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博會一連串數據的背后,折射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活力和魅力。
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文簡稱進博會)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
從2018年首屆開始,進博會即使遇到疫情也不曾停下腳步。回顧這五年歷程,比較數據和不斷升級的配套方案,不難看出變化與成效。越來越多的回頭客和新面孔,使得進博會“朋友圈”不斷擴大。
歷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企業商業展展后報告》顯示,今年的進博會有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與,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超過280家,近一半展商為連續五年參展的“老朋友”。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對進博會的“回頭率”不斷提高:第三屆是70%,第四屆是80%,今年舉辦的第五屆達到90%。
一連串數據的背后,折射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活力和魅力。中國有14億多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巨大。如今,中國市場正在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
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
11月初,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上,《世界開放報告2022》(下文簡稱《報告》)發布。《報告》提到:世界經濟遭受多次沖擊,多國發展頻現危機,全球通脹預期上調,融資環境收緊,貿易增長放緩,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各經濟體應堅持合作發展,共同應對通脹等壓力,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當前,國際形勢深刻復雜演變,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經濟前行阻力加大,而中國一直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成效。《報告》顯示,中國的開放指數從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提高了5.6%,排名從第47位提升至第39位,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進博會是注入世界市場的一股“暖流”,以開放胸懷讓進博會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為世界人民擁抱美好生活搭建了舞臺,其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進博會五年間,參展國別(地區)始終保持在100個以上。
統計顯示,德國、日本各有9家世界500強公司連續參加了五屆進博會。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今年1—9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037.6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5.6%,其中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增長了114.3%。
中德、中日之間的經貿關系,實際上是中歐、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合作的縮影。2021年,中歐貿易額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雙向投資規模累計超過了2700億美元。今年1月至8月,中歐貿易總額為5752.2億美元,同比增長8.8%。歐盟對華投資74.5億美元,同比增長121.5%。東盟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其次是歐盟與美國。今年1—7月,中國—東盟貿易額達到5449億美元,同比增長13.1%,占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比重提高到15%。中國連續13年保持東盟最大貿易伙伴關系。按照這個趨勢,今年中國與東盟之間貿易額大概率會突破1萬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的第一年,RCEP成員國均有企業參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上合組織參展國數量也較上屆增加。尼加拉瓜、吉布提、毛里塔尼亞、科摩羅、莫桑比克、剛果(金)、伊拉克、冰島等8國首次參與國家展。
從美通社、美聯社、路透社等全球主流媒體對進博會的報道,足可見進博會的海外影響力。其中,美國媒體對進博會的關注度最高,除首屆進博會未公布相關信息外,美國媒體對進博會的報道已累計超過5900篇。日本與韓國媒體緊接其后。
中國市場吸引力愈發巨大
總投資128億元的中意直升機項目落戶浙江、總投資50億元的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項目基地落戶廣東、總投資超20億元的Apollo純電動跑車產業項目落戶上海……這是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相關的最新投資項目。這些項目的領投人,都曾是進博會的展商,如今成了堅定加碼中國的投資商。
五年來,進博會已成為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縮影,是“買全球、賣全球”的重要窗口。2018年以來,前四屆進博會累計成交額達到2722.7億美元。
這一場“東方之約”能吸引世界各國的企業蜂擁而至,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中國市場總能帶來驚喜。五年來,至少有53家世界500強企業實現了“大滿貫”。這些企業不僅五屆進博會一場沒落,而且參展產品、技術、服務不斷迭代升級,場館面積也在不斷增加。
上述53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在華主業中,有14家聚焦智能裝備研發生產和銷售,14家身處汽車產業,8家身處大健康行業,6家身處食品行業,5家身處電子消費和家電行業,2家從事金融綜合服務,其余4家分別身處日化、美容、物流和軟件服務行業。從全球500強企業超強的前瞻布局能力和塑造趨勢能力看,他們的選擇無疑將對全球中小企業產生強大的影響力。
得益于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活力和魅力,外資對進博會的認可度越來越高。2022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商聯盟大會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舉行。會上,眾多企業和機構現場簽約第六屆進博會。
進博會在消費者和商家之間搭起了一座越來越寬廣的橋梁。對此,阿里巴巴集團B2C零售事業群副總裁王浩洋深有感觸:“得益于進博會等國家級展會創造的機遇,目前全球87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0多個海外品牌已經入駐天貓國際,過去一年中平均每月新增海外品牌超過400個。入駐后,消費者和商家可以更加直接地交流互動。”
從往屆進博會熱點分析來看,各大展區熱度旗鼓相當,其中智能及高端設備展區、食品及農產品展區略勝一籌,歷年展區熱度均值達到29.55。而在展商熱度上,歐萊雅連續兩年(第三屆與第四屆進博會)進入六大展區展商熱度榜首,其次為西門子與三星。
合作共贏前景廣闊
進博會是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的生動寫照。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進入新時代,從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到不斷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到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國始終以開放之姿擁抱世界,用實際行動兌現開放承諾。與此同時,中國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的決心和舉措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躍升至第31位,躋身全球前40位,成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通過進博會平臺,世界聆聽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攜手各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時代強音,看到“中國主張”落地生根的生動畫卷。
中國分享市場機遇的努力,不僅更好滿足了中國消費者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也推動了中國企業加快迸發競爭活力,吸引了更多優質外部要素資源參與國內大循環。
天眼查數據顯示,自首屆進博會至今,全國范圍內共新增超303萬家有進出口相關業務的企業。相比2018年11月初,目前這類企業存量已超過673萬家,近四年間增長超過80%。其中,中西部地區新增約65.4萬余家,占比達21.6%。
從實物到服務、從優化進口商品結構到升級擴容服務貿易,進博會為中國加快貿易轉型升級注入了更多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