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薇·科爾賓

凱莉·富蘭克林的父親唐納德是一名忠誠的空軍老兵,今年已經82歲了。據凱莉回憶,某天一早,父親想給自己做早飯,不料卻把家里搞得一團糟??蛷d的地上放著七盒打開的麥片,而牛奶被直接倒進了麥片盒里。后經診斷,唐納德患有中度至重度癡呆癥。
40歲的凱莉是唐納德唯一的孩子,也是他的主要照料者。不過,凱莉如今再也不用擔心這種事情重演了。
凱莉與父親住在洛杉磯英格爾伍德市的一棟聯排別墅里。2019年底,凱莉在家里安裝了接有人工智能系統的運動傳感器。每扇門頂部和部分房間里的傳感器能監控他們的活動,掌握他們日常的行為模式。如果父親的行為偏離了常規,比如出門后沒有立刻回家,傳感器就會給凱莉的手機發送警報。
凱莉說:“如果是那天早上的情況,他一走進廚房,我應該就能收到警報?!币驗榫吞萍{德而言,“走進廚房”的行為異乎尋常,尤其是一大早就走進廚房。凱莉說,人工智能系統為不眠不休照料父親的她稍稍減輕了負擔,她也因此得以保持“神志清楚”。
這就是21世紀20年代的養老護理!在富裕社會里,人口老齡化嚴重,不少家庭仍希望老人在家里待久一點,但護理員又非常短缺。在這三重因素的驅動下,計算機逐漸承擔起了養老護理的任務。在過去幾年里,所謂的“養老技術”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它們著重關注認知功能衰退的老年人,提供相關的監測技術。這類公司提出的各種解決方案已漸漸滲入家庭護理、輔助看護領域,以及專業護理機構。
全美養老服務聯合會是代表非營利性養老服務供應商的組織,旗下養老服務技術中心的執行董事馬吉德·阿勒萬總結說,技術能解放人類護理員,提高他們的效率。
就保障老年人安全、賦予護理員喘息機會這兩方面而言,技術確實能起到幫助作用。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擔心其中的潛在危害。他們圍繞養老系統的準確性、私密性和許可協議提出疑問,還發起了“我們究竟想為老年人打造怎樣的世界”這一議題。多倫多康復研究所隸屬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健康網絡,該研究所的老年病學專家阿莉莎·格里戈羅維奇一直在研究相關的技術。格里戈羅維奇說:“人們可能以為這些養老護理方案比原來的更好,而我認為這是一種想當然的看法?!?/p>
保障老年人安全的技術已應用多年,比如生命健康預警掛件,以及因擔心親人遭保姆虐待而在家里安裝的“隱藏攝像頭”。不過,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其中確實是從未有過。廉價的傳感器不斷收集著各種數據,而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系統便可以總結出日?;顒拥男袨槟J剑δ承┬袨槭欠翊嬖谄钭鞒雠袛?。
摔倒、游走行為、如廁次數和時間的改變都可能預示著健康問題,比如尿路感染或脫水等需要向護理員發出警報的情況。有些系統能利用各種設備來監控空間,比如運動傳感器、攝像頭,甚至是常用在自動駕駛汽車上的激光雷達。部分系統還會通過可穿戴設備監控個體。
CarePredict是一款類似手表的設備,一般會被戴在用戶的優勢臂上。通過研究手勢模式及其他數據,該設備能追蹤到個體可能會參與的特定活動。如果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監測到重復的進食行為,護理員就會收到警報。這款產品的專利證書介紹稱,如果系統識別出用戶身在衛生間,且監測到此人呈坐姿,那么系統就會推斷這個人“正在上廁所”。
凱莉家應用的系統叫People Power Family。該系統有一個面向護理機構的附加功能,可以每天追蹤記錄并報告某人何時入睡、是否洗過澡、去過幾次廁所等內容。該系統的宣傳視頻說:“你可以依靠更少的護理員照料更多的客戶?!?/p>
特勞斯代爾是位于硅谷的一個付費老年人生活社區,單間公寓每月收費7000美元起。在占據三層樓的失智老人護理區,巨大的藍色警示牌上寫著“已開啟防摔倒視頻監控”。
舊金山灣區的初創公司SafelyYou開發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摔倒監測技術。2019年末,特勞斯代爾社區將這項技術應用在了失智老人護理區的23個公寓套房里。一個個不顯眼的攝像頭被高高地裝在每間臥室的墻上,不間斷地監控房內情況。
隨著與摔倒相關的數據不斷增多,系統也在逐步優化。如果系統監測到有人摔倒,就會向工作人員發出警報。當且僅當摔倒事件觸發系統時,監控視頻才會被保存下來。隨后,特勞斯代爾社區控制室里的護理人員會查看視頻,判斷摔倒的老人是否磕到了頭,是否需要去醫院,并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分析社區需作出何種改變來預防這位老人再次摔倒。
特勞斯代爾社區的執行董事西爾維婭·楚說:“我們社區里的摔倒事件大概減少了80%?!毕到y捕捉到了她所知道的每一個摔倒事件,但她也補充說,有時會發現老人是故意趴在地上的,可能是為了找掉在地上的東西?!拔也幌敕Q之為錯誤預警,但這確實不是摔倒事件。”楚說道。不過,她強調這不算是問題,畢竟在通常情況下,趴在地上的老人還是需要幫助才能重新站起來,而工作人員也非常樂意提供幫助。
提及系統的準確性,SafelyYou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喬治·內切爾說:“我們仍然停留在問題的最淺層?!痹摴緦ⅰ胺撬さ故录狈Q為“席地事件”。以跪在地上祈禱為例,內切爾指出,40%的系統觸發事件其實都是“席地事件”。盡管公司很想降低差錯率,但內切爾說,保險一點總比追悔莫及強。
養老服務技術公司還必須考慮到偏見問題。人工智能模型的優化依賴數據庫,而數據庫的數據源自對以往對象的行為監測,這就意味著數據庫無法囊括所有人和所有情境。弗吉尼亞大學計算機視覺技術專家比森特·奧多涅斯–羅曼說,有充分證據表明,在其他基于人工智能的技術中存在的性別及種族歧視問題,同樣也可能存在于養老服務系統中。
其中還包括文化偏見。不久前,可監測進食行為的CarePredict進入了日本市場,然而,面對著使用筷子而非叉子的用戶,開發團隊并沒有對此進行相應的調整。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薩蒂什·默瓦說,他們已將相關事宜納入計劃。
華盛頓大學的克拉拉·貝里奇一直在研究用于養老護理的數字技術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她認為,侵犯老年人隱私是最令人擔憂的風險之一。她還擔心數字技術的應用會減少人際互動和躬親護理,因為很多領域里都已經出現了這種現象,而這會導致老年人更加孤立于社會。
2014年,貝里奇采訪了20位沒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他們都住在同一棟獨立生活公寓樓里。這棟公寓樓面向低收入人群,且裝有基于人工智能的運動監測系統QuietCare。如果出現了意外情況,比如老人在衛生間摔倒、沒有走出臥室、總活動量減少,以及夜間如廁習慣明顯改變,那么監測系統就會通知操作人員給老人打電話,必要時還會聯系老人的家屬。
系統內預設的日常行為模式擾亂了老年人的活動,迫使他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習慣,以避免觸發非必要的警報打擾家人。
然而,貝里奇卻從采訪中發現了監測系統的“罪行”。系統內預設的日常行為模式擾亂了老年人的活動,迫使他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習慣,以避免觸發非必要的警報打擾家人。一位老婦人不再躺在躺椅上睡覺,因為她擔心系統會判定她不夠活躍而發出警報。還有些老人總是匆匆忙忙地沖進衛生間,他們不想因為停留時間過長而惹麻煩。
有的老人要求拆掉監測系統的傳感器,但也有老人因為太過孤單,反倒和監測系統玩起了游戲,這樣他們就能和操作人員聊天了。
目前,QuietCare由PRA Health Sciences公司負責研發。該公司的一名發言人稱,貝里奇在論文里研究的是歷史版本的配置,最新版本的系統只安裝在輔助看護機構。如果用戶的行為模式發生改變或呈現出偏離常規的趨勢,系統會通知輔助看護機構的工作人員而不是用戶的家屬。
貝里奇的采訪還揭示了其他令人擔憂的問題。有證據表明,為了讓老年人接受監測技術,社會工作者和家屬對老年人進行了善意脅迫。貝里奇認為,這種脅迫“可能會引發沖突”。她的另一項研究發現,老年人和他們的成年子女對家用監測系統的熱衷程度大相徑庭,后者更加熱情高漲。
不過,有時候老年人的意見也會占上風。初創公司Cherry Labs之所以調轉業務方向,部分原因是他們難以獲得老年人的許可。該公司的家用監測系統Cherry Home配有多達六個帶錄音功能的人工智能攝像頭,可以捕捉令人擔憂的行為并發出警報,可以通過面部識別技術辨認出空間內除用戶以外的其他人,還可以讓家屬或護理員實時關注老人的動態。然而,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斯·貢恰羅夫說,他們的業務一直很難展開,主要是因為成年子女無法說服父母接受監測系統。“老年人反對監測系統?!必暻×_夫說道。如今,Cherry Labs正在研發另一款應用程序,想要把相關技術用于希望監控員工安全的工業車間。
凱莉說,她家監測系統配備的是運動傳感器而非攝像頭,她認為這一點至關重要。凱莉和唐納德都是非裔美國人,她根本不相信父親能舒舒服服地生活在攝像頭的監視下。她說:“1940年,我父親生于南方,他目睹了種族問題的發展與倒退。他肯定背負著創傷。他對我們美國文化里的很多方面都深感懷疑。”
凱莉用簡單的語言,盡其所能地向唐納德講解了監測系統是怎么回事,絕無刻意美化的成分。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能幫上凱莉的忙,父親都會欣然接受?,F在,凱莉每月要為家里的監測系統付40美元。
“我不想成為負擔?!碧萍{德說道。然而,他還是想讓女兒知道,一旦他們覺得監測系統的侵犯性過強,他也自有對策。唐納德說,他們可以搬出聯排別墅,然后把它租給別人。
“要想保護自己不中他人的圈套,你自己也要有一兜子把戲才行?!碧萍{德對凱莉說,“不管你裝多少個傳感器,我還是你爸爸。”
[編譯自英國《衛報》]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