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雷玲芝
(河南科技職業大學,河南 周口 466000)
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工業機器人所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被很多企業運用到一線的生產當中。不同的工業機器人有著不同的設計特點,通過對程序的設計,達到完成生產任務的目的。一般來說,工業機器人的組成元素比較復雜,大致是由傳感器、控制器以及機械組成,有六個子系統:驅動系統、感知系統、人機交互系統、控制系統、機械結構以及環境交互系統[1]。自我國進入新時代以來,互聯網就獲得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而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工業機器人當中,也會產生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初步完成工業機器人的控制系統,從而對其進行導航。在控制的過程中,導航系統與傳感器有著密切的關系,傳感器分為相對定位傳感器、絕對定位傳感器,相對定位傳感器完成導航之后,就可以通過絕對定位傳感器進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定位。基于此,本文進行了對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導航交互控制仿真的探討。
在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的系統控制中,需要在復雜的結構中找到工業機器人的最佳運行路線,這也是進行交互控制的目的。具體的結構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導航交互控制原理
在工業機器人運行過程中,內部系統處于運動的狀態,為了能夠得到工業機器人運行時的模型,要對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導航交互控制的應用進行研究,所以要確定工業機器人的定位,并設置出相應的智能終端坐標系,以S、V、W為智能終端坐標系、工業機器人坐標系和世界坐標系[2]。
工業機器人在進行導航交互控制時,會運用到慣性傳感器,如果不能夠確定相對定位傳感器的位置,就需要采取相應的處理方式,對慣性傳感器進行初步分析。不僅要對智能終端進行分析,還要對相對導航位置進行分析,通過重力加速度的物理學測量出相對世界角度。若無法確定機器人的位置,要先獲取偏航角度,計算公式如下:

在這個公式中,ezV和eyzV是z軸的加速度以及y軸的合成加速度,eyKF表示y軸通過了卡爾曼濾波后的加速度。
一般對于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的定位,都會使用藍牙無線網絡進行操作,將藍牙無線網絡放入工業機器人的內部,從而獲取工業機器人的位置。所采用的藍牙無線網絡是低消耗的,所以具有一定的時變性,隨著藍牙信號不斷地降低,無法建立起初步的模型,進行導航定位的難度較高。所以,為了能夠快速地對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進行定位,在進行導航定位的時候,會進行在線定位,或者對機器人進行離線采樣[3]。通過離線采樣,讓藍牙無線網絡在機器人中獲取相應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儲存到數據庫中,最后通過在線定位,與相應的數據進行匹配,通過一些公式對目標的位置進行計算及獲取。
狀態方程:在控制系統中,需要建立相應的狀態方程,從而初步建立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的模型。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在這個公式當中,qkc+qkn+ukc+ukn表示的是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的位置和速度,并且通過夾角θ進行測試。公式為:

K表示噪聲向量,K+1表示狀態方程中的狀態向量。
觀測方程:為了能夠更加直觀地觀測機器人的運動方式,對藍牙無線網絡以及GPS進行初步探討。通過對位置信息的觀測,得到以下公式:

在這個方程中,Zk是觀測向量,qck以及qnk表示k時刻藍牙無線網絡在進行導航定位所獲取到的位置,為k時刻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的速度。
通過A※算法對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運行路徑進行初步計算,建立機器人的運動模型,防止出現碰撞的情況。通過導航的定位,具體流程如下:首先運行開始,將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的開始點與碰撞點放入相關的表中(包括OPEN表與CLOSE表),在CLOSE表中引入OPEN表中的最小值節點[4]。如果成為了目標點,就會形成相應的路徑,成功地形成路徑規劃;如果沒有成為目標點,就需要對最小節點進行擴大,隨后在OPEN表中建立相應的節點,并對公式f(m)=g(m)+h(m)進行解析。觀察m點是否在OPEN表中,若是存在就對相關數據進行更新,重新進行排列,若不是就需要重新添加到OPEN表中。直到最小節點值能夠成為目標點為止。
在A※算法的方式中,必須要對OPEN表與CLOSE表中的節點進行數據的選擇,并且要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一般來說,會對相關數據進行設置,h(n)表示為啟發式信息,(xn,yn)則表示當前節點,(xr,yr)則表示目標節點,(xn,yn)與(xr,yr)的直線距離表示為h(n)[5]。具體公式如下:

在進行完A※算法之后,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就能夠自動規劃出運行路徑,但是在機器人運行期間,很有可能會出現轉折的情況。為了能夠得到機器人最佳的運行路徑,需要使用24鄰域對運行路徑不斷進行擴展和優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機器人能夠有效運行[6-7]。即將A※算法中的節點進行擴展和優化,一般來說,節點會有8個,通過鄰域的擴展后會有24個,具體步驟分為兩步:1)輸入點的擴展點四周24個鄰接點進行檢查,并且判斷是否能夠接入擴展列表;2)如果鄰接點為內圈點,就需要判斷是否為障礙點,如果不是障礙點,加入擴展列表,如果是障礙點,還需要對鄰接點路徑中的其他點進行檢查,檢查是否存在于CLOSE表當中。
用軟件Micuosoft Visual 5.8版本對某生產公司進行具體的實驗。該生產公司的仿真環境較差,在具體的實踐中有很大的可能會出現撞擊。智能終端機器人在運行時也有很多的障礙物。通過本文的研究方法對其進行實驗。
仿真環境有一個面積較大的盲區,面積大約為18 m2,為了讓智能終端機器人正常運行,從而達到導航控制的目的。將通過使用藍牙無線網絡、慣性傳感器、GPS導航對其進行定位,讓機器人完成導航交互控制[8]。當出現了一些盲區之后,依然可以通過導航交互的方式對機器人內部因素進行定位。智能終端機器人在進行導航交互的時候,規劃出一條最佳運行路徑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能夠測試本文方法是否有較大的應用價值,在仿真的環境下,對智能終端機器人優化前與優化后的擴展點數、搜索時間、實際距離與規劃距離進行了統計,并記錄下來,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9]。

表1 24鄰域擴展優化前后結果對比
結果顯示,優化后的擴展點數得到了顯著的增加,搜索時間有所延長,但是增加的時間非常少,只有0.36 s,可以忽略不計。在實際距離中,優化后的實際距離有所減少,說明有本文研究方法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本文對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展開了研究,主要是對其導航交互控制仿真展開探討。通過本文的研究,應用A※算法與24鄰域擴展和優化的方式,有利于降低機器人運行時撞擊的可能性,對于完成導航定位與交互控制有著非常高的應用價值[10]。本文還對優化前后的擴展點數、搜索時間、實際距離與規劃距離進行了初步探討,發現優化后機器人有更好的應用效果,非常適合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的導航定位與交互控制。本文在開展研究的時候,雖然有比較好的創新性,在研究時也具有較強的優勢[11]。但是在研究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進行導航定位與交互控制的時候,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會移動,可是在尋找機器人最佳運行路線的時候具有一定的難度,難以達到最好的控制效果;2)在導航控制系統中,要進行最佳的運行路徑規劃,從而最高效化地完成本次研究;3)要避免外部因素對機器人造成影響,為了達到最佳的導航定位和交互控制效果,要做好一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