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均華
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態豬養殖技術的要點,提出了注重消毒滅菌、科學接種疫苗、防止疾病傳播的疾病防控措施和針對肺炎支原體、紅皮病、寄生蟲病的疾病治療措施,以期為生態豬養殖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豬;養殖技術要點;疾病防控
引言:由于生態豬養殖疾病會嚴重影響養殖者的經濟收益,同時若后續處理不當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養殖者應積極掌握先進的生態豬養殖技術,并及時對生態豬養殖疾病采取防治措施。
1.生態豬養殖技術要點
1.1保持豬舍環境衛生
干凈衛生的豬舍環境可以大大減少生態豬的養殖疾病,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因此,養殖者應注重保持豬舍的環境衛生,包括及時清理舍內垃圾、改善舍內通風情況、控制舍內溫度、調節舍內濕度等。此外,還應科學地進行舍內糞便管理,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舍內有害氣體,還可以將其合理地加工及利用,從而降低對農田或水資源的污染。大部分養殖戶在豬舍地上放有機墊料,通過有機墊料的發酵將舍內糞便、污水等進行自然分解,可以實現舍內糞便、廢料等的零排放。
1.2保障水源、飼料質量安全
為生態豬提供高質量的水源和有機飼料,對生態豬的健康成長具有至關重要影響。在保障飲水質量方面,養殖者應在給水的過程中進行嚴格管控,可以在水中加入適當的維生素和鹽,起到均衡營養和殺菌的作用,以此增強豬群的抵抗力,同時確保水質為中性或者微堿性,且水內不含有害物質。在保障飼料質量安全方面,養殖者應采用有機飼料進行喂養,以此可以大大降低生態豬體內的藥物殘留程度,為生產的豬肉質量提供安全保障。
1.3發酵床養殖方式
在發酵床養殖方式中,養殖者應做好發酵床的日常維護,以此保障其正常運行。第一,及時通風。養殖者可以采用靠門窗水平通風、機械通風和發酵床圈舍的方式進行通風。第二,糞尿與墊料的混合與填埋。養殖者需要將集中的糞尿與墊料進行混合填埋,進而讓糞尿進入墊料中間部位的發酵層,創造良好的發酵條件。第三,墊料翻動。養殖者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墊料進行適當翻倒,以此增加墊料內部的透氣性。此外,控制豬舍內溫度、墊料含水量等日常維護工作也需要養殖者重點關注。
2.1生態豬養殖疾病防控措施
2.1.1注重消毒滅菌
首先,養殖者應制定科學的消毒計劃。由于豬舍內細菌較多,且細菌滋生會嚴重影響生態豬的健康,因此,養殖者應制定科學的消毒計劃,定期對舍內進行消毒。其次,養殖者應嚴格檢查消毒藥品的品質。在挑選消毒藥品時,養殖者應盡量挑選品質有保障的消毒品牌,并注意消毒藥品的有效期和注意事項,進而保障消毒藥品在使用時可以高效殺菌,同時不會在生態豬體內殘留有害物質影響人體健康。最后,養殖者應嚴格遵守使用劑量標準。養殖者消毒前應按照產品說明的使用劑量來對消毒藥品進行配置,以免使用劑量不正確造成消毒效果不佳或過量消毒造成的不良影響。
2.1.2科學接種疫苗
養殖者應結合自身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免疫程序,并通過建立生態豬數字檔案、結合計算機聯網的方式對其進行控制,不僅可以保障疫苗接種的科學化和系統化,還可以對免疫信息進行分享,加強了養殖者之間的溝通互動,以便于當養殖場出現疫病時,養殖者們可以及時進行在線咨詢或視頻咨詢。
2.1.3防止疾病傳播
生態豬疾病傳播途徑大多數是牲畜之間的病菌傳染,也有一部分是人畜之間的病害傳染。在防止牲畜之間的病菌傳染方面,養殖者應在發現生態豬患病時,及時將其與健康豬進行隔離,并且采取全面消毒的方式對豬舍進行病菌消殺,防止疾病傳播。
2.2生態豬養殖疾病治療措施
2.2.1支原體肺炎治療
豬支原體肺炎又稱豬地方流行性肺炎,是對養豬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且最常發生、流行最廣、最難凈化的重要疫病之一,具有傳染性。養殖者可使用抗生素來減緩疾病的臨床癥狀、避免發生繼發感染。但是,抗生素不能有效阻止感染發生,并且濃度較低的抗生素容易導致病原體產生耐藥性,以后再用類似藥物效果就不好。因此,對于抵抗生態豬支原體肺炎,養殖者需要更加注重疾病的預防,有條件的豬場應盡可能實施多點隔離式生產(SEW)技術。如果生態豬發生支原體肺炎現象,應及時進行消毒、隔離,并針對生態豬不同的生長階段,服用相應的藥物治療。例如,針對保育豬、育肥豬、懷孕母豬的脈沖用藥,可選用1000kg/kg土霉素,110mg/kg克林霉素。
2.2.2紅皮病治療
紅皮病多發于夏秋高溫時節,其發病率高、傳播快,但只要采取科學的治療方法并及時醫治,大多可以治愈。該病的臨床特征為病豬全身皮膚發紅,體溫可達40至41攝氏度,呼吸加快,臥地不起、不食。在臨床實踐中采用激素類藥物配和雞蛋清大椎穴注射治療的豬紅皮病135例,一般1到2天即可治愈,治愈率達95%以上。治療方法為:采用0.2%氫化可的松靜脈注射:100kg以上的豬用20到30ml,100kg以下的豬用10到20ml;雞蛋清大椎穴注射:不論豬只大小,皆用雞蛋一枚(蛋清);新針療法:針刺耳尖、尾根二穴位。
2.2.3寄生蟲病治療
豬的寄生蟲種類較多,其中疥螨和蛔蟲病最為常見,對豬造成的危害也特別嚴重,常常造成豬群飼料轉化率下降、生長發育不良、生長緩慢等后果。因此,做好豬群體內、外寄生蟲的驅蟲工作是提高豬場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于生態豬寄生蟲病的治療,前提是選用好驅蟲藥。養殖者需選用新型、高效、安全、適用的驅蟲藥,來驅除豬體內、外的寄生蟲。例如,阿苯達唑、騰駿"肯維滅"、吡喹酮等。此外,在使用驅蟲藥的過程中應注意在進行體表噴霧驅蟲前應先沖洗干凈豬只,待豬體表干燥后才能進行。在噴霧時,要盡量保持均勻、全面,使豬體全身各個部位(特別是下腹部、肷部等較隱蔽的部位)都可以接觸到藥液。在體表噴霧后,應至少間隔12小時才可以進行豬群體表的消毒工作。
參考文獻:
[1]李軍,周庚翠.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趨勢分析[J].現代畜牧科技,2021(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