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君 肖旭 李玲
摘要:目的:實驗將針對急危重癥護理學開展PBL與LBL雙軌教學模式,進一步分析臨床教學成果。方法:針對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急危重癥護理教學的護生為對象,分為2組。對照組護生采用LBL教學,觀察組護生則實施PBL與LBL雙軌教學模式,對比護理教學成果。結果:從護理教學質量上看,觀察組護生在團隊合作能力,理論實踐綜合能力以及操作成績上均高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觀察組護生教學評價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PBL與LBL雙軌教學模式對于急危重癥護理學的學習有所幫助,能夠豐富教學形式,更好地幫助護生理解、鞏固急危重癥護理學的理論與實操內容,具有可推廣價值。
關鍵詞:PBL;LBL雙軌教學模式;急危重癥患者;護理教學;教學質量
急危重癥護理疾病的種類多樣,在護理教學中不僅需要護生掌握相關的技能和專業知識,還要從患者心理角度考慮,服務于患者的康復治療。在傳統的教學中,更多的是按照教學大綱對患者的治療護理提供專業指導,但是難以培養護生在面對患者、特殊情況時的應變力和綜合能力,由此我們提出采用雙軌教學模式,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符合醫療單位對醫護專業學生的工作能力要求。鑒于此,選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急危重癥護理進行實習的護生為研究對象,共計40人,現對教學情況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急危重癥護理進行實習的護生為研究對象,共計40人,分為2組。對照組護生年齡在18-22歲,中間值(20.17±1.01)歲,男女之比18:2。觀察組護生年齡在19-23歲,中間值(21.11±1.17)歲,男女之比17:3??陀^比較上述每組資料,達到研究標準,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護生采用LBL教學,在LBL教學模式下,將結合教學大綱進行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的培訓,以經典案例作為引導,開展教學。觀察組護生則實施PBL與LBL雙軌教學模式,在PBL教學模式下,將選擇經典的急危重癥護理臨床案例,引導護生站在案例中發現問題,并學會運用循證醫學方式解決問題。帶教老師應當對教學的內容最后進行評價總結,同時在教學方案的設置上應當具有典型性并且貼近當下最新的護理觀念、護理策略。此外,可通過小組匯報的方案,進行組間合作,加強教學的全面性。
1.3 評價標準
針對護生在臨床實習期間,團隊合作能力、理論實踐綜合能力以及操作成績的對比。同時將調研護生對護理教學工作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4.0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兩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護理教學質量上看,觀察組護生在病案書寫能力,理論實踐綜合能力以及操作成績上均高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與此同時,觀察組護生教學評價高于對照組,即觀察組滿意度評價平均值為(94.56±2.34)分,對照組則為(85.66±3.21)分,可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對于多數護生而言,關于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案缺乏專業認識和臨床經驗,在實習過程中也需要通過帶教老師的指導進入到緊張、有序的工作中。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還應當進一步了解護理人員日常的工作職責和內容,培養綜合能力,在面對護患問題的時候能夠從容面對【2】。
單一的LBL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在教學期間更多的重視知識的傳遞,缺乏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習中也更為被動,缺乏積極性,此時更容易產生倦怠心理,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實踐成果【3】。雙軌教學模式則是在結合PBL教學模式下,能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都作為輔助方進行教學的指導。在該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啟發學生,引導其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資料查閱,以及小組交流的形式來鞏固理論知識。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獨立思考能力,還能增強小組合作意識。在雙軌教學模式下,能夠發揮兩種教學方案的優勢,優劣互補,并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處理能力。
急危重癥患者的病情復雜,護理難度高,需要有經驗的帶教老師進行案例分享,并強調針對該類患者護理服務的要點。在本次調研中,觀察組護生的綜合能力和考核水平優于對照組,由此我們認為PBL與LBL雙軌教學模式符合當下護生臨床實習的基礎要求,優化了課程內容,促進了護理教學的發展,能夠為學生的臨床護理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綜上所述,采用PBL與LBL雙軌教學模式對于急危重癥護理學的學習有所幫助,能夠豐富教學形式,更好地幫助護生理解、鞏固急危重癥護理學的理論與實操內容,具有可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裔雅萍,何文霞,周茜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線上+線下課堂在急危重癥護理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及評價[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20,27(6):729-732.
[2] 蔡福滿,潘艷,章飛飛等.基于急危重癥護理學在線課程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6):83-86.
[3] 孟杰,寧艷嬌,萬紫旭等.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程改革對培養學生創新行為的研究[J].河北醫學,2019,25(4):70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