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互聯網作為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已連續5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2022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帶來了《推動開放開源形成我國工業互聯網新優勢》《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城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兩個建議,為工業互聯網的高質量發展建言。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是周云杰第6年建言工業互聯網。他作為親歷者,見證了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從萌芽期到成長期,再到今天的快速發展期的整個躍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超過600家,平臺連接的工業設備數量達到7600萬臺套,平臺匯聚的工業APP突破59萬個,平臺服務的工業企業達160萬家,形成了多層次、系統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
周云杰告訴記者:“六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在不斷提升。一方面,國家政策在不斷完善,陸續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在頂層設計、產業培育、應用推廣、生態構建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引領著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走深走實。另一方面,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基數越來越大,已經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代。”
雖然工業互聯網平臺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在他看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的技術開源生態建設起步晚、根基淺、生態弱,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主要體現在開源基金會、開源社區、開源項目三方面。
為此,周云杰提出個三方面的建議:一是打造以15家雙跨平臺為核心成員的中國工業互聯網頂級開源社區。建議工信部牽頭,大力推廣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設立國家工業互聯網專項開源基金,以15家雙跨平臺為核心成員,邀請其他600余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入,共同打造中國工業互聯網頂級開源社區。
二是定向培育CAX、PLC等優質工業互聯網開源項目。建議工信部牽頭,充分發揮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在開源生態體系中的組織作用,定向培育如CAX、PLM、PLC、DCS等高端工業軟件開源項目。
三是將開源技術和開源實訓融入教育體系,推動開源人才培養。建議工信部牽頭,聯合教育部,將開源技術和開源實訓融入現有教育體系,建設開源創新科教平臺,開設開源實踐課程,增加國內開源開發者規模,完善開源人力資源庫建設。
此外,在《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城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議案中,周云杰還建議,支持全國重點省份市先行先試,頂層統籌規劃,以工業互聯網構筑數字經濟的產業底座,將工業互聯網作為串聯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