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報道》記者 陳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今年恰逢香港回歸25周年,如何更好落實“愛國者治港”,受到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關注。
在很多人眼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滬港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祖輝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自2003年定居上海后,姚祖輝一直以“滬港人”自稱,時刻關注和推動香港和內地的融合發展,展現出濃厚的家國情懷。今年兩會期間,姚祖輝接受了《中國報道》記者的采訪,就“愛國者治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滬港青年交流等發表看法。
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報告一貫重申的原則。姚祖輝向記者表示,“愛國者治港”依然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強調的內容。
“今年香港將有兩場選舉,一場是5月8日的香港特首選舉,另一場是今年年底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是我們不變的初心,捍衛‘一國兩制’,使其行穩致遠,解決各種深層次民生問題,真正做到為香港市民服務,幫助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姚祖輝說。
“愛國愛港的人才可以治理香港,非常重要,也需要過程。”姚祖輝向《中國報道》記者表示,落實“愛國者治港”,首先要做好教育工作,尤其是國家歷史教育。從小在香港長大,姚祖輝所讀的中小學并沒有中國近代史和中國地理課程。他認為,英國殖民者在香港進行了幾乎5代人的殖民統治,要改變這5代人的意識偏差是需要時間的。
“國民教育、國安法教育,包括一些以升國旗、唱國歌等認識祖國的教育我們已經在做,但還要加強中國歷史跟中華文化的教育。”姚祖輝說。
“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姚祖輝表示,為了促進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應站在“一國兩制”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的高度,把青年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已相繼出臺231部涉大灣區相關政策文件,“港澳青年”成為它們中出現頻次最高的詞匯,共2810次。
早在2007年,姚祖輝就發起“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組織香港大學生到上海實習,實地考察內地的就業環境、職場氛圍,了解產業發展概況和國家宏觀政策。多年來,從單純的參觀旅游到實習、就業,姚祖輝親眼見證了香港和內地青年良好互動的版本進階。
“我們支持香港青年在內地進行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現在每年大概有1萬多名香港學生在內地120家高校就讀本科。疫情之前,每年大概有2至3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進行暑期學習,他們可能要用6~8周真正融入內地的生活,我們支持他們畢業后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工作。”多年來的青年交流工作也讓姚祖輝意識到,青年工作一定要接地氣,在大眾點評上買吃的、住到內地青年家里交朋友等形式比聽講座更有效。
讓姚祖輝印象深刻的是,他最近遇到幾名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他們畢業后希望留在大灣區,比如東莞,做一些硬件和軟件相結合的科創工作。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有這種想法,這對于我們來說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也要細水長流,相比20年前已經走了很多的路了。”
今年全國兩會,姚祖輝帶來一份“關于充分利用最新產學研成果加強香港青年學生國家意識的建議”。他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部分香港青年除了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認識不足之外,對國家當下的產業、經濟和科技發展及其趨勢也缺乏了解。因此,他建議充分利用最新產研學成果加強香港青年學生國家意識,例如組織香港青年到訪內地各省區市的國家級產學研重點基地、“雙一流”大學進行深入交流,以提升國家認同感。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亦是中央向香港提出‘50年不變’莊嚴承諾的一個重要節點。”姚祖輝向記者表示,回顧過往25年,香港背靠國家行穩致遠,近兩年,國家相繼出臺《香港國安法》和完善相關選舉制度,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香港發展的方向,開啟了香港新的發展機遇和格局。
據了解,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特區政府將以“砥礪奮進二十五載,攜手再上新征程”為主題,舉辦精彩多元的慶祝活動。今年兩會,姚祖輝也帶來一份“關于推動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活動在內地舉辦的建議”,推動“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與‘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主題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姚祖輝和滬港青年們在一起。
姚祖輝建議,聯合包括內地11個港人商會在內的27個內地港人團體,開展和策劃系列慶回歸活動,還建議在全年不同月份開展多元化活動,比如舉行內地與香港專業交流大論壇,“浦江兩岸”回歸燈光秀,回歸25周年噴繪主題巴士巡游于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街區,以及發行“內地港人共度25載”專刊及錄制視頻等。
站在25周年的新起點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在今年迎來發布3周年。3年來,大灣區不斷以創新驅動推進科技、產業、金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數據顯示,2021年大灣區內地9市GDP總量首次邁上10萬億元新臺階,加上港澳地區,2021年GDP預計能達到約13萬億元人民幣。在姚祖輝看來,香港將更加積極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建設,邁向更光明、更有前途的下一個25年。
“香港約有750萬人,粵港澳大灣區有6500萬人,下一步香港的市場人口一定要從750萬變到6000多萬。”姚祖輝向《中國報道》記者表示,3年前香港被納入大灣區發展規劃,同時在金融、貿易、旅游的基礎上推出了科技創新中心的新定位,目前特區政府已經投入大量科研經費,包括打造香港科技園、數碼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科技創新需要時間,希望未來5至10年,香港能有更多的高附加值產業是在和大灣區的互動中產生的。”姚祖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