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蘭
摘要:以直播技術作為研究背景,對融媒體背景下新媒體直播技術的應用要點進行探究。首先闡述傳統直播技術以及新媒體直播技術的局限性以及優勢,而后對常見的新媒體直播技術進行探討,希望通過論述后能夠給相關領域的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新媒體;直播技術;應用要點
0引言
媒體融合的深入推進使得當前的信息傳播發生了很大程度地變化,特別是傳媒服務的方式。信息的日益碎片化使得當前的新聞傳播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既要保障基本的信息真實,也要能夠更為便捷地服務大眾,而這也是現代新媒體應重點關注的內容。
1傳統直播與新媒體直播間的比較
1.1傳統直播的局限性
以往傳統形式的電視直播多是基于一些大型的活動或突發事件,相對來說相關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進而為實時性新聞的發布提供了切實的保障。這樣的一種直播主要依托于Flyway等便攜式的衛星傳輸系統進行運作,進而通過衛星信號實時轉播。這樣的直播更多的是以特定的設備進行且有著諸多精細的系統配置。事實上來看,盡管這樣的直播方式實踐經驗充足,但其對位置和天氣等都有著比較苛刻的要求,且相關的操作比較復雜,一旦處理不當極易引起不良的后果。這樣條件下的電視終端往往是固定的狀態,且對相關的大型設備有著特定的設計,一般形式的處理并無法達到既定的要求。另外,這樣模式下的直播會產生較大的音頻費用,設備調試以及后續的測試等都需要較大的經費支持。
1.2新媒體直播的優勢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廣泛應用,基于手機和PC端以及網絡電視等多個端口進行的聯動直播很快獲得了市場的肯定。作為一種即時性的現場直播,新媒體直播相關的設備結構往往比較簡單且小巧便攜,如此就為相關處理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通過一些便捷性的工具即能進行直播活動。即便是一些大型的體育賽事或是文藝演出等,都可通過新媒體設備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實時報道。對于新媒體直播來說,其的信息訊號主要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傳播,這樣的傳播條件下,跨區域的多點應用即能隨即進行,這樣就為用戶的多樣性需求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2新媒體直播技術
可以說,新媒體直播技術之所以能夠突飛猛進的發展,主要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壯大有關。如今這方面的技術已經由起初的“攝像機+衛星傳播”發展到了4G回傳等更為高端的狀態,另外拍攝方面的技術也在不斷地更新和優化。
2.1“攝像機+衛星”傳輸模式
就新媒體直播來說,起初主要是以“攝像機+衛星”為主進行,借助于攝像機收集視頻信號和進行視頻的轉編。而后通過數據包的推送推進手機端和PC端等端口的網絡直播,這即是這樣條件下的一種直播方式。很大程度上來看,這樣的傳輸模式基本不受平臺的限制,通過手機和PC等多端口即能實時直播和回放。不足的是,這樣的條件下仍舊有著較高的運營耗費。同時在人文媒體背景下,攝像機加衛星傳輸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的更新,能夠將傳播技術以快速的方式傳遞給群眾,能夠給各方面直播工作開展奠定基礎,因此在實踐階段對于該模式的應用要構建出根本科學有效的技術方案,如此才能夠將直播效果提升。
2.2P2P技術與流媒體直播
這樣的技術條件下,主要是通過點對點的互聯技術完成信息的存儲和處理,且涉及到一些信息的共享。有了這樣的技術支持,直播過程中的信息傳送等各項服務即能便捷化地推進。即便是通過智能手機或iPad等移動設備獲取的直播源,也能通過精細的解碼進行修改和還原,如此也就為直播活動的高質量推進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總的來說,這樣的技術支持下,流媒體直播所呈現出的視頻播放功能更為強勁,受眾所接收到的信息也更全面,其所享受的直播體驗也會更高一些。
2.3 ?5G回傳技術
在科學技術發展之下,移動網絡的發展已經向著5G方向進行轉變,在5G技術出現以后,新媒體直播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更新,逐漸形成智能手機加5G背包的網絡技術傳播風格,根據相關統計分析。在我國當前網民當中有手機網絡的人數已經達到了96%以上,并且利用手機直播的人數也逐漸超過了傳統的直播方式的人數,移動直播受眾群眾非常大,很多手機用戶均使用5G進行上網。在5G直播技術應用階段5G回傳技術的應用,它主要是將各種信息結合在一起,通過數據的快速傳遞,能夠通過信號源將相應的信息數據傳播到傳播源當中,這樣就能夠實現IP流回傳輸到媒體機房當中,從而通過相關的數據結合就能夠形成相應的文件,從而給流媒體服務器提供相應的數據,達到網絡直播的效果。
3融媒體時代對新媒體直播新常態的打造
在融媒體背景下直播技術的應用得到了一定的更新,但就目前而言,想要全面的將直播技術的效果發揮出來,就必須要結合實際做好直播技術應用范圍的更新,并且將各種方式進行優化,如此才能夠將直播技術的作用效果發揮出來。
3.1演播室的技術改造
要想切實地利用新媒體直播技術以及將其用于現實性的直播活動中,就應加強電視等主流媒體演播室的技術改造,尤其應落實好第三方直播平臺角度的優化和調整。例如,可借助于“微直播”“一直播”等平臺進行遠程和異地的直播,同時也可在線進行語音交流。手機直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新聞傳播的方式,在吸引受眾關注方面效果顯著。特別是在有了雙屏互動以及切換等的便捷化實施,進而為受眾接收信息提供了更大的容量。就當前的基本情況來看,這樣的一種直播技術已經在酒駕檢查直播和交通路況等直播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進而為直播現場與受眾的交流提供了極為便捷的條件。技術的支持之下極大地增強了傳播主體與受眾之間的實時互動,而直播的內容也更立體,視角方面也更為多元。
3.2報道軌道前移
近些年來隨著直播形式的不斷豐富,進而為信息的傳播和流通提供了極為便捷的渠道,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得到了切實地保障。以往傳統媒體的時代,因電視直播技術比較復雜且普及性不高,因此很多的突發事件未能及時在公眾中得到傳播。而隨著新媒體直播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媒體通過微博和微信等客戶端即能進行實時性直播,在速度和效率上都有了很大程度地改進。對于這樣的一種直播來說,其中涉及到的報道軌道前移應重點關注,其應做好直播平臺與受眾之間的渠道溝通,這樣即能更為高效地完成信息的交流和互動。
3.3以新聞事件為主進行直播
隨著4G技術的深入發展,更多的民眾習慣于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觀看直播或直播自己的所見所聞,因此在我們的周邊的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網紅主播”。對于主流媒體來說,其與自媒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更關注所傳遞的信息。就當前新媒體運營的一種新的常態,構建一種新的新媒體直播業態顯得極為必要,而主流媒體則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特別是應注重新聞事件的核心價值,從而為自身媒體的影響力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4 結語
綜合以上敘述,在融媒體背景下,新媒體直播技術也得到了更新,當前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融入到新媒體直播技術當中,能夠讓新媒體直播技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以及優化。因此在新媒體直播技術研究階段,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直播技術的綜合優化,將各種新技術新方法應用到實踐當中,這樣才能夠提高媒體直播技術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紫薇.新媒體直播關鍵技術在廣播電視制作中的應用[J].現代電視技術,2020,(9).78~81.
[2] 喬虎,袁斌,凌靜.淺談小型集成化多機位云直播的技術實現[J].現代電視技術,2020,(9).73~77.
[3] 仲建軍,葉國峰,石延林.電視現場直播技術系統淺談[J].現代電視技術,2004,(8).82-85.
[4] 張北南.談新媒體時代下中國電視產業的發展[J].電視指南,2018,(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