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人們通過采取“學”進去、“講”出來、“做”出彩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有計劃、有步驟、系統地開展學習培訓。江蘇企業家也不例外,他們結合各自實踐,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勾畫了未來的施政綱領和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指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主要目標任務有“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等。報告發出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號召,首次提出“現代化產業體系”新概念,為我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給民營企業家送上新的“定心丸”,激勵他們把企業做得更大、更優、更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堅定了企業發展信心,為企業發展指明了奮斗的方向,明確了重點,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如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所言:“二十大的這份重要報告,謀劃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宏偉目標和大政方針,高屋建瓴、視野宏大,立意深刻、思想深邃,站在民族復興和百年變局的制高點,著墨過去和未來,著眼當前和長遠,科學謀劃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是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政治綱領和行動指南。”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經濟工作方面的部署主要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部分闡述,并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部分提及。知名經濟學家、創投專家、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認為,對企業而言,這當中至少蘊藏著十大發展機遇,包括“雙循環”市場、數字化轉型、新興產業與“雙碳”融合、“專精特新”等方向。以“雙循環”市場為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各地區將趨向于形成“主體功能區”為特征、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企業如果能圍繞各區域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做長期布局,將會有重大發展機遇。
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東升看來,創新是企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也是始終保持高度關注和深邃思考的時代命題。步入新時代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全球疫情考驗,不少企業和徐工集團一樣,危中思變、跨越趕超,釋放了高質量發展的巨大能量。
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這家企業在最近十多年中,經歷了市場環境的巨大變化和多重挑戰。但企業把握外部挑戰所帶來的機遇,從一家簡陋的機床修理廠發展為市值百億元的上市企業,并進一步取得在齒輪傳動領域的全球卓越地位。而今,面對黨的二十大擘畫的新藍圖,這家企業的發展動力更加強勁。“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身處建設一線的我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榮,信心更足了、干勁更大了。”該公司某項目負責人表示,“我們將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實干實績當好新時代的答卷人。”
長河浩蕩涌新潮。江蘇青年企業家們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中,圍繞二十大繪制的宏偉藍圖,確立奮斗目標,作出戰略部署。他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踔厲奮發、行而不輟,帶領企業深耕行業、守正創新,發揚創新創業的實干精神,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