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勇
(江西省新干縣農業農村局,江西 吉安 331399)
近年來,新干縣農機服務部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驅動和農機化產業發展項目帶動作用,凝心聚力促融合,攻堅克難補短板,全縣農機化裝備、作業、安全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為農業機械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1年新干縣農機動力新增1.865萬千瓦,總動力達32.754萬千瓦,農機擁有量達4.711萬余臺(套),全縣農業生產共投入各類農業機械11 400多臺,完成機耕面積達76.3萬畝,機耕率達99.18%,機插面積達33.8萬畝,機插率達43.99%,機收作業面積75.7萬畝,機收率達98.37%,全縣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82.38%,比2020年提高3.27%。
為保障購機補貼、貼息補貼和報廢更新政策順利落實,新干縣農機管理部門多次組織人員深入全縣各個鄉鎮,采取多種形式宣傳“三補貼”優惠政策,做到家喻戶曉,農機補貼工作扎實推進。今年共爭取到中央補貼資金1 100.002 72萬元(其中2020年剩余資金0.002 72萬元),省級補貼資金20萬元。截至2021年11月底,補貼大中型拖拉機、收割機等各類農機具913臺,發放農機購機補貼1 026.081萬元,貼息貸款補貼5.762 88萬元,報廢補貼66.28萬元,省級累加補貼19.12萬元,579戶農戶受益,拉動農機購買力3 396萬元。農機“三補貼”政策的落實,有力地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
新干縣農機管理部門充分發揮農機大戶、農機服務組織的帶頭作用,著力推廣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農業機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在金川鎮、大洋洲鎮、荷浦鄉、城上鄉已建成四個水稻工廠化育秧基地,全年完成水稻機插供秧面積25 000余畝,帶動一大批性能好、科技含量高的水稻生產機械得到快速推廣;二是在全縣范圍內建設了5個千畝以上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區,示范區以機械化耕整地、播種、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為重點環節,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95%,通過試驗示范,推動了新干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三是積極開展農機送科技下鄉活動,引進有序拋秧機、植保無人機等新型先進農業機械,推廣培訓工廠化育秧、水稻機插秧、機械化烘干等機械化技術和環保知識;四是通過召開現場會、組織技術觀摩、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培訓農機合作社帶頭人25人、農機操作手800余人、種糧農戶500余人和44家烘干企業負責人。
一是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力度。按照省農機部門以及縣安委會統一安排,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執法大檢查活動4次,組織農機監理人員深入全縣各鄉鎮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嚴格查處無牌行駛、無證駕駛和拖拉機違法載人等行為,查處農機違章16人次,下發整改通知書7份。二是層層簽訂安全責任狀。分別與農機手、農機合作社和糧食烘干企業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增強安全責任意識。三是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力度。累計開展了農機法律法規宣傳下鄉、農機安全生產月、“打非治違”專項整治等活動16次,安全教育培訓520人次,張貼標語、橫幅、展板18次,發放各類宣傳材料700余份,發布農機安全短信、微信5 000人次。四是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對照創建標準和要求,從組織領導、宣傳教育、日常管理、事故應急預案等方面加以落實,共創建兩個示范鄉鎮、4個示范村、20個示范戶。
一是進一步加大信息發布密度。聯合氣象部門通過手機短信免費向機手和農民發送市場供需、天氣預報、安全操作提醒等信息。通過農機直通車服務平臺準確及時報送作業進度,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正確依據。二是確保農機供應儲備充足。年初農機售賣旺季,全縣農機經銷企業已儲備各類春耕春播的農機200余臺(主要為大中型拖拉機、手扶拖拉機、微耕機、旋耕機、插秧機和拋秧機),主要配套零部件2萬件左右,比去年同期儲備量增長30%左右,能充足保障新干縣春耕春播的農機供應需求。三是組織農機技術人員下鄉檢修農機具。春耕期間,新干縣農業農村局組織三個農機技術服務小隊,為農業機械進行檢修、保養和調試,并做好技術指導,引導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提前進行農機具檢修和保養,保證農機具以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到春耕生產中,全縣農機維修服務網點庫存農機維修零配件2.2萬余件,共檢修、保養各種農機具6 000余臺(套)。四是組織農機投入農業生產。在春耕、雙搶及秋收等農忙季節,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充分發揮機耕、機育插秧、無人機植保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重要作用,強化合作和組織調度,提高機具的利用率,組織調度了千余臺次農業機械設備投入農業生產。五是做好收割機跨區作業工作。組織20余臺次收割機赴安徽、湖北、湖南等地收割農作物,免費發放《跨區作業證》30余份,做好供求信息對接,引導供需雙方簽訂作業合同,拓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領域,提高農機作業質量和效益。
1)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啟動較晚。由于江西省農業農村廳2021年下半年才正式下發2021年農機購置補貼方案,導致新干縣購機補貼業務啟動較晚,農戶購機積極性有所降低。建議省農業農村廳盡量提前下發補貼方案和補貼資金。
2)農業生產機械化還有差距。新干縣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果蔬、藥材等生產機械化發展滯后,目前仍然是以人工作業為主。今后一個時期,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應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從薄弱短板環節入手,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試驗示范,助推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
3)農機技術隊伍存在著人員缺少、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創新意識薄弱等問題。建議通過選調熟悉機械、法律等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進一步充實農機技術隊伍,緩解當前農機技術隊伍人員不足、結構老化的狀況。
1)積極穩妥推進農機購置補貼、農機貼息補貼和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工作。繼續實施好“三補貼”政策,確保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搞好“一站式”優質服務,調優補貼結構,重點傾斜扶持大中型耕作機械、水稻育秧插秧及農田管理植保技術機械等先進設備,不斷提升現代先進機械化設備的購置補貼和推廣運用力度。
2)加速農機推廣工作。結合新干縣農業生產需求,密切跟蹤當前國內外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發展趨勢,積極引入適應當地農業生產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依托種糧大戶水稻全程機械化項目,建設綜合性的農機化新技術示范基地,重點圍繞糧食生產領域種植、植保等薄弱環節,開展試驗、示范,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在新干縣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探索新干縣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的路子。
3)大力推進農機合作社發展。目前,新干縣擁有農機合作社24個。新干縣農業農村局將加強農機合作社建設,保證農機合作社數量穩步增長,進一步改變思想觀念,鼓勵和支持農機合作社在農機作業服務的同時,以土地流轉方式,實施承包經營,實現農業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4)始終抓住農機生產安全監理這根弦。安全穩定是第一要素。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機生產安全監理,做到監理規范有序,監督科學有力,管理嚴格到位,資料檔案清晰。進一步完善為民辦事,優質服務功能,把安全監理辦成組織放心、農戶滿意、考核合格的優秀窗口,樹立農機系統廉潔公正、熱情為民的嶄新形象,助力鄉村振興。
綜上所述,新干縣農機管理部門將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廣大農民對機械化生產的需要為目標,以穩定實施政策、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益為主線,穩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優服務、提效能,加快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持續提升政策實施的精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