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賢
(中共平南縣委黨校,廣西 貴港 537300)
平南縣是傳統農業大縣,在糧食產量方面持續增長,農民的收入方面也呈現出顯著增加態勢。不過,由于整體上的生產技術有待提高,農民觀念相對落后,加之粗放經營模式還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導致農業發展在新時期面臨很多的問題,農業信息化、市場化還處于初級階段,農民大部分的消息都是通過傳統的媒介看到,包括報紙、電視廣播等等,這對于他們及時獲取信息而進行相應的農業技術和產業調整是十分不利的。在各大網絡運營商紛紛推進信息下鄉后,整體上成本和收益確實發生了一定的下降,大部分的農村基礎信息還是顯得相對比較薄弱,政府對于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投入也有待提升。
筆者結合實地走訪和大量問詢來看,平南縣農產品電子商務正處于成長和起步期。近年來,平南縣委縣政府制定了本地區的智慧農業發展方向,并獲得了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被確立為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在充分地利用政策優惠的前提之下,也打通了相關的交通區位優勢,使得“石硤龍眼”等頗具特色的農產品通過農村電商平臺走進了千家萬戶[1]。目前,平南縣有30多家相對比較活躍的電子商務廠商,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是廣西紅心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年銷售額近億元。平南縣水果蔬菜銷售規模比較大,除了利用常規的網店銷售渠道之外,還加入了各類直播軟件和相應產品推廣模式,銷售額也十分可觀,比如知名電商企業每日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年銷售額逾8 000多萬元。此外,本地區頗具特色的工藝品,比如竹木芒編等,開啟了跨境電商的業務模式,使得相應的手工產品逐步走出國門,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收入。由此可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新業態下平南縣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截至2021年10月底,平南縣72家電商共實現網絡零售額達2.24億元,政策和相應的扶持起到了扎實的效果,給整個農村地區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極其有力的支撐。平南縣也十分重視物聯網等相關技術應用的拓展,在家禽養殖業、種植業和漁業中加入了很多生產智能化技術。平南縣政府正在籌備“2+1+2”的整體發展架構體系,對于實際業務的推進起到了規劃和引領作用。“2+1+2”指的是數據標準和平臺運行的兩個體系,加上一個大規模的農業數據資源庫和兩個政府政務公共服務平臺。在架構體系的幫助之下,整個項目向著瓜果養殖、畜牧養殖、定點屠宰、農業園、立體構造的需求模式轉變,加入了大量的物聯網技術和傳感器,使得各類信息數據能夠及時收集匯總,進而結合著相應的個性策略和具體算法來給出相關的管理決策,可以實時獲取農業的數據以及相關的信息,進而及時調整部署和決策[2]。
近年來,平南縣智慧農業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發展勢頭欣欣向榮,不過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平南縣智慧農業平臺在構建過程中,對架構體系進行了相應的初步規劃,不過該規劃顯得不夠立體、不夠全面,沒有真正涉及智慧農業的方方面面,缺乏相應的標準,也沒有構建相應的配套體系。對于電子商務特別是信息時代的農業向智慧化轉變而言,需要打造全部產業鏈條,使得相互之間的閉合回路效應達到最大,保證其效益的最大化。很顯然,對于平南縣而言,在實際的規劃標準和相應法規出臺方面還存在著較多的不足,需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應的調整,保證智慧農業向著健康、綠色的方向發展[3]。
對于智慧農業的建設而言,需要大量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其向著更加快速的方向轉變,特別是在一些傳感器的購置和安裝方面,確實需要投入周期長,投資收益回報相對比較慢,這也是導致很多項目失敗的重要原因。目前,平南縣財政資金投入較少,金融機構和相關的管理部門對于科技企業的幫扶力度也還有待提升。
對于智慧農業而言,要解決傳統模式下規模較小的問題,就必須打造出規模效益,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整體上的收益最大。筆者結合平南縣智慧農業發展來看,絕大部分還是以農戶單獨生產銷售為主,整體規模較小,在具體管理方面也存在著許多不規范的亂象[4]。比如在水肥一體化智能調控系統中,由于規模相對比較小,各自為政,增加了電商大規模推廣的難度。
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需要現代化的關鍵技術作為支撐,特別是智慧農業的轉變,這其中涉及不少關鍵領域和關鍵技術,例如智慧農業中傳感器和無線網絡操作就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諱言,平南縣智慧農業還存在著整體精密度相對較低、穩定性比較差、適用性有待提升等問題,沒有辦法滿足農民個性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大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比如物聯網設施的應用以及相關設施之間的配合使用等等,需要下大力氣開展相應的示范項目來提升農民的應用水平[5]。
讓農民真正接受智慧農業不是個簡單的事情。雖然平南縣政府十分重視宣傳智慧農業,不過自上而下的認知還有待提高。不少企業管理者思想認識還不到位,缺乏前瞻性,對于接下來的發展也缺乏合理的判斷和相應趨勢的預測,特別是在農牧漁業從業者方面,大部分都是文化程度相對比較低的農民,甚至有部分農民還存在著識字不多的現象。因此想讓他們接受現代農業信息技術,還存在不少困難。除此之外,還缺乏對于廣大農民的普及和基礎平臺使用的說明[6]。雖然目前整個信息化得到了廣泛的推進,大部
分的農民也都有自己的手持終端,不過在具體的使用和基礎平臺的登錄、查詢、驗證等細節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結合具體的要求來進行相應的調整。
結合上述存在的問題和實際發展目標來看,平南縣智慧農業想要真正得到推廣,筆者建議可以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大資金投入,提升重視程度。政府部門需要加大財政投入,調動市場積極性,通過金融機構的支持來形成完善的融資平臺,還可以設立平南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和企業資本積極參與,破解智慧農業融資難題。要進一步打造出共識效應,緊緊抓住發展機遇,以推進智慧農業在縣域快速發展為目標來開展相關的工作,要認真學習黨中央近年來發布的一號文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認識到發展智慧農業對于平南縣整體發展的重要價值。社會各界也一定要將整個的力氣集中起來,在打造共識的基礎之上,抓住新時期“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將整個平南縣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問題融合起來,推進相關業務向著更好更快的方向轉變和提高。
2)加大政府宏觀調控,做好支持和引導工作。智慧農業是自上而下進行相應的推廣,而自下而上給出實際的回饋,可以看作是投入大、受益面積廣、公益性較強的項目。需要政府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在支持和引導方面要加大力度,特別要構建起相應的示范工程,打造高規格的智慧農業示范園區,在基地效應的基礎之上,提升平南縣智慧農業發展的規模效應,這對于傳統模式下存在的各類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在智慧農業發展過程中,應當堅持在家庭承包基礎之上,推進土地流轉等多項新時期因地制宜發展的各類政策,使得規模能夠上一個層次。除此之外,還應當推進與之相關的各類法規政策,使得智慧農業的主體個人實際利益有保障[7]。在進行智慧農業發展中,只有加強戰略指導,通過成立平南縣推進智慧農業發展領導小組,才能加強組織領導,實現不同部門的聯動。在研究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科學的謀劃,結合時代發展前沿技術,全面推進平南縣農業現代化的大發展[8]。
3)結合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整合資源。對于智慧農業發展而言,必然是經過培育發展成熟的整體性過程,也是全產業鏈條集合的重要業務,要做出科學的謀劃,制訂出符合平臺實際情況的智慧農業發展規劃,結合各類配套推進措施來提升業務的水平。加強農業資源整合,形成共享化、規模化和帶動效應。使用統一應用支撐平臺接口,對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村社會管理等相關工作領域搭建起數據交換和協同工作的農業大數據資源庫,實現綜合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促進“三農”信息化部門之間業務流程有序開展,實現農業資源共通共享。智慧農業前期投入大,物聯網更適合大面積田塊使用。不斷加大土地流轉規模,持續規劃農業園區建設,落實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政策,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打造升級平南縣智慧農業示范(服務)基地,集智慧農業綜合服務、科研開發、科普教育、智慧農業展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功能于一體,引領帶動區域智慧農業發展。建設平南縣農業產業發展總部基地,集區域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農業大數據平臺、農產品和農資市場展示和銷售、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等功能于一體,為平南縣再造一張亮麗的名片[9]。
4)培育現代化新農民,推廣農業物聯網技術。智慧農業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尖端農業,而目前平南縣農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應努力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遠程教育、現場觀摩學習、到大專院校深造等,加速提升目前在職農技人員的科技水平。還應著力挖掘涉農人力資源潛力,把在農村創業的大中專畢業生、農業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農業龍頭企業骨干和立志農村的復退軍人等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加強智慧農業新技能的培訓,把他們培育成能適應智慧農業發展的現代化新農民[10]。智慧農業應積極運用物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物聯網精準服務體系,擴大現代化、智能化,鼓勵和支持傳統溫室大棚進行物聯網技術的升級改造,同時,引導新建各類溫室大棚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提升全縣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
綜上所述,在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上,智慧農業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通過政策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以政策杠桿撬動效益農業,為平南縣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推動平南縣實現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