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儉
一、初中體育信息化教學的實踐意義
1.突破時空限制,保障體育教學順利開展
初中體育信息化教學是時代的產物,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和教育教學革新共同推動的結果。體育信息化教學實踐的有序開展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之上的,通過合理統籌教學資源來實現打破線下教學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目標,進而保障在疫情防控環境下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學”號召。除此之外,信息化教學模式還能夠打破因為場地、惡劣氣候或者突發狀況等導致的無法順利開展教學的困局。
2.教學內容具體化,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
初中體育信息化教學模式利用網絡技術搭建平臺,實現線上課程教學、動作展示、比賽觀摩、線上考核等教學任務,通過圖片、視頻、文字和聲音呈現體育教學內容,能夠將比較抽象的體育知識具象化,幫助學生理解和開展訓練。與傳統體育教學相比,信息化教學方式無論是在教學效率還是在教學效果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提升初中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的興趣和效果。
3.豐富教學內容,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初中體育信息化教學能夠有效整合與體育相關的互聯網知識,幫助教師搭建更生動有趣的體育教學互動模式,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確保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體育賽事、動作分解、賽場模擬等形式來促進學生對初中體育內容和實踐的學習與掌握,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4.緩解教學壓力,提升體育教學效率
借助信息化技術,體育教師可以展示一些標準動作、高難度動作以及不同的運動技巧,確保體育教學和示范的準確性與規范性,幫助學生在標準動作示范的指引下更加高效地掌握專業體育知識,促進教師教學效率提升。
二、初中體育信息化教學的創新路徑
為了應對今后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教師應根據教學實踐經驗開辟出初中體育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創新路徑,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保障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1.依據教學目標,制作高質量微課教學視頻
為了打破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教師可以制作高質量的微課教學視頻,讓學生在家中也能借助互聯網進行正常的體育學習和訓練,免受突發狀況的影響。當然,微課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點、身體接受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目標來設計,保障微課的質量和有效性。另外,教師還應該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延續原本的教學計劃和安排,補充線上教學內容的同時應盡可能地確保教學的順暢性和完整性,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比如,在進行初中籃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專門設計微課課程,將籃球的起源、發展、比賽規則、運球技巧、投籃手勢以及戰術戰略等方面的知識分門別類地加以呈現,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梳理出籃球的相關知識,并進行自發學習和觀看,提高學生學習籃球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籃球訓練的熱情。在相關微課視頻中,教師還可以穿插各種籃球體育賽事的視頻解說,將運動員的精彩動作、戰術分析、進球瞬間等展示出來,通過多重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接受并喜歡上這種教學模式,進而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
2.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滿足學生求知欲
線上教學與傳統的線下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應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滿足學生需求。當然,教師還應該根據具體的學情,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安排教學內容,做好教學主題確定、重難點突破以及教學方式優化等工作,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另外,為了滿足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現實需求,教師也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幫助學生拓展教材外的體育知識。比如,教師在教授武術課程時,可以提前在互聯網平臺上搜集典型武術的視頻資料,將其制作成微課,通過直觀、生動的呈現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快速掌握正確的武術動作,還能拓展知識。當然,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經典的與武術相關的影視作品,讓學生的聽覺、視覺與身體動作結合,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監測學生身體狀況,采取分層教育模式
初中生在身高、體重、運動機能、身體素質、運動興趣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在體育運動類型的偏好、運動強度的適應性、運動量的承受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采取線上體育分層教育模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確保信息化教學的質量。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對他們的性情、興趣點、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情況進行監測和記錄,通過專業的儀器測試獲取其身體機能數據。其次,在充分了解以上情況的基礎上,教師可采取分層教學方式,設計不同的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方案,確保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勢,促進其體育運動水平的提升。最后,教師應該積極優化體育信息化教學的內容,采取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將體育教學與體育游戲相結合,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