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明
(微山縣農業機械現代化發展促進中心,山東 微山 277600)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迅速轉移。隨著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和非農領域,農村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和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農業勞動力成本迅速增加,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成為當前農業生產的客觀要求。促進農業機械現代化發展,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從而為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提供重要保障。當前,大田作業、精量播種、節水灌溉、農產品初加工和生豬養殖等都離不開先進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國家出臺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農機具給予一定的補貼,并逐步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和范圍,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同時,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加大了對農業機械化關鍵技術和裝備研制開發的支持力度,通過鼓勵政策、資金投入、財稅優惠等支持政策和措施,推動了部分農業機械化技術問題的解決。
微山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微山湖畔,地處山東、江蘇2 省3 市9 個縣(市、區)接合部,是山東省的“南大門”、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微山縣總面積1 780 km2,微山湖面積1 266 km2,占該縣總面積的2/3,占山東省淡水量的45%,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縣地形特殊,南北狹長,從南至北超140 km,分湖東、湖西、湖中3 個區域,轄區內12 個鄉鎮3 個街道辦事處,擁有耕地面積超2.67 萬hm2。微山縣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經濟作物有大蒜、蘆筍、蓮子、蓮藕、雞豆米和菱角米;當地水產品非常豐富,湖內主要產甲魚、鯽魚、鱔魚、草魚、銀魚、烏鱧、小龍蝦、小黃魚、四鼻鯉魚和大閘蟹等;畜牧、禽養殖有黃牛、波爾山羊、生豬、麻鴨、山雞及大白鵝等。微山縣被譽為“中國荷都”“魯南明珠”“齊魯靈秀”。
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逐步實施和農業產業調整步伐的加快,微山縣土地流轉經營農戶逐步增多,設施農業種植面積逐步增大,農產品初加工產品不斷增多,畜牧和水產養殖技術不斷升級,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好,農民購置、使用新型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也日益增高。目前,微山縣擁有各類農業機械24 000 余臺(套),其中拖拉機4 201 臺、聯合收割機1 785 臺、耕整地機械14 876 臺、植保機械2 084臺、其他機械1 054 臺,總功率達101.6 萬kW。近5年來,微山縣各種農業機械數量增長明顯,共新增農業機械6 135 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61 臺,耕整地機械673 臺,種植施肥機械508 臺,收獲機械746 臺,植保機械184 臺,農產品初加工機械26 臺,畜牧養殖機械40 臺,水產養殖機械2 402 臺,其他各類機械1 095 臺。
以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為契機,微山縣著力改善農機裝備結構。微山縣共建立示范鄉鎮7 處、示范基地4 處、機械化烘干中心3處、機械化高效植保中心10 處、機械化秸稈處理中心2 處;獎補推廣自走式噴桿噴霧機23 臺、植保無人機47 臺、烘干機12 臺(烘干噸位368 t)。微山縣烘干機組保有量達到34 臺,總噸位達1 245 t,各類高效植保機械保有量達198 臺,補齊了機械化高效植保和糧食烘干方面的短板。
微山縣各種農業機械逐步由簡易機具發展到聯合機械,機械化作業替代了人工,機械化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微山縣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99.99%,耕整地機械化率為100.00%,機播率為99.98%,機收率為99.98%;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99.82%,耕整地機械化率為100.00%,機播率為99.70%,機收率為99.70%;種植業機械化率為99.91%,漁業機械化率為64.55%,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41.73%。
新時期,農業生產進入了以機械化為主的新階段,各類農業機械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增加。由于微山縣農業種植、養殖區域特點鮮明,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快速,新型農機裝備需求增多,當地存在新型農機裝備更新不及時和機制不完善、農機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高、農機不平衡、農機與農藝融合不充分、農機化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1]。
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可以說主導了各地農戶對農業機械的購買方向,大部分用戶購買的機具都是帶補貼的。而目前國家農機購置補貼信息不能及時更新,新型農機投入市場較慢;地方性種植產業特點突出的農機具不夠成熟,如挖藕機械,一直沒有較匹配的機具;農戶購買大型的新型農機具需要貸款,因為其價格較高,但農戶在信貸方面得不到有效支持。上述種種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普及[2]。
由于自身條件的約束和工作性質特殊的原因,農機推廣人員的業務知識面比較窄,專業技能不強,參與培訓的內容受限,只限于農機相關知識,未掌握農機外的其他知識和技能。農機操作從業人員年齡偏大,新型農機知識和技能得不到及時更新,不能充分發揮出新型農機及智能農機的工作效能,這無形中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發展[3]。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各種項目的扶持下,微山縣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整體較高,但也有不均衡之處。目前,微山縣小麥、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機械化作業率在99%以上,已經實現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機械化生產,而蓮藕、馬鈴薯、大蒜等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還較低,智能機械、畜牧養殖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農業廢棄物利用處理設備等機械化水平還需要提高。
隨著農業機械設備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農機與農藝融合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當前農機設備與農藝技術融合時受農作物種植模式、種植品種及機具裝備不對應等問題的影響,難以實現農作物規模化生產,作業機具配套性較差,相配套的農藝標準化水平也較低,不利于農業機械化技術水平的提升及生產效率的提高。
微山縣大部分機械設備制造企業為中小型企業,其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加之新技術的研發投入較高、周期較長,需要投入的資金成本較高,但是見效速度較慢,企業對于新技術的研發積極性不高[4]。這就導致農業機械設備生產企業的新機具研發能力較差,研發積極性不高,生產的中高端產品數量較少,機具對于各類生產的適應性較低,尤其是微山縣在特色農業發展中存在“無機可用”的情況。
農機購置補貼是國家實施的一項強農惠農政策,是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升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的有力手段,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支撐,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明確規定,應當長期堅持實施。應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試行機具購置貸款貼息、保險補助、直接補貼等措施,支持農民購機[5]。
充分發揮微山縣特殊的地形優勢,以特色農業區域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為導向,加強政府調控,通過產品機械化生產、市場化運作,把相關產業有效組合,推動特色農業健康發展;以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為基礎,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為實現農業機械配備科學合理、局部之間發展均衡,把微山縣所轄鄉鎮(街道)根據地域條件和種植習慣劃分為南北中西4 個區域,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全面提升農業機械作業能力,擴大農業機械輻射范圍。
智慧農機是未來全球農業發展的方向。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高產、高效、低耗、優質和生態的智慧農業將成為農業發展的主流方向。發展智慧農機有利于提高農機作業水平和服務質量,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增強農機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一方面,要大力推進“互聯網+智慧農機”發展,推動農機全產業鏈改造升級,提高農機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勵農機企業、農機合作社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機”產業,運用互聯網發展各種新業態、新模式,滿足大農業發展的多樣化需求[6]。
一是要加強政策宣傳,鼓勵引導農機經營主體主動尋求突破。以農機合作社為例,鼓勵合作社組建一支專業的農機服務團隊,通過申領跨區作業證進行跨區作業,依據農時由南到北進行跨區作業,既可避免農機浪費,又能持續性增加收入。二是規模化開展新型農機手業務知識和應用技術培訓,更新農機從業人員的知識,提高農機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三是對農機推廣技術人員進行有效培訓,通過開展相關知識學習、項目實施帶動、新型農機技術入廠請教等活動,提升農機推廣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
每一個地方的“特色產品”都是當地的一張“名片”。為把特色產品推向一線市場,增加收益,要結合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大力宣傳和推廣相應的作業、養殖、加工機械技術,提高微山縣機械化水平較低的蓮藕種植、馬鈴薯種植、大蒜機播、畜牧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的機械化率,縮小產業間農機化作業水平差距,促進各產業協調發展。此外,以國家的各類強農惠農政策為導向,以各級的扶持項目為輔助,提高特色產品的生產力和質量。
需要對當前農業農機設備與農業技術之間的融合情況進行綜合考慮,針對微山縣的畜牧業、糧食種植產業、瓜果蔬菜種植產業等進行針對性的農藝優化和農機設備研發。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及農藝技術研究人員需要明確認識到農機與農藝融合的要求及關鍵技術要點,破解農機與農藝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困境,科學合理地明確養殖、種植、加工生產中的農藝技術標準,并優化農業機械設備。通過先進農機技術及農業技術的引進,將配套機具與農藝技術進行充分融合,促進重點農業生產地區及農業發展環節創新發展。
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引進和培育一批高端農機生產企業,根據微山縣農業發展需求生產出真正符合微山縣農業產業所需的農業新機具,并更新配套技術。通過培養和吸納多學科、多領域農業機械技術研發及生產人才,組建高質量的專家團隊,以提升農業機械技術研發及生產的科技創新能力,滿足農業機械化生產需求。同時,研發團隊需要加強與科研院校鑒定中心、生產及銷售團隊之間的溝通,通過生產、教學、研究、推廣一體化的方式來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如果不能實現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機械化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也是農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發展好農業機械化,對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支持鄉村建設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