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敏蘭 蔣敏君
肝癌是惡性腫瘤中常見的一種,在全球范圍內,我國肝癌發病率約占46.7%,病死率約占47.2%[1]。肝癌血供約90.0%來自肝動脈,肝動脈介入術為目前非開腹手術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法[2],其具有毒性小、高效腫瘤反應等特點,因此肝動脈介入術被廣泛應用于肝癌治療中,通過對腫瘤供血動脈實施栓塞,并予以化療藥物灌注,可促進腫瘤細胞缺血、缺氧性死亡,進而達到對腫瘤生長抑制的效果[3]。肝癌患者接受肝動脈介入術后,在認知水平、心理狀態、手術創傷等因素影響下,患者自理能力、健康信念下降,進而影響術后康復效果。過渡期護理模式為疾病診療、康復階段實施的護理行為,強調持續性展開過渡期護理干預工作,促進患者順利康復[4]。本研究對肝癌肝動脈介入術后患者展開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護理 。
選擇2019 年4 月—2021 年4 月在本院接受肝動脈介入術治療的肝癌患者198 例,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9 例。納入條件:符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 年版)》中的診斷標準及肝動脈介入術適應證[5];肝功能Child-Pugh 分級為A 級、B 級;意識清楚,可正常進行語言交流;知曉研究,并配合知情同意書簽字。排除條件:合并其他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復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認知、精神障礙;出現嚴重術后并發癥。對照組中男53 例,女46 例;年齡49~76歲,平均62.51±5.47 歲;腫瘤直徑5~12 cm,平均8.50±3.46 cm。觀察組中男54 例,女45 例;年齡50~76 歲,平均63.01±5.49 歲;腫瘤直徑6~12 cm,平均9.01±3.48 cm。兩組年齡、性別及腫瘤直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1 對照組 常規護理:術后嚴密觀察病情,遵醫囑進行用藥,指導患者飲食、睡眠、運動,并詳細介紹術后康復的相關知識,安撫患者不良情緒,囑咐患者家屬多予以陪伴。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展開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護理,具體如下。
(1)電子健康檔案建立:建立每位患者專用的電子健康檔案,記錄姓名、年齡、病史等信息,并評估記錄“紅旗”問題,即惡化傾向的體征與癥狀?;颊叱鲈呵埃瑢ζ渖眢w狀況、健康知識需求等進行評估,了解其對肝動脈介入術后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運動、自我管理等知識掌握情況,并記錄入檔案中。
(2)“紅旗”問題處理:對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水平進行評估,詳細解釋術后恢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癥狀,并告知處理方法。例如肝癌肝動脈介入術后患者易發感冒,需指導其避免到人流量大的場所活動,注意佩戴口罩,適時增減衣物,適當增加補血食物,按時復查。
(3)出院后隨訪與護理:患者出院后3 個月內,每周隨訪4 次,3~6 個月時,1 個月隨訪1 次。隨訪過程中,詳細詢問患者身體狀況、自我管理情況,并進行跟蹤指導。①情緒管理。隨訪過程中,通過口頭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等方式詳細介紹肝癌術后恢復的相關知識、自我管理技能等,緩解其因認知不足導致的不良情緒。同時,建立微信“病友圈”,邀請患者加入,引導其相互交流,互相傾訴對疾病康復的困擾,并相互分享成功經驗,以引發病友之間的共鳴,相互安慰、鼓勵,以促進身心放松,增強術后恢復信念。②飲食管理。指導患者飲食以清淡、高熱量、高營養食物為主,適當增加新鮮水果與蔬菜的食用量,確保機體有充足的營養供應。③睡眠管理。耐心介紹充足睡眠的必要性,指導其陪伴良好的睡眠規律、習慣,介紹失眠障礙緩解方法,如改善睡眠環境、減少午休時間、睡前泡腳等。④運動管理。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制訂針對性的運動計劃,運動以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為主。⑤自我監測。了解患者自我管理實施效果,詳細解釋術后恢復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的癥狀,并告知出現后需及時入院就診的癥狀。
(1)心理狀態:干預前后,通過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心理彈性量表簡化版(CD-RISC10)評價兩組心理狀態。FoP-Q-SF 表共2 個維度、12 個條目,各條目從“無恐懼”~“總是恐懼”分別計1~5 分,共計12~60 分,得分越高,恐懼程度越高[6]。CD-RISC10 表共10 個條目,各條目正向計0~4 分,介于0~40 分,得分越高,心理彈性越好[7]。
(2)自理能力:干預前后,采用中文版健康促進策略量表(SUPPH)、自我管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價兩組的自理能力。SUPPH 表共3 個維度、28 個條目,各條目從“無信心”~“非常有信心”分別計1~5 分,共計28~140 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信心、能力越強[8]。ESCA 表共4 個維度、43 個項目,各項目從“非常不像我”~“非常像我”分別計1~4 分,共計43~220 分,得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強[9]。
(3)健康信念:干預前后,采用季邵艷研制的健康信念量表對兩組的健康信念狀況進行評價,量表包括5 個維度:個人健康信念(10 個條目)、感到有實施壓力(7 個條目)、感到有控制力(6個條目)、感到有資源利用(14 個條目)、感到有威脅(11 個條目),各條目行Likert 5 級評分法計分,得分越高,健康信念越強[10]。
(4)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通過肝癌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OL-LC)評價兩組的生活質量,量表包括軀體功能(6 個條目)、心理功能(6 個條目)、癥狀/副作用(5 個條目)、社會功能(5 個條目)4 個維度,各條目采用Likert 10 級評分法計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11]。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進行t檢驗 。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的FoP-Q-SF、CD-RISC10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oP-Q-SF 評分低于對照組, CD-RISC10 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SUPPH、ESC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UPPH、ESCA 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健康信念量表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健康信念量表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干預前,兩組QOL-LC 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健康信念評分比較(分)

表4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肝癌患者病情較復雜,治療周期長,治療期間受疼痛不適影響,易出現不良情緒,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13]。肝動脈介入術是現階段肝癌的常用治療方式之一,可有效促進腫瘤細胞凋亡,使患者生存期限得以延長。但相關研究顯示,肝癌術后5 年復發率可達到50.0%以上,而復發影響因素主要為術后干預措施[14]。肝癌患者接受肝動脈介入術治療后,仍需接受較長時間的后續監測、治療,治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自理能力、希望水平等影響。因此,術后需對患者采取有效管理模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指的是通過實施廣泛性護理服務使患者順利完成不同層次健康照護、健康照護場所轉移的護理服務,可使患者接受連續性的健康服務,預防健康狀況惡化[15]。本次研究對肝癌肝動脈介入術后患者展開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FoP-Q-SF 評分比對照組低,CD-RISC10 評分比對照組高 ,提示予以肝癌肝動脈介入術后患者展開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護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態。肝癌患者接受肝動脈介入術治療后,在術后不良反應、擔憂疾病復發等因素影響下,患者多會有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通過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在了解其健康狀況、健康知識需求等基礎上對其展開護理,其中的“紅旗”問題處理可有效減輕術后相關癥狀,減輕不良癥狀對患者產生的心理壓力,緩解其不良情緒。出院后隨訪與護理中注重情緒管理,可使患者認知水平得以提升,并促進其身心放松,提升其心理彈性,使其術后恢復信念增加。不僅如此,本次研究還發現,觀察組SUPPH、ESCA 評分比對照組高 ,提示對肝癌肝動脈介入術后患者展開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護理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其自理能力。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護理強調對患者自理能力進行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展開自我管理指導,包括情緒、飲食、睡眠、運動、自我監測等方面的管理,可使患者自主管理意識、能力得以提升,主動參與病情的自主管理[16]。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癌癥患者術后恢復質量直接受患者健康信念水平的影響,消極的疾病感知不但會導致術后相關癥狀增多,而且可能增大復發風險,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17-18]。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健康信念量表各維度評分均比對照組高 ,提示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應用于肝癌肝動脈介入術后患者中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其健康信念。過渡期計劃護理模式通過電子檔案可全面了解患者護理需求,“紅旗”問題處理可使患者不適癥狀有效緩解,出院后的隨訪與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不良情緒緩解,并使其主動參與病情管理,通過實施各方面護理措施,可有效緩解患者身心不適感,進而達到提升其健康信念的效果。不僅如此,本次研究還發現,觀察組干預后QOL-LC 各維度評分均比對照組高 ,提示肝癌肝動脈介入術后患者實施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護理可有效改善其術后生活質量。予以肝癌肝動脈術后后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后,患者心理狀態有效緩解,且自理能力、健康信念水平得以提升,可自主實施病情監測與管理,促進術后恢復,減輕生理、心理不適感對其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進而達到改善其生活質量的效果。
綜上所述,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應用于肝癌肝動脈介入術后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態、自理能力及健康信念水平,并促進其生活質量提升。然而,此次研究在諸多不足,如選取的病例僅局限于本院近2 年接收的198 例患者,且觀察指標較少,存在較高的主觀性,可能使結論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等。因此,后續需進一步增加樣本數量、觀察指標等展開研究,從而客觀分析過渡期護理計劃模式對肝癌肝動脈介入術后患者自理能力和健康信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