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學

為提升家長的育人能力,長春市農安縣育新小學在家校共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學校積極參加全國“家校(園)共育”數字化項目實施,充分運用家校共育數字平臺,深入實踐,不斷總結,把家校共育活動提煉成特色課程,用課程保證家校共育的實效性。
精心設計家校共育課程
學校以“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和“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指導思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學校家校共育課程設計,同時,確定了“課程設計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的基本原則。
精準推進課程實施
學校堅持“五育”并舉,力求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強化勞動教育,提高家校共育的實效性。
一、德育促養成
對學生的道德養成教育,學校以三種形式實施。一是每周一開展升旗儀式。無論學生在校學習,還是居家線上學習,每逢星期一,學校都會舉行升旗儀式,疫情防控期間也堅持開展線上升旗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全體師生肅立敬禮,在國旗下講話的學生和教師,儀式開始前都會精心準備,升旗儀式使全體師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二是要求學生每天收看《新聞聯播》,并選擇一條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書寫心得體會,之后脫稿為家長講述。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提升了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家國情懷。
三是讓學生每日為家長背誦新“二十四孝”。學校結合當前實際及本校學生、家長的情況,重新編撰了新“二十四孝”,要求學生每天背給家長聽,培養學生敬老、愛老、助老、孝老的傳統美德。
二、智育保提升
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提升學校的智育水平,學校在抓好常態化線上教學的同時,還積極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在線上教學方面,學校主抓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從領導、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入手,提高每一環節的實效。學校領導課前包保審核,課中隨機聽課,課后跟蹤指導;教師課前精心備課,課中精講精練,課后耐心答疑。同時,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導學案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及時鞏固所學內容。
在學生習慣養成方面,學校鼓勵學生堅持讀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要求他們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鼓勵家長陪孩子讀書練字,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體育鍛煉與美育熏陶
學生居家學習期間,學校建議家長們尊重孩子的興趣特長,引導孩子選擇適合其身心發展的體育活動,如跳繩、輪滑、籃球、慢跑、羽毛球、跳跳球等,體育教師和班主任還會在班級群推薦一些適宜的運動項目供學生參考。同時,學校還鼓勵學生堅持藝術領域知識的學習和練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
四、勞動教育重引導
居家學習期間,學校還通過家校共育數字平臺、微信群等積極與家長溝通,與廣大家長一起鼓勵和指導孩子在學習之余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以此幫助孩子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
依托平臺提升課程實效
通過家校共育數字平臺,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和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家校共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校非常重視平臺上每周一次的專家講座,校領導會及時查看各班級的觀看情況,教師也會引導和督促家長堅持觀看,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與此同時,學校還會引導學生和家長積極參加平臺每周推送的社會實踐活動,密切家長與孩子間的親子關系。
依托全國“家校(園)共育”數字化項目的平臺和資源,長春市農安縣育新小學把家校共育活動設計成課程,通過課程的實施,提高了家校共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