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龍
摘要:目的:探討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胸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選取60名于2021年9—12月首次到醫院胸外科見習的大四醫學生作為教研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名。各組分別采取對應授課方式。授課結束后,各組學生均進行理論考試及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試驗組的理論考試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的見習興趣程度、自我學習能力、自我解決問題能力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三維重建結合3D胸腔鏡手術教學法在胸外科實習教學中應用效果明顯,是一種可以提高實習生臨床實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3D胸腔鏡手術;三維肺血管支氣管重建教學;胸外科
引言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培養的重要階段,是醫學生嘗試將課本基礎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的過程,是醫學生向合格醫師蛻變的關鍵性階段。三維重建技術能從二維圖像中獲取三維結構信息,提供具有真實感的三維醫學圖像。該技術便于臨床醫師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觀察和分析,對病變體及其他區域進行準確地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大大提高了醫療診斷的準確性和正確性以及手術的精準性。因此,我們探索出三維重建結合手術教學法,在3D胸腔鏡手術聯合三維重建教學工具,將其運用于胸外科實習教學,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教研對象選取2021年9—12月首次在我院胸外科見習的60名臨床醫學本科醫學生,由3名見習授課教師分別教學。進行教學實驗前已獲得學生的同意,不愿參加實驗的學生被排除在外。60名學生(男24名,女36名)經電腦隨機抽簽,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名(男13名,女17名)。其中對照組學生平均年齡為(21.18±0.92)歲,平均理論成績為(79.25±4.03)分;試驗組學生平均年齡為(21.08±0.47)歲,平均理論成績為(79.02±4.53)分。對學員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三維重建結合手術教學法,術前一天,教師運用Mimics軟件,導入胸部CT平掃+增強圖像,展示三維重建效果的肺部結構和腫瘤位置,與之前的討論進行對比,講解肺葉或肺段切除的手術原則,規劃手術方案,圍繞疾病就診斷、解剖、術后病理生理改變等向學生進行提問,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并鼓勵學生提問。手術當天,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手術室,學生作為第二助手全程參與手術,教師講解無菌術,演示消毒、鋪巾、切皮、縫合打結等操作,并逐漸讓學生親身實踐,結合三維重建結果,在進一步實際觀察下,以提問和講解相結合的形式,再次加深學生對腫瘤及其周圍組織解剖結構的印象。術后,教師結合患者恢復情況,講解術后病理生理改變和處理原則,對胸部解剖和疾病診療流程及思路進行梳理。
1.3觀察指標
理論考核。見習階段結束后,根據臨床醫學教學大綱(胸外科部分)對入組學生進行理論考核。問卷調查。各組采用不記名填寫提交的方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對研究對象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采用( ±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對數據進行校檢;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理論考試成績
兩種模式結合試驗組的理論考試平均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問卷調查結果
兩種模式結合試驗組學生在見習的興趣程度、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解決問題能力這三個方面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該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胸外科出科理論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這提示三維重建結合手術教學法可以提高實習生理論知識學習成績。解剖學是外科學的基石,胸部解剖結構復雜,傳統教學方法下學生掌握較為困難,是臨床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每一位胸外科臨床帶教教師的難題。三維重建可利用患者的CT圖像資料,提取出靜脈、動脈、氣管的圖像,明確器官組織結構和走行。試驗組技能考試整體成績高于對照組,且在影像學判讀、接診患者、臨床思維和基本操作技能四部分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三維重建結合手術教學法能提高實習生對知識的整體掌握程度和臨床應用能力。該教學方法將胸部解剖等基礎知識、詢問病史、人文關懷、體格檢查、CT和X線片等影像學檢查的判讀、臨床思維能力、無菌術等串聯起來,組成以某一疾病為中心的科學、完善、邏輯清晰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生高效地學習和臨床應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三維重建結合手術教學法,不僅能充分加深學生對胸部解剖和胸外科疾病的直觀認識,快速提高學生的臨床診療思維、操作能力和溝通技巧等,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實習生的臨床參與感,激發其對胸外科學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推動胸外科學科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健勇,楚琰,狄守印,楊光,谷仲平.胸外科兩種臨床教學模式的比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9,26(07):684-686.
[2]馮英同,馮均軍,張玉景,陳召,朱建福,黃兵,陳婷.胸腔鏡手術教學在胸外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05):445-449.
[3]錢健,唐立鈞,唐俊偉,潘相龍,邵鵬飛.三維影像重建模型在外科微創手術教學中的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2):166-168.
[4]姜睿,張哲.三維重建及3D打印在胸外科的應用[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7,53(05):625-62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