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作為大規模減碳技術,可以有力助推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22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就“加快CCUS產業鏈發展”提交了提案。
從國際看,2020年,全球利用CCUS實現碳封存規模約0.4億噸,占碳排放總量的0.1%;國際能源署預測,全球利用CCUS減碳在2030、2035、2050年分別達16億噸、40億噸、76億噸,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的4.7%、11.8%、22.4%,CCUS技術在未來全球減排降碳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從國內看,據中國工程院預測,206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55.7億噸標煤,將產生27.1億噸CO2排放量,其中通過森林、草原、濕地等碳匯可抵消16億~19億噸,仍有10億噸左右缺口。2021中國CCUS年度報告顯示,我國通過二氧化碳強化石油、天然氣開采技術可封存二氧化碳約51億噸、90億噸,利用枯竭氣藏可封存約153億噸,而注入深部咸水層的封存潛力更大,通過CCUS補上缺口,將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選擇。
馬永生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CCUS發展,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10月21日到中國石化勝利油田視察,要求加快推進CCUS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首次將CCUS列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技術手段,明確提出“推進規模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示范和產業化應用”。
馬永生認為,總體看,我國CCUS正處于工業化示范階段,與國際整體發展水平相當,但部分關鍵技術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不同地區陸上封存潛力差異較大,且成本較高。對此,他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加強CCUS產業頂層設計,建議國家層面制定CCUS總體發展規劃,并將CCUS技術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予以支持,搭建系統的政策框架體系,有序推動CCUS在石化、化工、電力等行業應用;二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議國家層面統籌產學研聯合攻關,推進協同創新,圍繞低濃度二氧化碳捕集、工業化利用、封存等關鍵環節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三是推動CCUS產業鏈示范及商業化應用,支持能源化工等行業CCUS產業示范區建設,加速推進CCUS產業化集群建設,逐步將CCUS技術納入能源、礦業的綠色發展技術支撐體系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序列,并將CCUS項目列為公益性項目;四是加快CCUS管網規劃布局和集群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相關基礎設施投入,加強運輸管網建設,建立合作共享機制,帶動形成以管網設施和封存場地為基礎的區域CCUS產業促進中心,同時完善融資渠道,設立政府專項財政資金,引導投資機構加大投資支持力度;五是完善財稅激勵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探索制定適合國情、面向碳中和目標的CCUS稅收優惠和補貼激勵政策,制定完善CCUS行業規范、制度法規框架體系及技術規范,形成統一行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