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建梅 李芬 鄭李明 符小英
妊娠期糖尿病(GDM)易引發產后出血、巨大兒等,嚴重威脅母嬰健康[1]。患者在住院期間雖能夠得到精心照護,但出院后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健康指導,患者對疾病知識和護理技能多缺乏足夠認知,遵醫行為較差,難以堅持良好的康復行為,低血糖等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不利于血糖控制,影響疾病康復[2-3]。因此,加強GDM 患者院外護理干預尤為重要。延續性護理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微信、家訪等方式,將院內護理延伸至院外,保證患者出院后能夠得到高質量護理服務[4]。基于此,本研究將延續性護理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產后護理中,效果較好。
選 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 本 院 收 治 的GDM 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 例。觀察組中初產婦32 例,經產婦8 例;年齡25~35歲,平均29.98±1.23 歲;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9.58±0.54 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1 例,剖宮產29 例。對照組中初產婦33 例,經產婦7 例;年齡25~35 歲,平均29.95±1.21 歲;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9.64±0.56 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0 例,剖宮產30 例。兩組以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
納入條件: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5];年齡25~35 歲;患者知曉本研究,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條件:胎盤功能異常或合并宮內感染者;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伴心、肝、腎功能障礙者。
1.3.1 對照組 應用常規護理,講解GDM 發病機制、治療目的和注意事項;監測生命體征、血糖水平變化,發現異常波動立即匯報醫生處理;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1 次,囑患者定期來院復查。
1.3.2 觀察組 應用延續護理模式,連續干預1個月,具體內容如下。
(1)組建延續護理小組:由1 名護士長、5 名責任護士共同組成,依據患者病情,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延續性護理方案。
(2)微信交流群的建立和應用:建立名為“GDM關愛之家”的微信交流群,每周五采用語音、視頻等形式開展線上交流活動,內容如下:①健康指導。不定時以圖片、視頻等方式發布疾病和護理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者問題,強調良好遵醫行為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性。②合理飲食指導。每周評估1 次患者飲食情況、血糖、體質量等變化,指導其合理搭配膳食,以高纖維素、高蛋白、高維生素食品為宜,避免進食高糖、高脂肪食物,遵循少食多餐原則,每日可進食4~6 餐,每日所需熱量為25~35 kcal/kg(1 kcal=4.186 kJ),碳水化合物占40%~50%,脂肪占30%~40%,蛋白質占15%~20%。③運動護理。指導患者餐后30~60 min 進行適量運動,以八段錦、太極拳等有氧運動為主,20~30 min/次,1~2 次/d。④自我血糖監測。講解胰島素的使用方法、注射部位等,告知患者胰島素對其無毒副作用,示范胰島素注射方法,教會患者、家屬采用血糖儀監測血糖變化,并嚴格記錄,依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
(3)建立微信公眾號:不定時推送GDM 相關疾病知識文章,供患者自行閱讀,開通留言功能,鼓勵患者積極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定期收集患者留言并回復,定期發布門診醫師坐診信息,患者可依據自身情況進行預約,按時發送并提醒患者定期回院復查。
(4)社區管理:每月于患者所在社區舉行1 次健康教育講座,發放健康管理手冊,鼓勵患者每日記錄飲食、運動、血糖值等內容,邀請血糖控制良好患者分享疾病管理經驗。
(5)家庭訪視:每月上門隨訪1 次,簡單檢查患者身體情況,查看手冊填寫情況,及時指出自我管理中錯誤并糾正,鼓勵家屬參與患者疾病管理,監督患者日常飲食、用藥。
(6)并發癥預防:①低血糖。避免重體力、劇烈活動,隨身攜帶餅干、糖塊等可補充血糖的食物,出現心慌、氣促等低血糖癥狀,立即原地休息,服用餅干或糖塊。②酮癥酸中毒。定時定量進餐,鼓勵患者戒煙戒酒,禁忌暴飲暴食,保持規律生活作息。③泌尿系統感染。囑患者每日清洗會陰部,多飲水,每日飲水量>1500 ml。
(1)遵醫行為:采用本院自制遵醫行為調查表按時監測血糖、規律服藥、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情況,評估患者遵醫行為,總分100 分,90~100 分為完全遵從,70~89 分為部分遵從,≤69 分為不遵從。
(2)血糖水平:干預前后同一時間測定兩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
(3)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從生理職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會功能、總體健康8 個維度,共36 個條目,最高評分100 分,評分高表示生活質量好。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總評分。
(4)記錄兩組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等并發癥發生率。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遵醫行為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遵醫行為比較
干預前,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PG、2hPG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mmol/L)
干預前,兩組SF-36 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F-36 總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SF-36 總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GDM 是妊娠期常見疾病,患者產后多數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居家護理期間由于缺乏科學合理指導,在飲食、用藥、自我血糖監測方面易放松管理,影響血糖控制[7]。常規護理以院內護理服務為主,多通過電話隨訪給予簡單指導,難以滿足患者出院后多樣化護理需求,存在一定局限性[8-9]。
延續性護理模式從患者角度出發,針對出院后的健康問題和需要,為其提供連續、系統性護理服務。本研究中,觀察組遵醫行為優于對照組,干預后觀察組FPG、2hPG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延續性護理模式能夠改善GDM 患者遵醫行為,增強血糖控制效果,改善生活質量,預防并發癥發生。在GDM 患者中采取延續性護理模式,通過微信群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能夠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持續提供飲食、運動和血糖監測等方面的健康知識、行為指導,能夠積極糾正患者錯誤認知,改善其遵醫行為[10-11]。微信群的建立能夠使患者在群內進行經驗分享、交流,有利于獲得同伴支持,增強康復信心,還能夠增進護患間交流。通過合理運動、用藥指導、加強血糖監測等一系列持續性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調節機體內分泌,維持血糖水平穩定[12-13]。給予患者針對性營養干預,強化飲食指導,可保證營養攝入科學、合理,滿足機體營養需求,還可糾正代謝紊亂,對于血糖控制具有積極意義。定期進行家庭訪視,鼓勵家屬參與疾病管理,能滿足患者情感需求,給予生活上的照護,還可充分發揮監管作用,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規避生活中危險因素,減少并發癥,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14-15]。
延續性護理模式在GDM 患者中取得一定應用效果,但本研究受樣本量、研究時間限制,尚需在今后研究中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以進一步探討延續性護理模式的遠期應用效果,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