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娜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天津 300270)
“新時代”背景之下,信息網絡飛速發展,國際競爭、人才競爭愈發激烈,這些都影響著人們的學習方式和價值觀念。而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見證者,他們接受信息、擴展學習的渠道和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他們也正以更加積極和開放的姿態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1]。
在這一國際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這要求教師要順應時代需求,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探究多種教學模式,擴寬教學思路,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和高效的學習。混合式教學模式契合這一課程要求,有利于激發教師的潛能,創新教學理念和形式,更好地因材施教,因此,也就更有利于將大學英語教學引向更深、更廣的空間[2]。
目前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仍是教師為主導,教師一般采用語法翻譯法,交際法等教學法,教師講得多學生聽得多,這樣學生多是作為一個接受者。在課堂上教師也會組織學生討論,但發現耗時較多,為了不影響課程進度,一些教師舍棄了形式多樣的討論、辯論、角色扮演等環節,師生探究式的學習模式也被擱淺。另外,教材內容及形式相對單一,也一定程度上會使得教與學缺少趣味性。這一形勢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積極吸收各種教學理論的優勢,加強對自身教學手段的研究和拓展,豐富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3]。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要求大學生應掌握詞匯4795個單詞,700個詞組。而很多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基礎相對薄弱,距離這一標準相差甚遠。但有很多學生渴望學好英語,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學生反映,英語單詞“記得慢、忘得快”,到底如何學好英語,如何記單詞。顯然,學生已然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尚未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果不佳。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動向,適時引導和激勵,以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00后的大學生思想更加活躍,興趣更加廣泛,多才多藝,能歌能舞。在眾多院級迎新晚會或社團活動中,很多學生選擇唱英文歌曲,演英文話劇等。他們喜歡旅游,喜歡結交朋友,甚至有很多學生參與了國際游學項目。正是這樣的校園環境使得學生意識到學好英語的必要性。但相較于初高中,大學生的自由時間相對較多,然而很多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正確地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是當務之急[4]。
關于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學術界并沒有統一的定義,美國學者Singh和Reed認為混合式教學是在恰當的時間,為恰當的對象,應用恰當的教育技術,通過恰當的教學方式,提供恰當的學習內容,以使學生獲得較高的學習收益。在中國也有很多學者對混合式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華南師范大學的李克東和趙建華曾定義混合學習是“把面對面教學和在線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有機地整合”。綜合來看,混合式教學,從形式上看,是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教學方式的有機混合,即混合了線上平臺和線下課堂兩部分。從內容上看,混合式教學是多種教學要素的深度融合,如教與學的融合、不同學科的融合,個體與群體的融合,課內與課外的融合等。目前我國高校使用比較多的是“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網絡智慧教學平臺。這些線上平臺主要借助網絡信息技術,以計算機、平板和手機等為工具,開展學習資料共享、探究學習、在線測評等活動,使教與學的環節更加豐富和完整。教師在線上分享部分教學內容,線下繼續拓展知識,線上線下相關要素的進一步融合有利于教師及時捕捉學生的學習習慣、愛好興趣等,進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5]。
2.1 打破時空限制。目前大學生使用互聯網的頻率很高,人人一部手機,時刻不離手機,時刻不離網絡,成為很多大學生的常態,因此,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采用多種途徑積極宣傳引導,如通過網絡、微信等平臺,普及相關知識,提高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英語交際能力。而傳統課堂常常受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的制約,沒辦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討論和互動交流,而且布置的預習作業或任務也常常由于缺少相應的檢查和監督機制而大打折扣,而混合式教學將傳統的教學時間和空間進行了延展,教師可以量化或者可以“看到”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這為教師在線下授課節省了時間,教師可以更好地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動和交流。混合式教學這種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更有利于知識的擴展、學科的融合、個性的發揮等[6]。
2.2 教學內容多樣化 教學效果最優化。線上資源是每一堂課的前提和鋪墊,讓學生帶著一定的想法或問題走入教室,在線下,在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將線上所學與面授課堂的知識結合引申,進而實現更高的教學目標。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課上老師講解,學生參與討論,下課之后學生有任何疑問,可以在諸如“學習通”等平臺直接留言,這樣教師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調整教學內容。教師不再是教學內容唯一的編撰者和設計者,學生也是參與者和編撰者。教學資源也突破了教材和學科的限制,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相應的補充材料,讓那些學有余力的同學進一步豐富知識、拓寬視野。學習時間得以延伸、學習內容得以拓展、力爭使學習效果達到最優[7]。
2.3 學習方式多元化。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多是被動的接收者,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尤其是大學生這個階段自我意識比較強烈,他們更愿意嘗試新鮮的多元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更應該給他們提供平臺,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混合式學習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可以以小組討論,頭腦風暴,課后協作等方式展現個性化元素和協作的成果。如小組討論,教師制定一定的任務,然后學生分組,互助完成該活動。再如創設問題情景,角色扮演,英語配音,搶答環節等都有助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之下,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發揮,有助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4 評價方式科學化。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依靠測評結果及教師上課的觀察,缺少對學生課前學習情況的測評和統計,因此,整個評價具有一定的不完整性和主觀性,而混合式教學綜合了各種學習活動,囊括了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課堂中的參與情況、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并能夠進行詳細的統計和分析,以數據為支撐的評價更加科學和完善。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更有助于給予學生客觀準確的評價。
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很多優勢,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混合式教學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如在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全國大、中、小學都在使用如 “學習通”等平臺,一時間在線人數超出了平臺的承載量,網絡不穩定、系統卡頓。其次,教師端教師缺乏相應的手寫設備,學生由于地理位置偏遠,沒有網絡信號等問題,致使教學過程不順暢。再次,混合式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如“學習通”等教學軟件,教師要厘清教學目標和思路,整合相關的資料,及時回復學生的相關問題,這些工作都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耐心。而線上教學對學生的自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要能夠自主、獨立、高質量地完成一定的線上作業、考核等,這些對于一些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同學而言無疑是一個挑戰,而且目前線上的監督也不是很完善,這些都可能會使線上學習大打折扣。
“互聯網+”的背景之下,將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相結合具有必然性,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三者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課前教師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并據此,以“學習通”“雨課堂”等為平臺,推送與每個單元主題相關的優質的英語預習資料,包含文檔、音頻、視頻等形式,并可以從后臺看到學生瀏覽或觀看視頻的具體情況,據此可以推斷出該班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學習習慣,可以有針對性地準備相關的教案或者課堂提問等環節。教師直觀地看到了學生的預習情況,這為教師備課上課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因此,其備課效果也要優于以往的常規備課。教師在平臺上推送相關有意義的資料,方便學有余力、感興趣的同學自主學習,增加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教師在課前可以創設相關的問題情景,這樣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帶著問題上課讓學生參與度和主體意識更強烈。
即線下傳統的面對面授課。基于課前資料的整理,學生預習情況的反饋,教師的授課內容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不再是單一的教師備課和上課,在授課的過程中融入了學生的參與,學生瀏覽的資料、學生觀看的視頻是教師了解學生的窗口。在課堂中,以多媒體輔助的教學,加之手機這一移動客戶端,豐富了教學形式,可以設置地點簽到、搶答、投票等環節,形式多樣的交流互動及課程趣味性的增加有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活力和效率。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等活動,教師根據各小組的討論情況答疑解惑,并將問題拓展和延伸,使學生更好地銜接和掌握新舊知識。
課后教師將本節課的重難點、作業等內容發布到“學習通”“雨課堂”等平臺,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可以直觀地看到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這些數據也有利于教師量化學生的學習情況,科學地進行過程性評價。課后小測等相關的考核也可以及時發送到平臺,紙質化的小測一般耗時、耗財,但電子化的考核簡便易操作,而且現在大學生對電子考核方式的接受度很高。這些后臺數據、學生反饋、測驗結果等有助于教師科學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并在此基礎上挖掘學生的潛力,進而做到因材施教。
整個模式構建參見圖1。

圖1 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之下的大學英語突破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更好地利用了網絡平臺,以大數據和智能化為依托,讓教師的備課更有針對性,讓學生的參與度更高,讓傳統課堂活躍起來,讓整個評價更科學,這是信息時代帶給教學的紅利。混合式教學不是簡單的線上教學+線下教學,而是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進一步釋放線下教學的活力,力爭達到1+1>2 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利用好各種智慧教學平臺,充分利用線上的優質資源,做足學生的前期上課準備工作,更好地創新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線下面授課堂更有吸引力,線上線下相輔相成,環環相扣,讓新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邁向一個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