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王小亮,廖世杰,楊國榮,韋蘭敏,周開舵
(廣西北投交通養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對改革審計管理體制做出重大決策部署,明確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2021年3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切實發揮國家監察機關和審計機關對推動規劃實施的監督作用。
審計工作被提升至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和加強規劃實施檢測評估的戰略高度,這促使廣大審計從業人員重新認識審計工作在國家遠景發展規劃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對審計工作的質量及效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當前我區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達1.97萬公里,其中國道1.09萬公里、省道0.88萬公里;普通國省道已建成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約1.24萬公里。根據“十三五”規劃,廣西區普通國省干線建設項目190個(含分段建設項目,備選項目86個),建設規模約7784公里,項目投資約1145億元,至2020年普通國省干線已完成投資達420億元。自2011年以來,GT集團累計承接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建設項目共81個,建設里程約4330公里,總投資約476億元,已建成通車項目35個,通車里程達2172公里,作為我區交通基礎設施重要投資平臺,服務于廣西農村交通建設,積極為實現人民美好出行、助力鄉村振興、建設交通強國發揮著重要作用。
1. GT集團路網項目跟蹤審計實施現狀
目前,GT集團審計部開展的路網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工作主要是針對承接我區路網投資建設項目,目前已經實現對在建項目的全覆蓋審計。具體審計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是由交通廳直接委托第三方社會服務機構開展跟蹤審計工作;二是GT集團審計部自行委托第三方社會服務機構開展跟蹤審計。具體詳見2019年~2021年路網項目跟蹤審計項目數據統計表(表1):

表1
2. GT內部審計人員現狀
目前,GT集團審計部人員共3人(含部門負責人),本科學歷3人,中高級以上職稱2人,均為會計專業,5年以上的審計工作經驗1人。
1.審計人員不足,審計過程監督缺失。
近年來,GT集團正加快轉型升級發展步伐,努力打造路網全產業鏈優勢,但是隨著業務的拓展和項目的大幅增加,GT集團審計部人員難以滿足當前業務需要。當前,雖然通過外委形式實現了全覆蓋,受各項目跟蹤審計報告出具的時間相對集中以及項目數量眾多等因素的影響,GT集團審計部難以對每個外委項目的審計過程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外委機構的實際現場執行情況完全處于自控狀態。
2.審計人員結構單一,部分審計內容缺乏專業把控。
審計人員專業知識結構單一。一般情況下,公路建設項目包括建設前期、建設中期和交竣工三個階段,涉及項目前期立項審批文件、工程概預算的批復、建設資金的籌集、基本建設程序執行、現場工程管理、財務核算、計量支付、工程變更、征地拆遷、工程價款的結算、合同管理以及內控管理、交竣工審計等各類專業內容,由于GT集團審計部人員均為財務專業,在對審計報告的審核方面會有較大的專業知識盲區,存在對非財務領域的其他建設內容和事項把關不足,重點內容關注缺漏,不能進行及時糾偏,導致審計報告質量不高,不能發揮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3.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導致審計效率不高。
目前,GT集團企業信息化管理尚未建立,所管的建設項目均以獨立管控為主,除計量業務采用計量系統外,其他管理內容均未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傳統的管理模式導致所有的審計證據和信息均需在現場采集獲取,降低了非現場作業的審核作用,同時不利于及時了解和掌握重點審計內容,增加了現場作業前期調查和分析的工作量,現場審計實施方案的再次調整,降低了審計效率。
4.審計質量體系尚未建立,進一步弱化結果審核。
目前,GT集團審計部尚未建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缺少審計質量控制意識。對于外委出具審計報告局限于審計部進行審核把關,也未重視對外委審計準備階段和審計方案進行有效的把關和管理。
5.審計報告質量不高
近年來,GT集團開展路網項目跟蹤審計達51次,從取得的審計報告來看,雖然外部中介機構均按時出具跟蹤審計報告,但是整體質量不高,審計效果距離預期目標尚有差距。主要表現為:(1)重要業務事項應審未審,導致報告中缺失重要內容。比如資金的籌集及撥付到位情況、環境(生態)保護措施和管理方面、勘察設計是否存在缺陷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漏項。(2)重要問題應披露未進行披露,審計報告質量大打折扣。比如部分項目涉及資金不到位時,未重點披露資金籌集是否按照原立項方案執行,未明確指出資金籌集出現問題的具體環節;工程超概時,未對勘察設計階段與施工階段進行比對分析,重點原因分析不足等。
“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要進一步推動單位設立總審計師,完善國有企業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內部審計是推進國有企業全面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重要力量,應從組織形式、職能定位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發揮內部審計效能,為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引入PDCA循環理論的質量管理方法,將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分為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階段,要求把內部審計的各項工作按照制定計劃、計劃執行、檢查實施效果、處理四個方面進行管理控制。
1.計劃階段。審計人員要充分做好審前的準備工作。一是結合審計目標,有針對性地收集路網投資建設項目與審計事項有關的產業信息、行業動態,收集與被審計機構、被審計人員有關的數據、信息,并與外部審計機構進行信息溝通、共享。二是由審計部人員召集外部審計機構有關人員成立審計組并展開審前討論,共同商定審計范圍、審計重點、審計方式等,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審計方案。審計方案定稿后,再次召集審計組成員展開審前培訓,確保將審計項目的審計目標、核心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傳達到每一名審計組成員,做到審計工作“不跑偏”。
2.執行階段。要做好現場審計實施及審計報告工作。一是為確保現場審計工作的科學合理,符合質量管理要求,審計組組長要結合本次的審計目標,分類、分項制定質量管理指標,督促審計人員嚴格按照內部審計有關操作規范開展現場審計,有序開展訪談、查閱資料、詢問等工作,并將質量指標完成情況形成審計工作質量管理底稿。二是審計部要在有關部門間建立審計報告聯動復核機制,充分調動業務部門骨干的參與度,就審計報告初稿中涉及的被審計業務事項是否涵蓋當前階段的重點內容,審計發現及披露是否符合當前需要,重點突出,抓住關鍵領域,重要問題披露是否準確等,確保審計報告內容質量具有高標準。
3.檢查評價階段。主要是審計組對此次審計項目進行全面回顧、梳理,查找此次審計工作在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從審計計劃完成情況、審計組人員審計任務分解的完成情況、審計發現問題情況和審計報告披露情況等多方面客觀評價此次審計工作質量,并形成自查質量總結。
4.處理階段。一是審計組應切實圍繞審計質量檢查評價階段存在的問題及所發現的不足之處,積極查找、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有針對性地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二是審計部門應樹立審計質量“一盤棋”思想,構建審計質量問題處理機制,將各審計項目發現的質量問題形成審計質量問題數據庫,由審計部門組織各審計項目負責人、相關專家進行探討,將審計工作質量當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及有關處理辦法固化到數據庫中,給其他審計項目審計質量管理提供借鑒,避免在日后審計工作中出現類似問題,也便于再遇到此類問題時能夠及時、高效地處理。
1.建立人員考勤機制,加強對外委審計人員的管理。GT集團開展路網項目跟蹤審計主要是采取委托外部中介機構的審計模式,在實際開展審計項目過程中,存在對外審計機構人員缺乏有效監管的現象,因此,要建立外審人員的考勤機制。一是實行審計組人員進退場考勤登記,主要檢查審計組人員能否按照審計方案中的人員配置開展審計工作;二是審計組人員開展審計工作過程中,通過釘釘或者企業微信進行定位打卡,切實做好外委審計人員工作時間的統計;三是落實內部審計人員的管理責任,要做到對考勤結果的統計和審核,適當進行抽檢。
2.制定外部機構的年度考核評價機制。為進一步創建有序的競爭環境,促進外委機構服務的效率、效果,企業內部應當建立一套外部中介機構的考核評價機制,切實提高外部服務質量。一是實行審計過程和審計成果相結合的評價機制,改變現有僅對審計報告質量進行控制的做法;二是建立外部中介機構數據庫,實行分類管理;三是建立考核結果使用機制。審計部門每年召開審計評議會,對外委中介機構的審計質量進行考核,按照“優秀”、“良好”、“中等”、“不合格”四個檔次進行評定,并將評議結果錄入數據庫,原則上對于評定良好以上的外部中介機構,在下一次招標時給予不同加分。
3.提高審計項目的過程管控力度。近年來,GT集團路網投資建設項目呈增長趨勢,跟蹤審計項目也隨之增加,但是由于審計部人員較少,未能實現每個跟蹤審計項目的全過程監控,使得部分跟蹤審計項目的質量得不到保證。一是改變管理模式,要明確內部審計人員參與現場審計時間的要求,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參與審計時對外部中介機構的過程管理和監督;二是建立內部審計資源庫,在集團公司內部抽選相關專業人才入庫管理,根據不同的項目及實際工作需要選取有關專家參與現場審計工作;三是改進現有的現場監督方式,探索構建審計組共享工作云平臺,每日工作動態、審計成果時時更新,審計部在非現場可進行監督管理,進而增強審計現場實施過程的監控力度。
“十四五”是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時期,建設“數字中國”是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國家戰略,強調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目前,路網投資建設項目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GT集團負責建設的路網項目,部分已實現或者準備實現工程結算支付、征地拆遷結算、工程資料檔案、財務信息化系統等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開展跟蹤審計必須適應大數據及信息化等新形勢的要求,結合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審計部門要善于挖掘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信息化機會點,向審計數字化轉型。審計工作改變傳統的現場審計查閱工程資料、翻閱會計原始單據等方式,在審計過程中充分運用被審計單位的信息化共享管理平臺,查看電子影像資料,進行關聯分析,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將傳感、通信、計算機、控制等高科技手段應用于路網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領域,如利用無人機實時航拍重點工程、隱蔽工程、突發性工程變更(如重大塌方)等施工影像資料,并同步傳送給審計組,讓審計工作人員在不影響投資項目正常運轉的條件下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推進路網投資建設項目高質量實現跟蹤審計全覆蓋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做好審計工作中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尤其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質量需要因項施策、多措并舉。本文以GT集團開展路網項目跟蹤審計工作為例,整理GT集團近三年開展跟蹤審計項目有關數據,深入分析GT集團路網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現狀及問題,從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設、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等多個角度提出高質量實現跟蹤審計全覆蓋的改進建議,對國有企業高質量實現跟蹤審計全覆蓋具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