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忠誠,陳建成(通信作者),楊平華,楊光平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 廣東 江門 529100)
人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習慣在社會經濟的進步下大幅度變化,同時環境污染愈發嚴重,從而升高了肺癌的發病概率。肺癌在臨床上非常常見,是我國發病概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病理機制復雜,且發病歷程變化多端,嚴重威脅了民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統稱為肺癌,其中占比高達70%~80%的是非小細胞肺癌。該疾病患者早期的癥狀無顯著性,不被重視,大部分病例一旦確診已處于中晚期,所以延誤了最佳的診治時機,限制了診治效果的確保。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臨床廣泛采取根治手術診治,以此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推動了腫瘤分子生物學以及腫瘤驅動研究的深化,已經充分利用分子靶向藥物診治晚期非小細胞癌。腫瘤可被放療局部有效控制,以此對局部腫瘤的生長與侵襲造成破壞,從而延長患者壽命,控制疾病發展,讓患者有更高的生活質量。相關研究可知,針對晚期肺癌的診治,胸部放療聯合同步診治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保證患者的生存結果[1]。傳統的開胸手術弊端在于較大的手術創傷,術中出血量大,并發癥風險高,術后易感染,加之惡性腫瘤患者受疾病的損耗,機體素質較差,侵入式手術對患者而言是嚴重的二次傷害,對患者的術后恢復不利。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醫學微創技術的改進,讓胸腔鏡在肺癌的臨床診治中被廣泛應用。胸腔鏡微創診治的優勢在于出血少、創傷小、恢復較快,同時術后的感染與并發癥情況比較容易控制,對患者術后的恢復非常有幫助。埃克替尼屬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一種,可抑制腫瘤生長,是現代醫學技術發展下的全新抗腫瘤藥物,近幾年臨床應用比較廣泛[2]。文章比較分析不同手術方式患者診治后腫瘤的控制情況以及患者手術前與手術后的生存質量,同時分析兩組患者循環腫瘤細胞ctDNA 與細胞角蛋白21-1 的水平變化,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100 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 例。對照組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平均年齡(52.8±3.6)歲;觀察組男性31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齡(52.1±3.8)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病理檢查確診非小細胞癌患者;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重大疾病與精神障礙患者;②不配合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胸腔鏡微創治療方法,采用氣管插管和靜脈復合麻醉,做切口,腋下第七八根肋骨間2 cm置入胸腔鏡,觀察病變。做操作孔,選取胸大肌后緣和背闊肌前緣第四五肋骨間5 cm,動靜脈分離,血管結扎切斷,將病變切除,進行淋巴結清掃。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埃克替尼片口服,3 次l 天,每次125 mg,連續用藥2 個月。
(1)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診治后腫瘤的控制情況。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靶病灶最大徑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現新病灶;疾病穩定(stable disease,SD):靶病灶最大徑之和縮小未達PR 或增大未達PD;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靶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30%,至少維持4 周;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所有靶病灶消失,無新病灶出現,且腫瘤標志物正常,至少維持4 周。腫瘤控制率(DCR)=(CR+PR+SD)倒數/總倒數×100%(2)比較患者手術前后的生存質量。(3)分析兩組患者循環腫瘤細胞ctDNA與細胞角蛋白21-1 的水平變化。
采用S P S 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腫瘤控制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腫瘤控制率比較[n(%)]
兩組術前,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6 個月相比較,觀察組生存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組別心理健康術前術后tP對照組5036.11±5.43 38.75±5.13 2.317 0.023觀察組5035.17±5.81 40.99±4.52 5.185 0.001 t 0.7752.148 P 0.4400.035組別組別軀體健康術前術后tP對照組5029.21±4.32 31.77±5.54 2,390 0.019觀察組5028.65±4.82 34.09±5.01 5.131 0.001 t 0.5672.037 P 0.5720.045組別組別社會功能術前術后tP觀察組5027.65±5.21 31.74±4.87 3.770 0.001對照組5026.65±4.76 29.11±4.12 2.562 0.012 t 0.9202.704 P 0.3600.008組別例數特異模塊術前術后tP觀察組5036.15±6.98 41.99±5.13 4.421 0.001對照組5036.72±6.23 39.42±5.43 2.150 0.034 t 0.3922.256 P 0.6960.027組別例數共性癥狀術前術后tP觀察組5031.34±4.67 35.43±5.02 3.912 0.001對照組5031.79±4.18 33.64±4.01 2.094 0.039 t 0.4712.059 P 0.6390.043組別例數總分術前術后tP觀察組50158.95±27.49 184.24±24.55 4.500 0.001對照組50160.47±24.92 172.69±24.23 2.305 0.024 t 0.2692.196 P 0.7890.031
兩組患者術前循環腫瘤細胞ctDNA 與細胞角蛋白21-1 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 與術后30 d,兩組細胞角蛋白21-1 水平與術前相比均有降低,且兩組患者術后7 d,術后1 個月,術后2 個月的循環腫瘤細胞ctDNA 與術前相比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7 d、1 個月、2 個月腫瘤細胞ctDNA 與細胞角蛋白21-1 片段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7 d、1 個月、2 個月腫瘤細胞ctDNA 與細胞角蛋白21-1 片段比較(± s)
組別例數細胞角蛋白21-1 片段術前術后7d術后1 個月術后2 個月t7 dP7 dt 一個月P 一個月t2 個月P2 個月觀察組501.89±1.180.76±0.571.01±0.711.31±0.415.6540.0014.1900.0013.0450.004對照組501.79±1.070.99±0.491.29±0.571.51±0.514.4020.0012.6500.0101.4940.140 t 0.4532.0062.0172.004 P 0.6520.0480.0470.048組別例數腫瘤細胞ctDNA術前術后7d術后1 個月術后2 個月t7 dP7 dt 一個月P 一個月t2 個月P2 個月觀察組50377.12±55.32 101.33±19.65 133.21±18.29 178.10±23.60 30.806 0.00127.4510.001 21.699 0.001對照組50388.21±51.67 123.98±23.76 148.65±22.41 201.10±21.12 30.467 0.00127.9150.001 21.981 0.001 t 0.9614.8173.4174.575 P 0.3390.0010.0010.001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與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全世界發病概率最高的腫瘤疾病就是非小細胞肺癌,影響因素包括空氣污染、電離輻射、遺傳因素、吸煙、慢性肺部感染、職業和環境暴露。患病后隨著疾病的深入發展,可蔓延至全身其他重要器官,危及患者生命。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發病是隱匿的,特異性不顯著,極易被忽視,加之特殊的病理特征,一經發現即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預后效果不理想。肺癌的致死率較高,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針對肺癌常采用綜合診治的方式,疾病中早期患者主要使用外科手術的診治方法。胸腔鏡是微創手術器械,優勢在于創傷小,免疫抑制作用小,安全性高[3]。埃克替尼是現代醫學技術發展下的一種新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物,是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藥物。功效在于對EGFR 和三種突變體進行選擇性的抑制,以此加速腫瘤細胞凋零,阻止腫瘤細胞浸潤與增值。結合相關醫療研究可知,胸腔鏡微創手術與埃克替尼片聯合診治非小細胞肺癌,相較于單一接受手術診治的患者,可擁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且患者診治后的VEGF-C 水平更加理想,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且不良反應風險小,安全可靠[4]。由此可知,選擇使用胸腔鏡微創與埃克替尼聯合的方式診治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延緩與控制疾病的發展,由此患者的VEGF-C 水平會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其生活幸福指數,且無顯著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非小細胞肺癌在內科診治中的重點在于減輕臨床病癥表現,控制癌癥的發展。埃克替尼是臨床上廣泛使用的癌癥靶向藥物,針對非小細胞肺癌腫瘤的擴增可以起到積極有效的抑制作用。現階段針對肺癌的診斷與診治,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應用被廣泛認可,有相關研究認為,標志物早于影像學變化,以此可以用于對患者預后、手術以及化療效果的評估。腫瘤細胞CTDNA 與細胞角蛋白21-1 片段可以集中反映非小細胞肺癌的疾病發展過程,以此為臨床診治提供積極有效的指導。
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診斷率不到20%,5 年生存率約為15%。腫瘤細胞和宿主細胞經腫瘤細胞刺激后可產生腫瘤標志物。重要的腫瘤標志物應具有以下特點:組織特異性強、特異性好、靈敏度高、半衰期短、檢測方法簡單。Cyfra21-19 和HE-4 可作為肺癌診斷和預后的指標。胸腔鏡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具有切口小、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期短等優點。肺癌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包括化療藥物、基因靶向藥物、免疫診斷和治療等。Cyfra21-19 是細胞角蛋白19 的可溶性片段,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目前,Cyfra21-19 作為NSCLC 的重要腫瘤標志物,預測NSCLC 達到PR,敏感性大于90%。HE-4 是一種蛋白酶抑制劑,但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其表達顯著增加。轉移到胸膜后,也可在胸腔積液中檢測到。只有腫瘤標志物的陽性率可能不高。目前,多采用聯合檢測。在對370 例肺癌患者的研究中,發現HE-4 和Cyfra21-19 聯合檢測在肺癌早期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為了進一步研究,選擇了100 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并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行胸腔鏡下節段性切除術,觀察組行胸腔鏡下節段性切除術,并考慮ektinib。結果顯示,觀察組腫瘤控制率高于對照組。術后6 個月,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7 天、1 個月和2 個月,循環腫瘤細胞中細胞角蛋白21-1 和ctDNA 水平下降。觀察組下降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術后聯合應用依克替尼可以減少腫瘤的生長和繁殖。其主要機制是選擇性競爭結合細胞外三磷酸酰胺位點,阻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自身磷酸化,干擾癌細胞存活和增殖的信號通路,從而阻止信號傳遞,抑制腫瘤細胞系的生長。結合手術,可以減少腫瘤標記物的產生。
綜上所述,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后聯合口服埃克替尼治療,對患者腫瘤的發展可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對于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改善,腫瘤細胞ctDNA 與細胞角蛋白21-1 片段水平的降低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