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機關第二幼兒園 李 寒
游戲是對幼兒開展全面發展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游戲中潛藏著重要的教育動因,內含教育方法的契機,所以自主游戲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自主游戲可以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因此,想讓幼兒在自主游戲活動中發揮自我,獲得快樂,形成自主能力,教師就必須根據幼兒的特點設計游戲,并且積極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游戲。游戲是幼兒的喜愛的活動方式,是幼兒的生活內容。自由、自主、愉悅、創造性的游戲應伴隨著幼兒的健康成長。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育是教育者的天職,如何在尊重和釋放幼兒天性的同時,啟發幼兒認知、促進幼兒成長與協調發展,一直都是教育者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點。因此,本文深度探究幼兒園自主游戲優化路徑與策略,望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玩中成長。
新時代的教育研究指出,受教育主體應始終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教師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受教育主體,要有充分尊重受教育主體的主體意識。但是就現階段實踐情況來看,教師在幼兒園自主游戲設置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考量幼兒的主體需求,導致幼兒園自主游戲設置的科學性、有效性和針對性存在著極大的欠缺和不足,并沒有發揮幼兒園自主游戲所能起到的教育影響,需要作出進一步的優化和改良。首先,許多教師在進行自主游戲設計時沒有充分地考慮對幼兒主體性的培養,過于追求游戲化,缺乏對幼兒的具體狀況綜合性考慮,沒有依據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等多個方面有針對性地設置相關游戲活動。教師對游戲內容的選擇,不能挖掘內容的深層次含義,忽視了游戲內容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只是單純地進行游戲,沒有充分發揮游戲的真正價值。其次,在開展自主游戲時,教師經常采用放任幼兒自主展開游戲,不會在游戲中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只是為了游戲而開展游戲,難以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全面的發展。部分教師在活動中也沒有與幼兒進行有效的游戲互動,對幼兒在自主游戲活動中的表現觀察得不仔細,沒有深入分析,這樣的教育行為沒有積極地關注幼兒,不利于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導致教學效果較差。
教學評價是幼兒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項教育環節,通過評價工作的落實和開展可以讓幼兒更好地了解自身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幫扶,對幼兒的價值觀念塑造、能力培養和意識教育都可以起到較大的幫助和影響。但是就現階段實踐情況來看,幼兒教師在評價環節中采用的模式過于單一,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根據調查,在幼兒園開展自主活動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在對游戲分享環節時常常處于忽視狀態。對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獲得的游戲經驗,教師只是簡單地引導幼兒口頭描述,這樣不能吸引幼兒的興趣,作為傾聽者的幼兒也難以集中注意力,這樣的游戲分享活動也只會是徒有虛名。教師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處于該階段的孩子是好動活潑的,單一的游戲分享只會讓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如何開展豐富的游戲分享是教師有待思考的問題。同時對幼兒的評價方式也很單一,教師只是簡單地對幼兒進行夸贊,沒有針對幼兒在游戲分享中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的評價沒有內容的深度,也不能讓幼兒獲得獨一無二的評價體驗感。只有教師用對了評價方式,才能讓幼兒愛上這種游戲,更加喜歡教師。因為在幼兒知道教師是可以發現他的優點的人,從而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有良好的體驗感。
幼兒在進行游戲探索和學習過程中以材料作為中介。教師所提供的游戲材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游戲的價值。在游戲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的角度出發進行材料的提供。當幼兒能使用這項材料做的事情越多,那么游戲的價值也會更加豐富。筆者倡導教師積極使用低結構材料,這一類材料具有可變性較強、結構松散的特點,它能給予幼兒創造較大的自主揮發空間。例如,教師引導幼兒開展“趣味餐廳”主題的自主游戲活動時,要向幼兒提供相應的材料制作“食物”。如果此時教師提供現成的仿真塑料“食物”,幼兒在短時間內很容易被仿真“食物”的外觀、色澤吸引,但仿真“食物”又不能吸引幼兒的長期注意力。此時教師可以選用太空泥、皺紋紙等一系列低結構材料,讓幼兒充分發揮,進行手工制作,將自己心中所想的食物進行制作出來。部分幼兒通過太空泥將其捏成“白菜”,將太空泥捏平便可以做成“饅頭”,不同顏色的皺紋紙還可以撕成長條作為海帶。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下,每一個幼兒都能受到自身生活中或同伴的啟發,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同時教師也要啟發幼兒多思考、多動手,將材料進行二次加工,從而實現幼兒創造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給予幼兒足夠的探索空間和創造空間,一方面有助于調動幼兒的興趣和主動性,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活動,進而有效地提高游戲活動所能帶來的影響和效率,另外一方面幼兒的創造空間變大后,幼兒在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可以更好地表達,可以更加大膽地創作。這樣幼兒教師也可以在幼兒創作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幼兒的觀念態度想法,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評價,進而讓幼兒園自主游戲的開展所能起到的效率和影響進一步提升。
隨著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現階段教育主張幼兒是幼兒教育中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選擇和方案確定都應以幼兒為中心和基礎,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幼兒教師的作用被忽視,認為幼兒教師在教育展開中并沒有作用。相反,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和指路人的身份,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幫扶和引導,讓幼兒在活動展開的過程中方向更加明確,在大方向不變的基礎上,讓幼兒實現個性化成長。相較于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作為教育環節中的決策者和主導者,引導者這一身份更符合與幼兒教育的需求,也更符合于教師的定位,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定位作出有效的判斷和引導。
想要在自主游戲中開發幼兒自主潛能,教師就要明確自己在游戲中的地位。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自己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因此,在幼兒進行自主游戲時,教師在其中適當地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做好適當的引導工作是有前提的,需要教師的引導工作建立在對幼兒的觀察上。如果教師對幼兒展開了細致敏銳的觀察,教師在活動中的引導將會產生較強教育價值。針對教師如何進行觀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安全觀察。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在自主游戲過程中常出現具有安全隱患的行為。例如,幼兒看相關動畫片時,對動畫片中的動作進行模仿,從而造成安全隱患。關于安全問題,是教師要及時對幼兒進行關注的。當教師看到幼兒有不良行為時,教師可以通過自主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方式,教師扮演一位正義的勸導者,如黑貓警長。幼兒在“黑貓警長”的勸導下,及時地改進自己的行為,不會讓幼兒脫離自主游戲情境,反而能潛移默化地改進不良的行為。這樣在游戲觀察中不僅可以了解到每個幼兒的狀況,而且可以對幼兒進行安全知識的普及,可謂一舉兩得。其次,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投入狀態。當幼兒真正投入游戲時,很容易代入游戲情景。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表情進行觀察,幼兒的情感表達方式最直接體現在表情上,教師可以在游戲過程中仔細觀察每個幼兒的不同表情,當幼兒在專心的做某件事情時,可以發現幼兒非常投入游戲狀態,此時教師不要對幼兒有更多的引導,這樣培養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意識。若幼兒出現不安悲傷難過的表情,教師就應該及時了解狀況,通過合理的方式,與幼兒進行良好的溝通,調整幼兒的情緒狀態,使幼兒能快速回到游戲狀態,提高幼兒在中游戲的參與度,幼兒學會真正地自主游戲。
開展自主游戲時幼兒會和伙伴開展密切合作,他們不僅能在游戲中感受到快樂,也能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共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游戲中斷的狀況,這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共同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以“野外生存”為主題的戶外自主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會涉及許多材料,如海綿、汽車輪胎等。在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材料,幼兒便能很快地領悟到它們可以用來搭建堡壘的。當堡壘搭建完成后,幼兒會自主地發現場地沒有“武器”很難繼續開展游戲。此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認識到不能將所有的物品當作“武器”使用,也不能隨意拿出“武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共同討論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部分幼兒提出可以使用彩紙捏成小團用彈弓進行發射,這樣的做法既環保又不會傷害到其他幼兒,得到了教師與幼兒的一致認可。在明確了游戲玩法后,教師要引導幼兒共同制定游戲規則,要求幼兒自主選擇不同顏色的紙團分別是哪一方。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清晰地發現每一個幼兒都是天生的游戲玩家。因此,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將更多的主動權交還給幼兒,讓幼兒自己解決所能解決的問題。
幼兒在開展自主游戲前需要對游戲材料進行分析,探討游戲的玩法,再通過動手實踐作品,最后完成游戲。在具體游戲實踐過程中,還可能會對玩法進行適當的調整,適當地改變規則。因此,教師在組織游戲過程中要保證幼兒能有充足的游戲時間,在游戲過程中留給幼兒充足地思考、討論、操作的時間,從而獲得完整的游戲成果與經驗收獲。開展自主游戲時間不應該少于一小時,這一小時只是玩游戲的時間,并不包括教師引導幼兒做計劃與游戲回顧的時間。教師應在活動室清楚地標明時間表,讓幼兒在自主活動過程中能有一定的控制游戲時間意識。教師在設計游戲、回顧游戲的環節可以將時間定為半個小時,首先讓幼兒做好相應的游戲計劃,再讓幼兒正式進入游戲活動。最先完成游戲的幼兒可以停止活動,開展其他活動。例如,轉移到繪本閱讀區進行閱讀。這樣的游戲設計方式可以引導每一名幼兒根據游戲的需要自主控制時間,有效地避免游戲被突然中斷的狀況,使游戲活動盡量按照幼兒的天賦開展。
在自主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采用豐富的游戲分享形式,組織幼兒進行分享活動。幼兒還是處于一個需要借助外界回憶內容的階段。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幼兒進行游戲分享。第一種,照片分享模式。該模式需要教師善于捕捉自主游戲中幼兒的畫面,將有趣、使人發笑的場面拍攝下來,讓幼兒可以對自己的照片內容進行追憶,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當時處于什么樣的心理狀態,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抓住幼兒的好奇心,好奇自己在教師的相機下是怎么樣的狀態,也會對同伴的行為產生好奇心。當幼兒的興趣一旦被激發,那么,游戲分享環節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第二,采用畫圖的方式。幼兒十分具有想象力,通過畫圖的方式,既可以表達自己在剛剛自主游戲過程中經歷的事情,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幼兒在游戲狀態中的情緒狀態,也豐富了幼兒的表達方式。這樣可以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實現幼兒在自主游戲過程中培養自主性。
針對評價方式,教師不僅可以運用口頭評價,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方式對幼兒進行評價,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在評價中表達對幼兒的期待,使幼兒在游戲中成長。其實評價的主體也可以多元化,生生評價、師生評價都可以在評價的時候靈活運用。但是無論何種評價,教師都必須保持幼兒的自主性。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說說心里話”的評價方式,搭建幼兒相互溝通的平臺,可以要求幼兒訴說在游戲過程中收獲的感動或在游戲體驗中不佳的體驗感。這樣的談話模式,讓幼兒與幼兒之間、教師與幼兒之間,展開了心靈的交流。幼兒在進行評價過程中,可以發現自主游戲過程中其他同伴的美,學會認識和欣賞他人的美,保持一顆善于發現的眼睛。同時,有不佳的體驗感可以鼓勵幼兒及時自由表達,這樣特別有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對幼兒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而要想發揮自主游戲的作用,教師就必須根據幼兒的特點設置自主游戲,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游戲,進而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培養技能和能力,獲得更好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