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夏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國通過絲綢之路成功架起了連接東西方文化溝通的橋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AR、VR等技術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距離已不能阻隔交流,問題的關鍵在于變革。人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日常文化已不能滿足受眾需求,文化內涵建設被提上日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必由之路。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國力逐漸增強,國家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通過“一帶一路”推動世界走向多元文化發展。文化產業在促進我國國民經濟轉型、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多樣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礎,也是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
在此背景下,地處中原大地的河南省更應利用其文化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濃厚的先天條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中原崛起。信息技術革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與蛻變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是文化的單獨存在,而是多種文化資源與形式的融合共存。影視文化是一種屬于上層建筑的致力于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的產物,它兼具商業屬性、傳播屬性和意識形態價值觀屬性,恰好符合當今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影視藝術與傳統戲劇、戲曲、文學的血緣關系,再加上“互聯網+”促進了計算機信息網絡、廣播電視網和電信網之間的融合發展,產業和媒介融合發展推進了影視文化的發展,也為今天河南文化產業的突破性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皮埃爾·布爾迪厄作為一個偉大的社會學家,對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研究有重要意義,其研究的場域理論被廣泛認可,而場域理論可以很好地用來分析和構建河南影視文化。場域即“具有自己獨特運作法則的社會空間”,是人類行為的一種概念模式;場域并非單指物理環境,還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
皮埃爾·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
場域是皮埃爾·布爾迪厄從事社會研究的基本分析單位。在他看來,一個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在此基礎上,社會就可以說是一個母場域,其由許多子場域構成,這些子場域包含政治、經濟、文化制度、藝術、教育等,他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每個子場域都有自己獨特的運作機制、生存法則和資本,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這使得這些子場域具有動態性、關聯性和競爭性,這也正是他們之間得以形成、發展和共存的原因所在。可以說皮埃爾·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改變了人們對以往二元對立的看法和認識,打破了消極、固有的傳統認識,而是以新的視角重新認識二元對立。反思這一研究狀態,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之路——產業媒介融合的深刻理解。因此,運用場域理論對河南影視文化進行研究,不僅要從社會總體關系角度進行思考,還要從個體運營角度進行分析,因為這些個體是最活躍的、為社會建構的、不斷更新的核心要素。
首先,場域是一個相對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社會空間。場域是一種社會空間,不是地理空間。隨著社會發展,集成度越來越高,必然會出現分化,繼而就出現了大量的具有獨立特征又關聯的小社會。每個場域都有自身的邏輯和規律,并且不可化約為其他領域的決定因素。場域是不同位置之間的關系網,每一個位置的變動、轉換都將影響到整個場域結構。
其次,場域是一個永恒競爭的動態空間。場域是行動者爭奪有價值的支配性資源的空間場所,這是場域最本質的特征。皮埃爾·布爾迪厄說:“作為包含各種隱而未發的力量和正在活動的力量的空間,場域同時也是一個爭奪的空間,這些爭奪旨在繼續或變更場域中這些力量的構型。……他們的策略還取決于他們所具有的對場域的認知,而后者又依賴于他們對場域所采取的觀點,即從場域中某個位置點出發所采納的視角。”這些博弈者之間力量關系的狀況決定了某個場域的結構,而改變各種資本形式的分布和相對分量就相當于改變了場域的結構。在這個意義上,場域又像一種“角斗場”,是一種權力、地位和力量的較量。
河南影視文化現狀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每一座城市都有著講不完的精彩故事,古今名人數不勝數,隨便一個角落都留著歷史的痕跡。但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這些優秀文化資源沒有轉換成影視文化的獨特動力源泉,使得河南影視產業發展被動,無法向外界傳播,無法向世人展示河南真正的文化魅力。
傳統文化資源的保守性
傳統的藝術形式包括詩歌、舞蹈、音樂、繪畫、雕塑、建筑,而電影藝術是這些藝術的綜合體,被稱為第七藝術,體現的是時間與空間、動態與靜態、造型與節奏的結合,應該是一種包羅萬象的綜合藝術的展現。河南有些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資源,但其由于宣傳不到位,沒有合適的開發手段,目前存在“流量多,留量少”的現象,也就很難吸引影視劇組去創作拍攝。如南陽社旗縣的賒店古鎮,從前有不少影視劇在那里取景創作,現在其場景依舊存在,但基本已無人問津,只是作為旅游景點存在。正是因為河南文化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的保守性和地域性極強,所以文化之間的溝通和融合極為困難,雖然創作了一些影視作品,但這些作品并沒有把河南文化的精髓內涵深刻展現出來,只是停留在了文化表層,這不利于構建完善的河南影視產業,嚴重制約著河南文化的對外傳播。
影視創意思維的雷同性
影視文化要想吸引觀眾,其創意思維必須新穎出眾。當前河南影視作品中有一些優秀作品,如《給你一千萬》《不是鬧著玩的》《就是鬧著玩的》《雞犬不寧》等,這些作品均為河南方言電影。方言電影由于其強烈的區域文化特征帶給觀眾的新鮮、刺激和幽默是巨大的,因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難看出,河南文化資源雖然豐富,但由于傳統文化產品較厚重,缺乏創意且沒有被有效地開發利用,因此不能很好地融入現代影視產業的運作方式中,存在大同小異的情況,這限制了河南影視文化的創新發展。河南方言電影代表河南文化,雖然能夠聚焦觀眾的眼球,但重復創作推出雷同的河南方言影視劇,就極大地削弱了河南文化品牌的影響力,觀眾最終只注意到了河南方言,忽略了河南文化的魅力,這不利于河南文化產業的長遠發展。
影視產業環境的分散性
“中原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對于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影視產業來講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河南影視文化產業目前已經呈現出集約化的發展特點,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影視文化產業鏈;影視產業環境存在布局分散不合理的情況,不同城市的影視文化發展程度不均衡,沒有關聯,各自獨立。鄭州、洛陽、開封、許昌、安陽、周口等河南地級城市都是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有著數不盡的文化資源。1982年的《少林寺》讓鄭州登封市家喻戶曉,風靡海內外,一時間,與少林有關的影視劇蜂擁而出。從地域來分析,鄭州得到的資金、政策扶持明顯大于其他城市。而河南東南部的周口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老子故里、伏羲女媧神話故事等文化資源濃厚,但是相關的影視作品卻寥寥無幾,更談不上資金、政策,原因就是其遠離鄭州。總之,諸多因素制約著城市發展。由于未能對河南文化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利用,河南影視文化的頂層設計不足,出現了城市之間的發展嚴重失衡的問題,這極大地阻礙了河南影視文化場域的構建,河南影視產業環境亟待優化。
影視專業人才的匱乏
任何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優秀的專業人才。影視產業發展比較成熟、比較集中的地方是大城市,雖然河南具有潛在的影視市場發展潛力,但是河南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較小。河南高校的數量有限,優秀高校更是屈指可數。雖然近年來河南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影視相關專業,但由于影視市場、環境等的限制,河南高校對影視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視度不夠,培養出來的本土影視專業人才還是熱衷于去北上廣等大城市從事相關專業。因此,從外部引進和內部自產兩方面分析可見,河南優秀影視專業人才極度匱乏。
河南影視文化場域構建
河南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潛在的影視文化市場廣闊,通過對新時代河南影視文化場域的構建,運用“互聯網+”模式推動河南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立足地域文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影視文化是當今流行的文化載體。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影視已不再局限于電影院,通過電腦、手機、平板等設備,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影視劇。影視文化的傳播構建了社會現實的實現場景,它形象生動、通俗易懂,是一種有效的信息溝通和傳播方式。河南歷史文化資源濃厚,亟須相關人員對其目前分散雜亂的各種文化資源進行統一整合,立足地域文化,打破傳統文化的保守性和地域性,依托省內各個城市各個地區所擁有的文化資源,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對其進行充分挖掘,借助影視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通過城市之間的強強聯合,推動中原城市群的“多中心”建設,拓展城市間的互動,發展影視旅游,緊跟時代潮流,迎合廣大消費者的口味,以真正實現河南影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講好河南故事,宣傳河南文化品牌,助推中原文化崛起。
兼顧市場化,追求多樣性
影視文化產業不同于傳統文化產業,其必須構建具有較強互動性的環狀產業鏈,才可以實現產業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標。在河南影視文化場域的構建過程中,占據絕對核心價值地位的便是創意。要堅持以創意為核心開發多元化的影視產品,主動利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手段,擴大影視作品的覆蓋范圍與影響面。推進影視基地建設,充分利用河南各地文化資源,為各大城市量身打造場地基礎。橫店原先只是一個無名小鎮,但是經過橫店影視集團的包裝與打造,現已被稱為“東方好萊塢”。河南省的大部分城市有著悠久歷史,其改造可以借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焦作影視城以拍攝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影視作品為主,但其由于功能單一、缺乏周邊配套產業鏈,現如今當地的拍攝劇組較少,更多的是旅游景點,對此,可以對其重新調整營銷策略,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打造一個功能設備更齊全的影視城。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打造就是一個全新的亮點,不僅能帶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力,還能讓觀眾置身其中感受影視的真實效果,其能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完美結合,還能拉動周邊旅游業的發展。
拓展投融資渠道,完善投融資體制
為了吸引更多投資人和創作者到河南進行創作,政府也應適當考慮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給予扶持,對拍攝的劇組給予各方面的優惠和照顧,創造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環境寬松的影視創作環境,并低償或無償提供拍攝景地、景區,只有吸引足夠多的劇組前來拍攝,才能快速帶動當地影視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同時,大力扶持培養本土影視企業。目前,河南本土影視企業數量少并且水平也不高,政府應當為本土影視企業提供優越的發展條件。總之,應當對河南文化資源進行集中整合,對河南影視產業進行頂層設計、統一規劃,逐漸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失衡問題,打造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河南影視文化品牌。
加快人才培養,壯大人才隊伍
建立影視產業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才選拔、培養、激勵機制,推動河南影視文化人才均衡健康發展。增加河南藝術類高校數量,在現有高校專業數量上加大對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并提升現有高校藝術類專業質量,培養藝術類專業人才。河南人口眾多,但是高校資源相對較少,藝術類高校更是緊缺,電影、音樂、美術等都沒有專業高校。增加河南藝術類高校,以及高校結合地方特色資源增設地方文化課程,培養大批優秀的文化專業人才,才是發展文化強省的基石。
新時代河南影視文化場域構建的意義
河南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戲曲、戲劇、民間傳說等口頭表述大量存在,這體現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典型的特色。影視文化是一門綜合藝術、一項創意產業,更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當影視文化遇見河南文化資源時,應如何更有效地使二者完美結合,是今后需要解決的問題。運用場域理論進行分析,河南影視文化機遇與挑戰、競爭與融合共存,新時代河南影視文化場域構建需要集合多方力量,整個河南必須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它不僅記錄了中原的歷史,更承擔著向外界宣傳中原文化的重任。河南影視文化必須在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傾情抒寫河南人民的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河南的精氣神,構建獨具特色的河南影視文化場域。
參考文獻
[1]Bourdieu P.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Essays on Art and Literature[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3.
[2]皮埃爾·布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李康,李猛,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3]皮埃爾·布爾迪厄,漢斯·哈克.自由交流[M].桂裕芳,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
[4]李亞.影視文化視閾中的中原城市軟實力建設[J].戲劇之家,2015(15):229-230.
【基金項目】 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河南影視文化場域構建研究”(編號:2020-ZDJH-542)資助。
【課題項目】周口師范學院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研究與實踐專項課題“新文科背景下普通高校影視藝術專業教師專業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JF2021004)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