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翔 邵妍麗 王 利 任軍輝 王玉林
(1.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西藏 拉薩 850002;2.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農業科學技術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近幾年,青稞的育種研究獲得了突破性進展。西藏自治區農科院培育出來的青稞新品系5171-7,具有抗倒伏、適應機械化收獲、增產明顯等優勢[1-2]。通過對該品系的花芽分化進行研究,旨在為該品系的產量形成奠定基礎。
青稞5171-7 品系。
試驗地點為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曲水試驗地,土質為沙壤,前茬作物為蠶豆,土壤肥力中上等,每667 m2地施羊糞2 500 kg、有機復合肥3 kg。播種期為2021 年4 月13 日,播種方法為人工 開溝條播,行間距0.25 cm,澆拔節水和孕穗水。667 m2播種量28 kg。
在試驗地按“W”形隨機取樣,每個點取樣5 株。幼穗分化過程觀察從4 月下旬開始,每隔7 d 取1 次樣,自 5 月 20 日,每 2 d 取樣 1 次。在萊卡 i8 顯微鏡下,剝取青稞小穗內外稃片,對花芽分化情況進行觀察并拍照(20×、50×)。
由表1、表2、表3 可以看出,在5 月17 日之前生長點為鈍圓,還未進入花芽分化階段。5 月23 日后,生長點凸起,可以明顯看出穗節,并且此時期株高增長明顯。5 月27 日開始,小花凸起,可以明顯觀察到苞片。6 月1 日,小花發育,花藥出現,可以觀察到芒開始出現,兩側有穎片分化,進入毛狀期,出現分蘗。6 月 7 日,花藥伸長。6 月 12 日,可以觀察到 3 枚花藥。6 月16 日,花藥完全伸出,花藥頂端呈臼狀,成熟。6月21 日,花藥成熟。6 月23 日,籽粒出現,進入灌漿期。6 月26 日,籽粒增大。6 月29 日,籽粒開始硬實,產量形成。此外,青稞花芽分化的時間主要集中在5—6 月,6 月底開始形成籽粒,這2 個月主要決定著產量的高低。
表1 小穗生長點分化觀察(20×)
表2 花藥分化(50×)
表3 籽粒發育期
通過對小穗的觀察,可以看出對于該品系小穗,每個小穗花芽的退化數在6 ~12 個,有效花芽分化率在71.10%~87.50%(見表4)。頂部花芽退化較多,可能和成穗期的營養條件和天氣情況有關,需要進一步研究。
表4 花芽分化情況統計
8 月22 日對試驗區的青稞進行收獲,經考種、測產,株高90.1 ~126.3 cm,穗長6.0 ~9.6 cm,單穗粒數38 ~ 54 粒,667 m2理論產量 253.70 ~ 280.85 kg(見表 5)。
表5 考種、測產分析
以生長點、花藥的生長情況對青稞5171-7 的花芽分化進行觀察,發現植株4 ~6 葉就已經開始進行花芽分化(5 月12—17 日),此時就應進行肥水的施用,保證產量基礎的形成。在分蘗的同時,小花分化,可以明顯觀察到花藥伸長,進入毛狀期,此時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6 月 10—16 日),應加強肥水管理[3-5]。經觀察和測產,有效花芽分化率在71.10%~87.50%,頂部花芽退化較多,可能和成穗期的營養條件和天氣情況有關,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該品系每667 m2理論產量為253.70 ~280.85 kg,屬中高產品種,增產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