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這需要充分發揮英語學科作為跨文化交流媒介的資源和戰略優勢,培養高端國際化人才,提升我們的國際話語權,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那么作為高中英語老師,如何指導學生學好英語課程,如何落實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學習?
一、設置英語教學四層聯動機制
四層聯動制是我校英語教研組實行的一項實操性較強的班級學科管理機制。以某班級為例,全班73人,經過對分班成績和月考成績的分析判斷,對本班學生劃分A、B、C、D四層,其中A層(tutor導師)為班級英語單科前7名,依次是B層15人,C層28人,D層23人。采用四層聯動模式,就是A層幫扶B1-B2層、B1幫扶C1-C2層、B2層幫扶C3-C4層,C1-C4層幫扶D層,老師負責A層的學習和檢查,B-D層則由上層導師負責監督檢查與反饋糾錯,在批改時老師重點查看C、D層的完成情況,并在課前三分鐘或者課后抽測復查學習結果。采用這種管理模式,無論是平時記憶任務的落實還是隨時復查、抽測和日清任務,都能短平快地迅速完成,避免扎堆耗時,對每組成員優化合理配置,有效實現了時間管理和任務管理,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這樣兵教兵、兵練兵的長效運行模式,牽一發而動全身,整個A-D層學生就形成一根線、一條心、一股勁的微型閉環管理系統,達到互相督促、全班總動員的目的,人人自我加壓,務求在既定時間內完成既定任務。
二、成立英語知識學習沖鋒隊
針對高中英語基礎知識教學,要積極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功能,讓優秀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帶領作用。為此,在開學伊始,我們在班級設立“尖刀刷題連”“我為背書狂”“練字突擊隊”“快樂女團”等微型學習沖鋒團隊,并設置團長負責制,每天分別布置適量突擊任務,例如背一單元詞匯,刷一篇改錯,背一段美文,臨摹三行衡水體書寫等,在這樣緊張而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可以快速地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三、制作英語知識學習卡片
在高中英語課程教學中,對于英語知識接受程度比較慢的學生,我們采用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方法。在講到每一課時,為這些學生特別定制英語基礎知識卡片,例如非謂語、特殊句式知識卡片,這些卡片體量小,便攜帶,易使用,將這些卡片寫上學生姓名,每天分發給學生,學生反饋迅速,能很快完成學習任務。在與這些學生輔導溝通中發現,學生很清楚自己的知識短板,希望完善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方法,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查缺補漏,并且生動有趣,學生也樂于接受。
四、運用英語作業批改手冊
在高中英語課程教學中,老師要善于運用英語作業批改手冊,及時發現學生的共性錯誤和個性錯誤。對于共性錯誤,老師要面向全班學生,重新重點講解,梳理鞏固知識要點;個性錯誤是個別同學沒有掌握知識要點的緣故,例如beneficial錯寫成benefical,情態動詞后跟doing,針對個性錯誤,老師要做好歸類記名,對這些學生做針對性講解。講解時用語要字斟句酌,語言宜幽默而風趣,語氣宜溫柔而堅定,切忌暴風驟雨般的責問和批評。老師要指導學生運用好“錯題本”,分析錯因,歸納梳理,總結經驗,以防再錯。
五、開展英語課文背誦比賽
開展高中英語課程教學,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可以通過舉行英語課文背誦比賽的方式來檢驗。我校采用的方式是:由A層學生擔任評委和記分員,坐在首席,學科代表A擔任提示員站在講臺邊,然后采用擊鼓傳花隨機點將法,先由老師背對班級隨機投擲大紅花,花落誰家誰去講臺抽簽背誦抽中篇章。一次卡殼由提示員用漢語提示,兩次英語提示,三次定為不過關。背誦結束后,由背誦同學投擲紅花決定下一名。成績當場公布在黑板上,最后評分,表揚并將第一名定為本周“背誦之王”。這種形式在激勵學生挖掘自身潛能的同時也寓教于樂。
六、舉辦英語單詞記憶擂臺賽
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為此,我校開展英語單詞記憶擂臺賽。老師在上課前提前進入教室,隨機抽出三位學生進行單詞擂臺賽,電腦設置倒計時,讓學生三分鐘默寫20個單詞。或者老師當面檢查單詞,一問一答,三人同時應答,誰卡殼誰出局,回去重新抄寫記憶。再補足三人,重新開始,依次遞補,誰守擂成功,誰就成為擂主,給予適當獎勵。
七、利用“盲盒”策略復習英語知識
《阿甘正傳》有一句經典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什么味道。”最近流行的“盲盒”營銷策略正是基于這種神秘理論的衍生物,對渴求新奇的中學生來說,如何利用這種策略來助力英語教學呢?我校英語老師的操作是:讓各層學生互相命題檢測,比如要求學生課前準備一篇語法填空或者短文改錯,規范地抄寫下來,然后折成自己喜歡的盲盒形狀,在層級閉環內完成交換并循環批改,批改后層友間對疑難問題互相講解。然后挑出若干群組上臺展示,講解自己獲取的新知和啟發。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超過預期,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
俗語云,人勤地不懶,在英語基礎知識落實上,老師們默默耕耘,靜待花開。語言教學,是慢的藝術,是等的韻律。語言教學,無論是對博大精深的母語,還是充滿異域特色的外語,在強調學生活學活用、理解記憶之前,都需要動員學生記憶海量的基礎詞匯和語法,而如何使這種過程不至于乏味,是英語老師需要長期思考并付諸實踐的永恒課題。由此想起冰心老人的詩句:“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揮,卻不是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