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堯
摘要:文旅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戰旗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要求,堅持黨建引領,改革先行,綠色發展,奮力寫好文化旅游“詩和遠方”的攜手文章,探索出一條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積累了寶貴的戰旗經驗。
關鍵詞: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戰旗村
本項目為2019年成都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9L61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促進鄉村振興應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鄉村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和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對戰旗村黨建活動、集體經濟、產業發展、文旅融合等給予了充分肯定,稱贊“戰旗飄飄,名副其實”,并囑托戰旗村要在鄉村振興中繼續“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戰旗村處于郫都區、都江堰、彭州3地交界處,屬于成都市二圈層近郊區域,距離成都市約50公里,成都至都江堰快速通道——沙西線貫穿,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為便利。地處橫山腳下,以平原為主,間有淺丘臺地,土壤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緊靠柏條河,溝渠縱橫,是成都市自來水取水地,為二級水源保護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上風上水,工業污染少。2019年3月,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2020年初,村級建制調整后,面積達到5.36平方公里,耕地5441.5畝,總人口4493人。2020年底,村集體資產達到7010萬元,實現集體收入621萬元,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到3.24萬元。
小小的戰旗村,蘊含著大力量,成為郫都區乃至成都市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每天,戰旗黨建館、戰旗村史館、天府農耕博物館和郫縣豆瓣博物館人頭攢動,以川西非遺文化為主題,集產品生產、開發、科普與教育于一體的鄉村十八坊游客絡繹不絕。以四川戰旗鄉村培訓振興學院為載體的教育培訓產業,成為戰旗村文旅產業的另一個重要引爆點。通過盤活閑置房屋,引進多元業態打造的一里小吃街,匯聚川西各地美食,營造出“吃遍全川”的旅游+美食體驗場景。以集體建設用地作價入股,與四川天府旅游度假區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天府酒店將于今年2月投用。2020年,戰旗村景區共接待游客79.4萬人次,實現全口徑旅游營業額5786.5萬元。
戰旗村文旅產業發展經驗可以總結為以下3點。
一、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組織領導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正是在基層黨組織這面旗幟的引領下,才保證了戰旗村“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戰旗村在大力發展文旅產業中始終緊扣“黨建引領”這一主線,實現黨建工作與文旅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互融共促。一是堅持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優化鄉村治理結構。戰旗村建立了以村黨委為核心,村民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便民服務組織、社會組織協同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機制,實現了基層黨組織領導權、村民代表大會決策權、村委會執行權、村民監督委員會監督權、集體經濟組織獨立經營權“五權分離”,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二是創新基層黨建模式,實現黨組織對文旅產業的全覆蓋。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集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把村民組織起來,資源整合起來,產業發展起來,為文旅產業裝上強大的“紅色引擎”。三是黨員率先垂范,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黨建引領的實質是黨員引領,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實質上是發揮黨員先鋒引領作用。戰旗村牢牢抓住“干部”這個轉型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早在2002年,就分兩批組織黨員干部前往沿海先進地區觀摩學習,以黨員干部思想觀念的轉變振興,帶動廣大村民的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精神面貌的提振,激發人民群眾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二、堅持改革先行,實現共同富裕
戰旗村的歷史就是一部改革史。戰旗村以改革求出路,以創新謀發展,以改革創新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搶抓政策機遇,激活土地資源。2015年,戰旗村抓住被確定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機遇,以每畝52.5萬元價格將一宗13.4畝集體經營建設性用地成功出讓,敲響了全省農村集體經營建設性用地入市的“第一槌”。2018年,在這塊土地上建成了“第五季香境”旅游商業街區。多渠道盤活閑置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通過入股經營、自主開發、直接掛牌等方式先后建成鄉村十八坊、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天府酒店等文化旅游項目。二是創新利益鏈接機制,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2015年,戰旗村對全村資源、資產、資金股份量化,組建“戰旗集體資產管理公司”,認定1704人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每人一股,同股同權。利用文旅產業關聯度高、輻射性強的特點,引導村民參與到吃、住、行、娛、購等環節中來,增加村民的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益。三是區域連片,統籌發展。依照自然地理單元和區域發展格局,充分發揮戰旗村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打破行政邊界,將戰旗村與周邊4個發展相對滯后的村(橫山村、西北村、金星村、火花村)作為整體規劃打造,實現資源優勢互補。2020年,原戰旗村和金星村合并成新戰旗村。
三、堅持綠色發展,踐行“兩山”理論
戰旗村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重要位置,走綠色發展之路,為文旅融合發展打好生態基礎。一是生態優先,推動綠色轉型。2014年至2015年,戰旗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先后關閉域內5家經濟效益良好的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為后續文旅項目優化了生態空間。二是整治人居環境,改善村容村貌。戰旗村建立“戶集、村收、鎮轉、區處理”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配備智慧家居館,開設“垃圾”銀行。污水統一收集,達標排放。全面禁止露天秸稈焚燒。三是保留鄉村景觀的原真性,留住美麗鄉愁。戰旗村高標準打造大田景觀,建成生態綠道和柏條河生態濕地,形成了“田成方,樹成簇、水成網”的生態格局。一幅“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鳳雅韻”的錦繡畫面正在徐徐展開。
未來的戰旗村將搶抓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機遇,進一步挖掘自身特色文化資源,創新創優文旅產品,做優做大戰旗文旅品牌,把項目建設作為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依托,通過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優項目的建成投產助推文旅融合發展步伐,為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引擎,培植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