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忠
(臨沂市莒南縣農業農村局,山東 莒南 276600)
在農業種植活動中,為了獲得良好的種植效益,應當不斷加強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以此革新原有的農業種植方式,更好地滿足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改革的需要,對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助力與支持。基層農機推廣工作直接與農民聯系在一起,主要對農民進行相關農業種植知識與農機操作知識的講解,顯著提升了農業種植效率,滿足了現代農業種植發展的需要。
農業技術與設備在農業種植活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要求不斷加強我國農業機械設備的有效推廣與應用。基層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將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開發成果更好地向廣大農民群眾進行示范與推廣[1]。由此針對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與推廣構建更為全面、系統的發展體系,針對農民進行必要的宣傳與推廣工作,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使用機械設備。從整體上講,基層農機推廣是針對廣大農民群眾開展的一項群體性與服務性活動,其能夠詳細向廣大人民群眾講解農用機械的作用機理、使用方式、使用效能等。聯合農機示范性活動的開展,使廣大農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農用機械設備的操作方法,并將其運用于實際的農業生產活動中[2]。
在當前農業經濟制度不斷改革的背景下,我國廣大農村的生產活動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農機技術在農業種植活動中發揮的作用也日益顯著,對農業生產活動起到了重要的輔助效果,農機技術成為當前農業生產活動中的重要助力之一。在新的發展時期,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生產活動的發展,要求不斷落實個性農機推廣活動,充分運用各項農機技術,解放農村勞動力,不斷改進農業生產方式,增加農作物產量。
由于一些主觀或者客觀問題的存在,當前我國基層農機推廣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現實問題,制約了基層農機推廣服務工作的開展效果,影響了農機技術與農用機械設備的有效推廣與應用,不利于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的構建,主要表現在以下3 點。
農機的推廣需要一定的資金作為支持,當前我國各級地方政府在開展農業工作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了農業機械的價值與意義,較為支持農機推廣工作。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本身的財政資金有限,對農機推廣工作所能夠起到實際財政支持作用較為有限。此外,先進農業機械設備的引進以及農機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均需要較多的資金支持,尤其是在前期研發階段,往往需要較多的財政資金。但是,當前我國很多地方財政未設置針對農機推廣相應的財政資金項目,這非常不利于農業生產活動向著低能耗、高產量方向發展。由于經費的制約,廣大農民難以充分接觸并應用新型的農機設備,降低了農民對新型設備了解與使用的積極性與熱情。在資金匱乏地區,若缺乏相應的財政資金支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區域的農機推廣與應用,影響該區域農業生產活動的高效推進,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該區域的農業發展[3]。
為了達到良好的農業機械推廣應用效果,要求必須有相應的農機技術人員與推廣人員。但是,當前我國此類人才明顯不足。從源頭上講,基層農業推廣專業在高校中的設置比例極小,專業人才較為匱乏,難以滿足我國基層農業發展過程中對人才的需要[4]。
我國基層農業推廣人員要求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與一定的溝通技巧,能夠掌握農業機械應用中的相關知識,并能夠將掌握的專業技能傳授給廣大農民,因此,對推廣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但由于基層農村推廣工作艱苦、工作待遇不高等因素的影響,當前很多推廣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產生了離職的想法,難以有效適應推廣工作。此外,年輕人離職率較高,農機推廣工作呈現出老齡化的趨勢,不利于基層農機推廣的持續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型農用機械的引進與推廣。
農機推廣工作的有效開展要求構建相應的管理服務體系,但是當前我國農機推廣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服務管理模式,難以滿足當前現代農業的實際發展要求。雖然很多農村地區均建了基層農機推廣應用服務模式,并構建了相應的應用推廣程序,以便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依次開展推廣工作。為此,要求新型農民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能主動掌握農用機械的基本知識與使用方法[5]。但是當前此種應用推廣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在實際推廣應用過程中,廣大農民往往呈現出被動接受的狀態,難以主動接受新型農機技術,在農業機械選擇層面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足。同時,當前抖音、快手等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為廣大農民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接收渠道,農民在農用機械的選擇層面具有了更大的靈活性與選擇空間。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傳統的農機應用推廣模式已無法發揮作用。為此,要求相關人員對基層農機推廣服務模式進行適當革新。
針對當前我國基層農機推廣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在下一步工作開展過程中不斷予以解決,需與我國農機推廣工作開展現狀相結合,不斷豐富工作發展方式,完善農機推廣服務體系,更好地促進農機推廣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
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這是保證農機有效推廣的重要前提與基礎。隨著當前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很多農民選擇外出就業,使農村勞動力明顯減少。為此,在農業種植活動中,相關人員應當不斷優化機械化的農業種植管理方式。當前,農民對農用機械的購買意識與使用意識顯著增強,為了達到良好的農業機械推廣效果,要求相關部門對此予以重視,要求當地政府能夠認識到農機設備應用的意義與價值,加強對農機推廣的財政支持,同時尋求企業與社會力量的支持,加大對農機設備的投入力度,從而為農業機械推廣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為相關的服務部門提供必要的推廣經費,以此更好地提高農機推廣服務效率,提升農機產品服務水平。
當前的農機現行補貼機制運行中,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難以有效發揮,金融信貸所起到的作用較為有限,因此,需探索構建財政補貼機制。在農機推廣過程中政府需鼓勵農民購買新型的機械設備,加強對相應配套設備的資金支持,對農民給予相應的金融信貸支持,制定多元化的發展政策,有效滿足農民多元化的需求,為此制定多種不同的混合補貼制度。
當地政府可以聯合市場,引入市場的資源配置機制,以此有效滿足農民的購買需求,充分發揮補貼機制的資金支持作用。此外,可以探索采用農業機械抵押貸款方式,其當前在我國部分農業地區已經得到廣泛推廣與應用。由當地政府、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農業農村部門以及各級農業信用合作社等聯合,針對農用機械的推廣與應用構建相應的貸款抵押機制。這在新型農機的應用方面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方式,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與操作性,在具體作業過程中較為高效、便捷。在貸款機制中還可以引入稅收與參股管理方式,實現貸款管理的多元化。通過必要的經費支持,及時改進農機推廣的各項工作,引導相關專業人士參與農機服務項目的推廣活動中。
為了促進新型農機的推廣應用,在作業過程中,要求,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例如,針對柴油補貼政策,在我國燃油稅收改革的背景下,當前我國農用機械的應用成本逐漸提升,針對此種現象,可以采用財政補貼的方式,貫徹“多作多補、少作少補、不作不補”的方式,與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活動與要求相結合,探索構建符合我國廣大農村實際發展情況的機械推廣應用模式。例如,針對農機長期使用用戶,可以采用發放免稅加油卡、免稅購油卡和返利、政策補償、控制稅收上限等聯合管理方式,由此對農機的具體使用情況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支持,該措施可以由財政部門、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實施。
為了達到良好的基層農機推廣效果,應當改變傳統的推廣服務方式,與當前新的服務方式相結合,不斷創新原有的農機服務推廣模式,由此在體系內部構建專門的統一管理方式,并對農業機械的使用進行專人管理與指導。要求變革創新原有的農業機械服務模式,構建針對農業機械推廣的專業化服務機構與合作社,加強對相關政策、資金及農業發展信息的有效整合與利用,以此不斷創新農業機械的服務模式。
此外,相關部門可以承擔新的農業機械推廣服務項目,加強農業機械推廣過程中機制建設,構建相應的建設服務體系。基層在農業機械服務推廣過程中,需始終關注市場,保持對市場發展較強的靈敏性,不斷提升農業機械服務水平,并構建專業的農機服務發展體系。基層農技站在構建不同區域之間的農業機械服務模式時,需改變管理過程中的服務方式與組織化發展模式,不斷促進農業機械推廣的可持續發展。各地應構建相應的農機維修服務中心,提升農業機械維修服務管理的專業性與系統性,為農業機械的有效運用與推廣提供必要的后續支持。同時,對相應的市場運用構建專業的管理服務網絡與監督體系,包括農業機械質量監督網絡及投訴網絡,有效打擊制售偽劣農機產品的現象,維護農機市場運行秩序。
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對推廣工作具有顯著的影響。當前,我國針對農業技術與農用機械的研發與推廣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在農業機械推廣工作開展過程中,需加強對農機推廣服務人員的技能培訓。一是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夠有效掌握當前我國農業機械推廣過程中的各項操作流程,從而更好地向廣大農民進行傳授。二是要求服務人員掌握我國農業機械推廣中的各項專業技術知識,為此需構建相應的長效培訓機制。三是要求與當地農業生產情況相結合,進行相應的農業機械產品購置。四是要求推廣人員具備不同類型農業機械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為此,需要加大對農機推廣工作者的培訓力度,使其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并能夠落實至實際的推廣工作中。同時,農技推廣工作者需掌握一定的與農民溝通的技巧,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農民講解機械設備運用的意義與使用方法,與廣大人民群眾構建良好的溝通與合作關系,從而促進農業機械設備的推廣應用。
在農機服務網絡體系構建過程中,為了達到良好的宣傳推廣效果,可以不斷探索構建良好的示范體系,這對于農機服務的推廣具有顯著的促進效果。要求在單位內向農民展示農業機械的操作過程,通過逐步的示范,保證農業機械各項指標符合使用要求,之后再交由農民進行使用,由此保證農民能夠逐步掌握農業機械的操作要領,從而將農業機械運用于具體的農業生產活動中。通過必要的示范工作,培養農民利用農機的意識,提高農民的專業操作技能水平。同時在作業完成之后,搜集農民針對農機作業完成情況的相關反饋意見,便于對農民進行下一步指導,以此為農業生產提供必要的設備與技術支持。
針對農業機械運行情況和農機推廣服務模式構建相應的考評機制,以對農業機械服務推廣人員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在推廣過程中構建相應的管理制度,要求推廣工作者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與工作技能。將相關工作事項制成手冊,分發至推廣工作者手中,保證推廣工作人員能夠嚴格執行工作規章中的相關要求。構建相應的獎勵與考核機制,針對表現良好的員工給予鼓勵與獎勵,將考核結果運用至該員工的整體評價機制中。通過考核獎勵給予優秀員工良好的正向反饋,由此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對農業機械推廣起到良好的助力與外部帶動作用,促進更好地落實基層農機推廣工作。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推廣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構建了相應的農業機械服務機構,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進一步推廣農業機械的過程中,應加大對基層農機推廣服務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對農民給予相應的金融信貸支持,制定多元化的發展政策,完善相應的農機推廣配套政策,以此提升農業產量與質量,增加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