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拓展性閱讀的重點內容
一、改革小課堂:讓小課堂(課堂教學)成為發展與創新教育的主要場地
1.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建立民主的、開放的、以學生主體活動為特征的課堂教學結構,并探索相對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模式,如開放性閱讀課、重點突破式閱讀課、發現式閱讀課、表演式閱讀課等。
2.改革教學方法。教學中提倡“五重”:重感悟、重誦讀、重活動、重發現、重創新。講讀課文教學每篇一般不超過二課時,閱讀課文教學每篇不超過一課時。閱讀與習作、口語交際互相結合、相互滲透。
3.把活動課引進小課堂。各年級每周開設兩節語文活動課,其中一節利用語文早讀課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語文總課時不增加)。小課堂的活動課,主要內容為故事會、好書推薦會、心得交流會、朗誦會、古詩文經典誦讀等,并將拓展性閱讀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聯系起來。
二、拓展中課堂
中課堂以開展校園語文實踐活動為主,讓學生在校內積極主動參與各種活動,在活動中求發展、求創新。
1.增加圖書室開放時間,設立校園自助圖書角,開展校園閱讀活動。組織學生早上、中午到校后閱讀課外讀物。
2.開展校園閱讀實踐活動。如辦好“一報兩站”:黑板報、少先隊廣播站、學校網站的“學生習作”專欄。指導學生自定、自畫、自編、自播。
3.開展校園語文競賽活動。如朗誦比賽、成語接龍、古詩文背誦、圖書漂流等。
三、開辟大課堂
大課堂指社會課堂。這是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語文學習場地。開辟大課堂,目的是指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了解社會,體味人生,在大社會環境中求發展、求創新。
開展校外閱讀活動。分年級確定課外閱讀書目,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利用課余、節假日開展課外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