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其中就包含了“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臺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表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堅決抵制違反科研道德的現象。2022年全國兩會上,她針對科研界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提出建議。
崔向群告訴記者:“有些科研人員受利益驅動,不去追求學術創新,通過弄虛作假、剽竊抄襲、用他人的科研成果不提不引用等方式制造學術‘成果’,獲得科研經費和職稱晉升,這種學術異化現象造成國家有限的學術資源的極大浪費。”
她進一步說:“由于學術泡沫的‘制造’成本遠遠低于學術精品的‘生產’成本,學術不端低風險、高收益的錯誤導向破壞了正常的學術秩序,嚴重腐蝕和瓦解著學術隊伍,消磨學術創新的動力。而且科研領域的教師如果自身學術道德素質不高,其‘身教’將對學生造成誤導甚至摧殘,對學生誠信品格的養成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強科研道德和學風的制度建設,陸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學術出版規范 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等文件,明確了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程序,并提出了加強科研道德建設的指導性意見。
崔向群對我國在科研道德建設進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表示認可,同時,又針砭時弊地指出,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及高校等對于科研不端行為的處理,往往單方面來自媒體曝光、權益受侵害的一方或舉報者的舉報,且對發現的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罰力度往往不夠,未能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
在她看來,造假、剽竊、虛假宣傳、應用他人的科研成果但不提不引用等違反科研道德的行為在科研工作中仍時有發生。特別是用了他人的科研成果卻不提不引用的不道德和不規范行為在技術領域表現比較突出。
針對學界顯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崔向群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加強科研道德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增強“科技報國、創新為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提倡維護學術尊嚴和科學家聲譽的自覺意識。崔向群強調:“特別是要重視對年輕科研人員的科研道德規范教育,防止其由于道德上的迷茫、價值觀的混亂一時經受不住利益誘惑而沾染學術‘污點’。強調為人師表,加強對教師科研道德培訓,建議將相關內容考核納入教師上崗培訓及資質認定工作中。”
二是各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管理應加強法治意識,保護知識產權,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智力勞動成果和正當權益。
三是進一步推進完善科研道德建設的體制機制,通過抽查巡查等形式主動積極地開展監督,加大監督執行力。
四是實施有效的懲戒措施。尤其建議對篡改、捏造、剽竊和虛假評審這幾類普遍認同的最為惡劣的不端行為,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