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圍繞我國種業發展,提出了建議建立“國家特色種業種質資源庫”的提案。他表示:“種質資源的豐富儲備是我國種業繁榮發展的基礎。現在,我們國家生態用的種子、牧草的草種、城市草坪的種子,90%以上依賴進口。除此之外,農業部第三次全國農作物資源普查時發現,原來各個地方的特色品種也在大量消失。”
2021年4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1年全國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方案》的通知。2021年下半年,種業利好政策密集出臺。7 月,農業部開展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的品種權司法解釋,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家級玉米、稻品種審定標準(2021年修訂)》。7月5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支持種業專項資金1000億;7月6日,農業啟動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7月8日,種子進出口審批減負;7月26日,促鄉村振興司法保障意見指出要從嚴從快懲處制售假種子等偽劣的農資行為。
2021年8月,農業部就修改《種子法》提出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9 月,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發文表示,中央即將下發《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這是繼1962年出臺《關于加強種子工作的決定》后,再次對種業發展作出重要部署,是我國種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將啟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生物育種重大項目,有序推進產業化應用;將對地方品種資源保護開發、種子儲備救災等方面給予持續穩定的財政支持,通過稅費減免、貸款貼息等措施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吸引社會和金融資本參與。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決定,內容修改后進一步鼓勵育種創新,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入實制性派生品種相關規定,提高品種權保護力度。新《種子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提出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這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兩條底線任務其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切實穩定和提高主銷區糧食自給率,確保產銷平衡區糧食基本自給。
重點工作之一是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加快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實行“揭榜掛帥”、“部省聯動”等制度,開展長周期研發項目試點。開展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試點。貫徹落實種子法,實行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全國各省地市級相繼開展市場檢查和市級種子質量監督抽查,抽取種子樣品數量不少于2020年。縣級目標是對縣級發證的種業企業現場檢查覆蓋率不低于50%;對轄區內種子經營門店抽查檢查覆蓋率不低于50%,對被抽查門店備案經營品種抽樣覆蓋率不低于30%,被檢查企業、經營門店問題整改合格率為100%;轄區內生產經營主體備案率及生產經營品種備案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