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哲

位于成都龍泉驛區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體育場。 攝影/嘉楠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位于成都平原東緣、龍泉山西側,是成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經濟總量連續8年位居四川省縣(區)域經濟首位,是全國第六大汽車產業基地,是“中國水蜜桃之鄉”……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今年將在成都舉行。辦成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國際體育盛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交給成都的重大政治任務,對于作為大運會主戰場的龍泉驛區來說,既是舉全區之力全力以赴的重大責任,更是乘勢而上借賽興城的重大機遇。
目前,成都大運會場館設施已全部完工,具備賽事保障能力,東西城市軸線、大運直聯通道等配套交通項目建成通車,各場館運行團隊實現一線辦公。位于龍泉驛區的東安湖體育公園入選“中國城市40個新地標”,碧波蕩漾的東安湖,綠意盎然的體育公園,“綠色大運”躍然眼前;公園內設有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和劇院,體育與文化相得益彰。
智慧龍泉驛建設同步啟動,全力保障“智慧大運”。東安新城、大運村兩大智慧城市示范片區加快建設,龍泉驛區智慧治理中心試運行,城市感知、監控預警、應急響應能力持續提升……今年,龍泉驛區持續高標準高質量做好賽事籌備工作,努力為全世界呈現一場獨具魅力、別樣精彩的國際體育盛會。
對標國際標準和辦賽要求,龍泉驛區將系統開展“一場三館”運行調試和賽事演練,火炬塔、東安閣等所有大運會重點項目全面投用,鞏固提升大運村片區環境風貌,切實加強“255”重點區域及周邊凈化、序化、美化;高水平做好服務保障,優化賽事保障機制和方案預案,扎實開展全要素實戰演練,嚴格落實賽時疫情防控要求,有力有序抓好賽事組織、交通安保、內外賓接待、突發事件處置等工作,力求精益求精、萬無一失。
龍泉驛區持續開展“愛成都·迎大運”系列活動,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營造濃厚辦賽氛圍,高起點發展賽事經濟,堅持大運拉動,商業化運營“一場三館”,建成大運博物館,積極承辦品牌賽事活動,促進“體育+”產業集聚發展;大力實施城市營銷行動,深挖城市特質,精心設計城市名片、主題曲和宣傳片,積極發布城市機會清單,加快聚集人氣商氣,實現“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
在全力以赴籌辦成都大運會的同時,龍泉驛區統籌抓好發展與穩定工作,確保辦賽與發展“兩不誤”。
20多年來,龍泉驛區汽車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倍增發展,在全國汽車制造版圖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21年,龍泉驛區汽車制造業產值突破1500億元,整車產量連續6年突破100萬輛,分別占成都市、四川省汽車產量的95%、85%。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智能網聯領域國別合作項目——中德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地正在進行建筑裝飾、安裝施工等,將在今年4月建成投用。這將為龍泉驛汽車產業轉型發展注入全新動能。以該項目為載體,打造測試驗證能力,形成行業標準,推動技術突破,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聚集,是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招。
以“雙碳”目標引領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四川省正大力支持成都打造“綠氫之都”,“成渝氫走廊”也在加速推進。多重戰略機遇疊加,龍泉驛區緊抓氫能這一重要賽道推動轉型升級新突破。
目前,成都西部氫能產業園建設正在加速推進。41萬平方米的產業園,涵蓋氫能及汽車產業科研、生產、孵化、測試、服務等環節,構建產業生態完備的綜合體,計劃今年10月投用。
以產業園為載體,全區氫能產業鏈將進一步優化:已聚集5家氫燃料電池整車企業,積極布局制氫加氫設施,編制完成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引進億華通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等重點項目,協同打造的西部首條氫燃料電池重卡示范線正式開通。
以成都大運會為舞臺,“龍泉造”將一展風采。大運直聯通道帶來智慧交通體驗,“龍泉造”的氫燃料車將投入成都大運會使用中。
從智能網聯汽車、氫能產業的加速發展,到吉利新能源、信通院、威馬汽車等引領性項目成功落地,龍泉驛區新能源汽車產量“十三五”期間累計增長25倍,產業升級取得突破性進展。
當前,龍泉驛區正以產業建圈強鏈為主線,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體育+”產業等多個產業鏈提升發展,做強做優中德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地、氫能產業園、汽車智創活力港、世界大運公園的N個平臺支撐,打好產業圖譜、專項政策、基金招商等組合拳,全力推動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成渝制造業高地。
一場體育盛會,助力一座城市的改變。借賽興城,歸根到底,還是要為廣大市民營造美好幸福生活。
沿著蜿蜒的318國道向上,龍泉驛初春的美景盡收眼底。沿線道路寬敞、綠植成片,特色鮮明的精品民宿、農家屋舍點綴山間,讓人沉醉,就連沿途的房屋也換上了“新裝”,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漫步在龍泉驛城區,城市空間越來越敞亮,露出美麗的“天際線”;街頭巷尾的微綠地、小游園星羅棋布,細微之處的變化,體現了城市環境品質的提升。東安湖邊、航天綠道、驛馬河公園,群眾聚集在此健身跑步;各個社區內,健身隊伍越來越壯大。
走進承載著“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龍泉驛表達”的東安湖公園,環湖跑道上的歷屆大運會會徽,傳遞著大學生運動的青春與活力;二十四橋的名字串聯起來是一首詩,透露著這座城的“文采”……公園特色空間創意、建筑鋪裝、藝術小品、城市家具等各方面都用各自的語言訴說著公園獨特的韻味,成為市民生活的情感經歷和文化記憶的紐帶,形成區域的文化認同提升市民自我確認感和審美情趣。
以國際標準打造的各個場館,不僅將滿足大運會的賽事需求,賽后更將成為城市寶貴的財富,承擔起演藝、培訓、展會、運動健身、旅游觀光等一系列功能,成為全面體育精神培育的載體,滿足市民多方面需求。
龍泉驛在籌備大運會的過程中,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轉化為人民群眾可感知、可體驗和普遍受益、普遍認同的發展成果,讓城市成為每一位老市民和新“蓉漂”都能有滿滿獲得感的幸福之城;持續厚植公園城市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核心競爭優勢,成為越來越多人心之神往的宜居之城;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中為市場主體成長創造發展機會、為新興產業培育提供應用場景、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廣闊舞臺的活力之城,讓賽事籌辦成果惠及廣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