳遞給家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個體情況,與家長建立深厚的友誼。在開學的第一個月,我們一般應該通過各種訪問方式與所有的家長都聯系一遍。
家訪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將學校和家庭緊密地聯系起來,使教師與家長配合,形成家校合力。
如何家訪?首先訪問的時間要事先與家長約好;訪問的對象不要只是后進生;訪問的內容也不應只是投訴,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有所準備,以鼓勵、了解、匯報、獻策為主;多用商量的語氣,態度要誠懇,與家長共同探討學生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教育學生的最佳方法。這樣的家訪也許會更受家長的歡迎。
當然,家訪不應該受時間和形式的限制。所以,無論采取什么形式的家訪,有效的家訪,那就是最好的。
2.群:微信群、QQ群等網絡群
班級家長微信群在家校聯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可以經常分享一些班級信息、圖片到班級家長微信群、家委代表群,及時分享班級動態。但是,班主任也要注意家長群的守則和監管,不要在家長群中發無效信息,也盡量不要把家長群當成展優臺和曝光臺。這樣不經意間會傷害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及其家長的權益。
教師和家長雙方都要加強新媒體素養,遵守群規,規范言行,這樣才能把家長微信群建設成為家校聯系的好平臺。
3.會:家委會、家長會等
家委會和家長會對和家長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起著重要作用。對于家委會,首先要正確選擇家委會成員,這樣才能發揮家委會的最大能量。這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當然也考驗班主任個人的藝術性與判斷力了。家委的成立也是班主任實現家校共育的關鍵一步。教師與家長確立了相互信任關系后,一切的問題自然容易、簡單地被解決了。
好的家委既能減輕班主任的負擔,也能讓家長之間進行更好的溝通,從而便于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好的家委會既能為班級營造良好的氣氛,也能夠團結班級的學生。在這一點上,家校合作確實是共贏的。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管理當中來,也能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因此,班主任應該加強與家委的聯系,聯手合力促學生和班級成長。
關于家長會,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學校在期中或期末結束后都會組織家長會,或是在學校的開放日接待家長。為此,班主任一定要重視,做好準備,積極溝通。此外,班主任還可根據工作需要,向學校申請,召開班級家長會,與個別家長共同研討學生的教育問題,如,后進生的教育問題、學生的學習問題等。
除了以上這些,我們也可以邀請家長進課堂,如在開展主題班會課時邀請家長作嘉賓,或者邀請家長聽課等;邀請家長參與班級活動、年級團隊活動等。
以上是有關家校合作的思考和做法。我們要看到,班主任的教學工作離不開與家長無條件的支持。良好的家校關系將有助于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擔。所以,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作為,用合作求共贏,讓“大山”變“靠山”。
責任編輯? 溫鐵雄CE337459-26A2-4009-97E7-742FD7A02F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