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發


◆摘? 要:小說教學的目標是什么?新一輪課改,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所選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高考評價體系》以及《說明》,并綜合《課程標準》、新高考命題方向,小說的教學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突出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從語言、構思、形象、敘事、虛構、意蘊等角度確定小說教學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真正認識小說美學價值的能力。本文擬用新教材中的《百合花》《哦,香雪》為例,確定新高考下小說教學的內容和方向。
自曹丕《典論·文論》把文學獨立出來,文學的通行的含義就被視為審美的語言作品。而小說作為文學的范疇,其內容與特定的客觀社會事件緊密相連,它的真實恰恰源于生活,但又絕不是對生活一絲不差的描摹,而是對真實生活的反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新一輪的課改要求,在使學生領悟敘事、品味語言、感受形象、了解虛構中提升學生小說的鑒賞能力,產生對歷史社會的審美體驗、感動和領悟。可以說敘事是小說教學的根本任務。它是指“用話語虛構社會生活事件過程”,并在于“動態的事件,即人的行為及其造成的后果,顯示了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過程及其意義。”跟學生明確了這一點,讓學生真正明白小說的本質以及所要掌握的內容,才能真正完成立德樹人和一層四翼的改革總方向。
一、小說教學要從表層結構逐漸過渡到深層結構
表層結構是指敘述內容簡化為一系列基本句型,把狀態化簡為表語(童慶炳言),也就是說,把故事情節轉化為簡單的語言概述,用簡潔的語言簡約、緊湊的表述出復雜的情節。設計如下:
深層結構是指具體的敘述話語同產生這些話語的整個文化背景之間存在著超出話語字面的深層意義關系。(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也就是說,小說中描述性語言和對話性語言的關鍵是要表達出深層的意蘊。《百合花》以解放戰爭為背景,正是通過“我”小通訊員以及新媳婦的故事,表現了戰爭年代軍民間崇高而純潔的人際關系,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而《哦,香雪》中,香雪作為敘事的主要對象,通過香雪與他或她人相互之間的關系、行為形成故事的發展,話語虛構改革開放時期的社會特征,講述農村時代青年對,從而讓讀者在敘事過程去把握特點時代的社會現實,即改革開放山村生活的新變化和青年一代人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現代文明的向往和憧憬。
二、敘述內容是小說教學的最基本內容
它包含了情節、人物、主題等三方面,教師的任務是帶領學去感受、理解和體悟出其中所具有的審美價值。
整體閱讀兩篇小說時,在情節的設置環節,先是讓學生體會兩篇小說在情節上的區別,因為這兩篇極具示范性,研究透徹,把握好方向和內容,可以說可以“一勞永逸”。
教學過程總結為:新教材所選的兩篇小說,一篇是“情節類小說”,一篇是“心理類小說”,《百合花》屬于前者,《哦,香雪》屬于后者。先看《百合花》,按照傳統小說的要求,小說情節要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并按照因果邏輯組織起來一系列事件(童慶炳)。《百合花》并不符合第一點的要求,但情節中所具有的因果關系是存在的。它的情節矛盾沖突是角色間情感的沖突。是通過人物情感變化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具體設計如下:
這樣人物情感矛盾沖突就順其自然的發生了作用,即為后文“我”和新媳婦牽掛小通訊員以及我們二人的表現作鋪墊。舉例為:“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強忍著眼淚”和“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生”。新媳婦是“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剛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氣了!”
再看《哦,香雪》,敘事結構上采用的是情感抒發的內在邏輯,把一些情節片斷加以組合,捕捉了幾個生活場景,細致入微地描寫了姑娘們的心理變化和情感波瀾。
片斷描述:
姑娘們精心打扮,等待火車,尋求新奇;香雪準備雞蛋,爬上火車,換回鉛筆盒;香雪實現愿望,換取鉛筆盒,徒步返回;香雪深夜歸來,姐妹相遇,共同歡呼。
通過香雪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的描摹,敘寫了每天只停一分鐘的火車給臺兒溝帶來的變化以及換回鉛筆盒后返回臺兒溝一路景色色調的變化隨著香雪心理情緒的變化而變化。寫的很美,具有一種詩情畫意,從而有序推動著情節的延伸。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到學生去感受和認識人物的心理活動,思考和分析人物典型的細節,從而挖出人物形象背后的意義。
矛盾先生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新教材的兩篇小說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有力的刻畫了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反映了時代的獨有的特征,以小見大,揭示了主題。79694C45-F840-4584-9710-18996304A9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