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霄
新課程倡導課堂教學要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在中學Scratch編程課堂中,教師往往以學生是否掌握步驟為評價依據,重視和落實的只是“知識與技能”目標。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也慢慢被落實,“過程與方法”則最容易被忽視。今天我們通過《有理數數的加減法運算》這節課為案例,對“過程與方法”目標進行探討。
一、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在低價段Scratch編程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處于知道這么做會得到這個結果的狀態,只了解一步一步的操作步驟,卻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操作。
以《有理數數的加減法運算》一課為例,學生按著步驟做就可以完成目標,如果學生不看步驟,總是會忘記復制之前要先選定區域。針對這個問題,可以改進教學設計。
教學片段一:問題導入
學生自主探究5分鐘,問學生碰到了哪些問題。學生回答,“什么是變量或不變量?”“如何新增變量?”。老師具體的解釋“變量或不變量”的含義。從而引出“腳本模塊”中的“數據”下的“新建變量模塊”來定義有理數的取值。
教學片段二:重點探究原理
溫故而知新,教學片段一以問題為導向,從如何解決問題的角度引發學生思考,到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究“程序解釋編程”時,有的學生不知道其它模塊值的選定,還有隔了一個星期再上課,學生又忘記了偵測和運算符的選用。這說明學生只是接受了被動的死命令,而沒有具體的去認真的探究數學公式的計算與計算機編程代碼模塊聯系之間的差別。
在知識與技能教學片段中,我重在讓學生明白操作的原理,學生在自主探究“回答=A+B”時,就想到了編程是也要告訴電腦要做什么,要先固定代碼和模塊,這樣到了第二個星期依然記得知識點和如何掌握計算思維。
在高階段Scratch編程教學中,要落實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后面的學習內容越來越復雜,步驟越來越多,如果只是記住操作步驟,很容易忘記或混淆操作順序。如果知道原理,根據原理推出步驟,不用去記煩瑣的步驟,自主操作。在高階段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總結能力,不斷促使學生展現和交流各自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對知識的含義理解更深刻。
二、落實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古話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Scratch編程課中我們也應該滲透學習方法的教育,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才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信息素養和編程計算思維。以《有理數的計算》一課為例,讓學生理解“如果那么”“重復執行”語句的應用。
教學片段一:如果滿足“回答=A+B”成立就執行加分運算,如果滿足“回答=A+B”不成立就執行減分運算。讓該程序“重復執行”直到用時、次數、得分達到預設的值時停止所有腳本。
教學片段二:請各位同學試一試,該采用哪種計算方式來完成任務或執行下一條命令。
教學片段一中使用了“如果那么”“重復執行”語句的應用。特別是偵測和運算符里面模塊的選取必須有特定的含義和具體要求,否則程序將不執行或出錯。
教學片段二中使用“詢問”語句模塊,定義數學公式“和=被加數+加數”或“差=被減數-減數”。同時我還設計了探究報告表,引導學生對探究結果進行總結,使學生學會記錄總結。最后引導學生認識到,當我們要總結不同公式之間的區別時,先保證前提條件是一致的,特別是除法時應當注意除數不能為零,然后運用“觀察”的方法,就可以找到不同之處。教學片段二落實了學習方法“觀察法”。
除了“觀察法”,在本堂課中我還引導學生學會“求助法”或“小老師法”,“求助法”是指在百度網絡中尋找教學案例解決技術問題,“小老師法”是學生教學生,這種方法在編程過程中比較受用,學生教學生很容易被接受、同時小老師法很有成就感,輻射作用不容忽視。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滲透學習方法,讓學生學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方法,不僅僅是現成的知識。
三、通力合作探究攀向創新的橋梁
教學片段一:自由創作
例如:-100至100之間有理數的加減法比較容易實現。編程過程也比較簡單,只要掌握好“回答=A+B”公式模塊的解析及加減分的運算設置即可。
教學片段二:組合創作
打開“腳本”模塊找到“偵測”菜單下的“詢問”模塊和“回答”模塊,從“數據”模塊中把變量A和B導入到腳本編輯區,從“運算符”菜單中把“連接到”模塊導入到腳本編輯區,把相應的對象放入到模塊化中組合起來形成程序模塊。然后加入到“如果那么”和“重復執行”語句中去形成完整的程序模塊。運行程序時,舞臺區就會顯示我們想要的題目和對話。但此時系統不會出現加減分,讓學生查找問題出現在哪里?給他們一些時間思考。
很多學生束手無策,議論紛紛,這時提示學生前面出現的講到的“條件語句”,當回答正確時系統就會加分,回答錯誤系統就會減分。如此循環下去直到滿足條件預設的效果,相同時間內,誰的得分高誰就勝出;或相同題數和分數誰的用時較少誰就勝出。
這兩個片段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環節。片段一中我讓學生自由創作,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片段二中,布置競爭任務,學生饒有興致地練習起來,學生是有創造欲望的,在教師的引導下,給學生示例素材,這樣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我還提供了一些教學案例微視頻,前面環節沒有完成的學生到這一環節還可以繼續一邊看視頻一邊完成。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編程創新也不能一蹴而就,教師在課堂中“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從教學目標中挖掘學生最感興趣,細心引導,善用組合。
四、結束語
在Scratch編程課堂中要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需要關注的問題和要注意的細節還有很多。但總的目標是,除了落實編程的計算思維和邏輯判斷,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養成追根究底的探究精神,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這條道路上我們還有很多地方要學習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