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巖
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地區,商界女性正在闊步前進,她們在董事會中的席位比例都在上升。美國財富500強公司掌舵的女老板人數達到41人,創歷史新高。荷蘭和德國在引入強制配額后,董事會中的女性代表數激增。英國大型公司董事會中的女性比例從10年前的12.5%提高到近40%。關心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的投資者正越來越多地敦促企業平等對待男性和女性員工。然而,商界女性要趕上男性同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在公司高層。在美國,男性仍然占據著超過三分之二的董事會席位。在韓國,他們則占了90%以上。

如今,中國正認真對待創新,而美國卻面臨發展停滯、落后的風險。在重要領域,中國已有明確規劃甚至提前趕超美國。在人工智能和新一代計算技術等深度學習領域,中國擁有的專利數量是美國的2.5倍。同時,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擁有較強的優勢,因此在武器、密碼學和生物技術等涉及復雜計算的領域上也建立了優勢地位。而在生命科學領域,中國政府和民間都為之投入了大量資金,預計將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趕上美國。

由于中東和北非國家的主食小麥等糧食嚴重依賴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俄烏戰事正動搖中東和北非的“生計”。據統計,該地區平均糧食自給率約為四成至五成,其中一半以上國家的糧食自給率不足三成。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帶,面粉價格上漲了三成;伊拉克小麥價格上漲2至4倍。處于內戰狀態的也門有三成小麥供應依賴烏克蘭;黎巴嫩國內市場上的小麥則九成以上產自俄羅斯和烏克蘭。此外,沙特阿拉伯等海灣產油國的糧食自給率也低于5%,其政策則是利用高油價賺取的利潤來應對進口糧價的飆升。


面對眼下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俄烏沖突的責任應由多方承擔。首先,北約擴張是這場危機的重要背景,引誘烏克蘭加入北約造成一系列連鎖后果。與此同時,西方實施的“懲罰性”制裁措施不僅傷害了俄羅斯,也影響了歐洲、美國和全球的經濟。在大宗商品市場上,由于沖突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制裁,使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了供需錯位,引發原油、天然氣、有色金屬和部分半導體原材料價格上漲。同時,全球糧食價格也因為俄烏沖突出現了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