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雯
一、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對于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作用
(一)鄉村旅游經濟影響新農村的經濟建設
鄉村旅游是我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活動方面,它改變了農村經濟發展結構、促進了鄉村農產品的批發銷售、提升了村民人均收入水平、縮小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
1.農村地區引入鄉村旅游產業能夠豐富傳統的鄉村經濟建設方式。通過旅游業的更新發展不斷為鄉村居民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通過引領、鼓勵村民進行開發創造,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價值,為村民提供了多種收入形式,提升收入水平。有了旅游業的支持和帶動,餐飲、民宿、各類農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等,呈現一種井噴式的發展趨勢,為當地創造豐厚的社會經濟價值,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動力。
2.發展鄉村旅游能夠推動農副產品銷售。發展鄉村旅游,離不開獨特的鄉村風光、特色農業、特色鄉土文化方面的優勢,通過促進鄉村旅游業的開發與發展,從而也能夠帶動具有當地特色的優勢農產品進行生產和加工,有助于調整鄉村的產業結構。
3.鄉村旅游產業讓許多的農民成為旅游從業者,大大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同時,可以使農產品在原先的市場價格基礎上大幅度提高,蔬菜、水果、禽蛋、肉類這些農副產品就地消費,不但減少了成本,還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市場價格,又可以通過再加工和精美包裝成為旅游可以帶得走的特色產品,從而增加其附加值。
4.鄉村旅游經濟能夠縮短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和進步。鄉村旅游業的形成和發展已經為城市和鄉村的溝通聯系搭建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能帶動城鄉與新農村之間的社會經濟建設,優化了鄉村的旅游產業結構并且促使其進一步的轉型升級,促進了鄉村文明工程建設的成果及其社會財富等資源在城鄉之間的綜合利用,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再次整合和對社會財富的再次分配,有利于促進鄉村地區經濟發展落后或欠缺、開發力度不夠強大等因素影響到鄉村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一定意義上來講,鄉村旅游業是為了促進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城鄉融合一體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鄉村旅游經濟影響新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
新農村建設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生態環境建設,這也是開發鄉村旅游經濟產業的前提和保障。開展鄉村旅游必須首先通過優化當地農村現有的環境,打造具有其特色的鄉村自然風景,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進行良好的規劃和利用,在充分保證其環境和服務品質的基礎上凸顯鄉村旅游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改變生態環境就需要合理制定旅游道路規劃,因需制宜擺放旅游者所需要的設施設備,為其提供休息、娛樂、活動的場所,以此為契機促進新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
(三)鄉村旅游經濟影響新農村的文化建設
開發和建設鄉村旅游產業,充分了解當地的特色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鄉村旅游開發,可以充分發展當地有特點的產業項目,如巴彥淖爾市的二人臺大家唱舞臺,巴彥淖爾富強村的撈魚比賽等,這樣既有利于推動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又可以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到外部世界的文化活動中去,促進當地文化的傳播。長期在濃厚的鄉土文化環境氛圍下,村民都會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文化信仰,有利于促進新農村的文明建設。因此,新農村就是應該盡量充分利用鄉村旅游,加強新農村整體風氣的建設,構筑一個具有歷史意義和深遠的鄉村文化氛圍的旅游新村。
二、優化鄉村旅游經濟的對策及建議
(一)提升農民的素質水平,加快推動人才引進
首先,要幫助農民探索適合的經營模式。以巴彥淖爾市民主村為例,大多經營特色鄉村旅游產業的農民都是長期進行傳統耕作的居民,村委會要定期邀請專業人士對其進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其對自家產業進行合理分析,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模式。
此外,政府還應積極地出臺政策,吸引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有志青年返鄉回村興辦自己的家庭農場、參與小型的鄉村旅游公司的建設,有效彌補當地農村人才短缺的問題。引入更多農業類、管理類等新型、專業化力量積極加入巴彥淖爾市農村旅游經濟的建設當中,讓從事在農村旅游領域的一線服務管理者學習到先進的管理實踐經驗以及科學的管理思想,帶動新農村建設更加專業化、高效化。
第三,在統一規劃管理方面,政府要統籌主導,科學規劃旅游,使相關產業和項目形成產業集聚,實現利潤最大化。政府對城鄉旅游產業統籌開發,在鄉村旅游經濟方面地方政府的公共財政和社會資金需給與支持,加強對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及其他社會性事業的建設;更需要為景區制定好建設計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加強對鄉村旅游項目的組織和管理,從而讓鄉村旅游經濟產業更高效、更加整合地發展。
(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
巴彥淖爾市可從公路交通、房屋配套設施、環境條件等多個方面加以改進,為前來旅游的人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此,在融資方面要廣開渠道。同時,相關部門還應定期對設施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定期進行日常維護,保障設施的安全性和服務性,為開展鄉村特色旅游做好保障。
從民主村來看,可以從吃、住、行等多個層面著手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在民宿和集裝箱營地等項目中保證旅游者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適度;開發具有明顯河套地區特點的農村民族特色的食品、餐飲行業;確保通往民主村的公共交通的便捷及安全,對于游客的不同出行需求進行綜合考量,增加出行方式;將巴彥淖爾市民主村的傳統文化特色和其他基礎配套設施相結合,融入到鄉村旅游當中,凸顯特色化。
此外,要充分利用巴彥淖爾市的的自然、人文和文化等資源,做好全方面綜合的鄉村特色旅游項目。
(三)大力發展綠色農業,開創農副產品新銷路
民主村應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大棚種植數量和面積,引進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以及工業裝備,開展因地制宜的綠色農業模式。
(四)發展可持續旅游,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
首先就是要加大鄉村旅游宣傳力度,抓住吸引點、特色點,從線上線下介紹鄉村旅游,重點推廣一些適合不同年齡段的鄉村旅游活動和項目信息。
第二,地方政府牽頭,帶動各部門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不同季節、不同人群適宜的旅游項目,打破淡季與旺季的壁壘,并不斷更新改造現有的設施,達到可持續的綠色旅游。
第四,實施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第一點是要注重規劃,注重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不能忽略了自然生態的建設,應該更好地做出鄉村旅游經濟產業的生態化規劃,為鄉村旅游產業提供可持續利用的資源。
參考文獻
[1]周勛林.發展農村旅游對新農村經濟建設的促進作用分析[J].
[2]胡杏菁.探討發展鄉村旅游經濟,促進新農村建設策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