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是繼SARS疫情后,我國遭遇的第二次新發傳染病暴發,如何應對新發傳染病或不明原因傳染病的大暴發,尤其是如何從法律角度完善對新發傳染病疫情的防控措施是一個重大命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病專家陳香美,多年來一直關注國家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她建議,應加快公共衛生基本法的研究進度,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法律體系。
之所以要把新發傳染病疫情防控措施提升到法律高度,陳香美表示,目前,我國只有以公共衛生與醫政管理為主的單個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不同的法律細則之間如何協調一致尚具有很大的難度。
“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需要衛生行政部門、防疫部門、醫療機構、科研單位協調配合,進行迅速有效的識別、上報、應急反應。”陳香美說:“因此,應按照新的形勢將現有公共衛生領域的法律法規進行梳理,制訂專門公共衛生法,保障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嚴格的法律依據。”
圍繞以上內容,陳香美代表建議:
一是加快公共衛生基本法的研究,優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完善主動預防型的應急響應體系。
二是從法律層面加強公共衛生事業建設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并制訂專門法律條款,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御體系建設。
三是采取長效措施,切實提高醫護人員安全保障和社會尊崇。對于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一線的醫務人員,應給予更優厚的物質補償和更高規格的精神獎勵。成立抗疫英雄慈善基金,為犧牲的英雄家屬,提供持續的撫恤,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正能量氛圍。
四是制訂專門法律條款,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御體系建設。建立社區排查、物資救助、場地改造等制度,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公民自我防護能力。
公共衛生體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環,是建設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我們目前正處于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仍然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陳香美認為,應該通過整合衛生資源,打造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共同體,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科研能力,是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需要進一步加大衛生健康科研投入,加強生命科學基礎研究,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她還提到,要加強對中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包括擴大資助面、提高資助率,擴展申報渠道、設立多種形式的人才項目,調動創新積極性,增強自主創新力,才能為構建更加完善、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衛生保障體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