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科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河南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在諸多領域進行細致規劃,明確了參與構建的指導思想、定位和發展目標,并將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之間的人文交流協作,確定為推動全省構建的六項重要任務之一,希望借助經貿、人文方面的溝通交流,全面打造河南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要借助“一帶一路”的良好發展時機,實現中原文化“走出去”,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政府充分重視,積極給予政策扶持
中原文化要“走出去”,需要各級政府充分重視,積極給予政策扶持。
第一,要有相應的組織保障。組織成立“一帶一路”文化傳播的領導機構,指導文化交流與傳播工作;建立“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宣傳的專門機構,積極同中國駐外使領館文化交流處(組)、中國海外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等單位溝通合作,推動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中原文化中心。
第二,要有完善的法規條例。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相繼制定了《河南省文化產業“雙十”工程實施方案》《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重點方案》《全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及若干重大的優惠政策,涵蓋財務、稅務、工商、融資等多方面,并明確提出河南省將重點培育和扶持一批基礎好、競爭力強、具有發展前景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企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建立,對發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中原文化軟實力,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要有足夠的條件保障。建立資金支持體系,設立“一帶一路”中原文化傳播交流專項資金,鼓勵社會資本、個體資本參與特色文化產業的開發和建設;制定支持“一帶一路”文化建設的經濟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結合自身特點,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優化軟件和硬件環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全力打造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有效平臺。
強化品牌意識,實施品牌帶動戰略
品牌是文化產業傳播能力增強的重要源泉。要想使中原文化“走出去”,必須打造精品,創新品牌,增強在國內外文化市場上的吸引力和競爭力。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品牌帶動”為抓手,抓關鍵,破難點,建機制,強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經濟文化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第一,以中原文化為基礎,塑造特色品牌。河南的優勢和特色是底蘊深厚的中原文化,四大古都、龍門石窟、殷墟、絲綢之路河南段等世界文化遺產為河南的旅游業提供了先天優勢,形成了少林寺、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等眾多馳名國內外的文化品牌。以黃河文化、功夫文化、根親文化、漢字文化等為代表的標志性文旅品牌享譽世界,“中華源”“中國功夫”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游客到訪河南。
第二,以節慶為媒介,鑄造特色品牌。節慶活動是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載體,為特色品牌的鑄造提供助力。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節,開封菊花文化節、清明文化節,許昌三國文化節、漢魏文化展覽、“曹魏映像·古城華章”、鄭州中國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等分別成為河南各城市展示形象的一張獨特名片,也成為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舞臺。
第三,以精品旅游線路為主體,推廣特色品牌。河南省推出了五條精品旅游線路:一是“中華源·黃河魂”黃河文化之旅,包括中華文明溯源之旅、大河風光體驗之旅、治黃水利水工研學之旅。二是中國古都文化之旅,包含新鄭黃帝故里、鞏義杜甫故里、安陽殷墟、洛陽龍門石窟、開封清明上河園、三門峽仰韶文化博物館等地。三是中國功夫體驗之旅,包括登封少林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演出、陳家溝太極拳武術館等。四是紅色基因傳承之旅,包括大別山紅軍長征游、中原抗日戰地游、豫東解放戰爭游、河南時代精神游。五是中原山水休閑之旅,包括焦作云臺山、新鄉八里溝、平頂山堯山、駐馬店嵖岈山、信陽雞公山等。
中原文化要想“走出去”,還要繼續加大力度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一系列文化品牌:文化旅游景區品牌如龍門石窟、少林寺等,文化村鎮品牌如祀縣書法村、民權畫虎村、朱仙鎮版畫村等,影視欄目品牌如《武林風》《華豫之門》《梨園春》等,實景劇目品牌《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大宋·東京夢華》等,民間藝術品牌如寶豐魔術、馬街書會、淮陽雜技等[ 1 ]。
了解域外文化,構建符合受眾心理的傳播方式
中原文化要想“走出去”,就要加強對國際文化市場的研究,充分考慮外國受眾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情趣,努力打造適銷對路的文化精品[ 2 ]。注重挖掘中原文化的豐富內涵,以靈活多樣、貼近現實生活、普通民眾易于接受的形式把中原文化傳播出去,構建符合受眾心理的傳播方式。
第一,實施有針對性的文化交流方案。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還要把傳統文化作為吸引力的主要資源,找到一個好的辦法把這些資源變成有市場和吸引人的文化產品[ 3 ]。要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際情況,讓中原文化走出去。
首先,可定期組織中原文化國外行等旅游活動,以國外感興趣的“少林功夫”為切入點,結合具有濃厚中原特色的系列文化,如龍門石窟文化、殷墟文化、牡丹文化等,讓更多的國家認識、接受中原文化。在讓文化“走出去”,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以及加強中國和各國的交往上,少林寺發揮著重要作用[ 4 ]。少林寺武僧團先后去過日本、玻利維亞、西班牙、塞爾維亞、瑞士、丹麥、美國等幾十個國家表演少林功夫,宣傳少林文化,為中原文化“走出去”做出了重要貢獻。
其次,可結合現代科技,沉浸式體驗中原經典文化,打造現實體驗感較強的中原文化實景平臺。如借助大型情景演藝項目、穿越時間的文化小鎮以及眾多由實景特效與立體影像相結合的大型主題游樂項目,將體驗者帶入一幅幅生動形象的中原文化歷史畫卷中。2018年,全面展現中原文化風貌的叢書《記憶中原》出版發行,它把傳統出版與新興媒體相融合,增添了有聲讀物和視頻短片,掃描二維碼可觀看城市宣傳片、文化專題片。用“新媒體+新方式”展現中原文化,使文化變得有聲有色。
最后,可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土文化元素,設計開發能夠體現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加深對中原文化的印象。
第二,整合新媒體資源,構建符合國際受眾心理需求的傳播方式。
品牌營銷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網絡雜志等各類媒體形成立體化宣傳態勢,制定個性化營銷方案,吸引公眾眼球,放大品牌效應。近年來,河南省加強與抖音、快手、攜程、馬蜂窩等新媒體平臺的合作,積極構建線上線下、傳統與網絡結合的營銷體系,拓展中原文化的跨界連接和發展空間。攜手騰訊,利用數碼創作手法發掘華夏傳統文明之美;與攜程合作,開展“中國功夫·老家河南”全球推廣計劃;與阿里巴巴聯合,舉辦“功守道”城市功夫大會,推廣太極拳、少林拳等中國功夫,打造世界級功夫圣地。豫劇名家賈文龍、虎美玲則在快手等直播平臺上將河南豫劇傳唱到世界各地。
培養和引進文化產業人才,發揮人才的重要作用
要持續發展并壯大文化企業,關鍵要擁有一批復合型人才,他們要既懂文化產業,又懂經營管理。因此,必須用長遠的眼光看待人才問題,培養和引進文化產業人才,發揮人才的重要作用。
第一,優化引進獎勵機制,大力引進高素質人才。
第一類是高水平的翻譯型人才。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涉及官方語言五十多種,而我國教授的僅20余種,遠不能滿足復雜的語言文化需求[ 5 ]。要先確定急需的語種,從高校選派教師或優秀學生去當地學習,逐步滿足文化交流的需要。第二類是高素質的外交型人才。應當重點引進熟悉國際交流模式的海外高水平人才,為中原文化“走出去”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第三類是高效率的創意型人才。中原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迫切需要一批擅長進行科技創新創意的人才加入,以提高文化產品的品位,從而實現中原文化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
第二,構建專業化、一體化的高校人才培養機制。
首先,結合“一帶一路”的需求,修改并完善學校相關課程,優化河南高校對外傳播專業人才及外語人才培養方案,在豐富理論的同時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行高校和社會培訓機構聯合培養的機制,盡快提高涉外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翻譯水平,并盡量為優秀學生提供出國鍛煉的機會,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涉外人才。
其次,面向“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傳播,增設關于中原文化的課程。中原文化典籍用外語翻譯出來比較難,且高水平翻譯人員不足,不能恰當體現出文化典籍的內容及含義,外國人不能產生共鳴,學習興趣不高,導致其吸引力大打折扣。因此,培養一批熟悉中原文化的高水平翻譯人才是當務之急。高校的課程體系中可以適當增加此類課程內容。
最后,發揮孔子學院的優勢,通過國際中文教師把中原文化帶到國外,建設中原文化海外交流的平臺。近年來,河南省選派漢語教師和志愿者3000余人,并結合河南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打造出一批獨具中原特色的國際中文推廣項目,如“武林漢韻”、“中華雅樂”、“舞龍舞獅”、海外中醫武術中心等,極大提高了中原文化的吸引力。
第三,建立“一帶一路”文化傳播的“顧問團”“專家庫”,將相關方面專家吸納進來,充分發揮其專業特長。
中原文化的對外交流缺乏高素質的外語人才,嚴重制約了傳播的廣度和力度。這種情況下,政府急需組建一個“專家庫”“顧問團”,將翻譯、外交、文化創意等各方面專家集中到一起,為中原文化“走出去”獻計獻策,貢獻力量。
加強對外合作,實現“共享共贏”的文化交流格局
中原文化想要“走出去”,還要加強對外交流的頻率,擴大輻射范圍,提高影響力,既要“走出去”,又要“引進來”,構建對外文化交流服務平臺,最終實現“共享共贏”的文化交流格局。
第一,政府部門要整合文化資源,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洽談合作,利用國際組織、多邊場合、國際會議會展等平臺,向世界講述更生動的中原故事,傳播更響亮的河南聲音,做好跨文化、跨語言、跨區域的傳播。如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整合資金,連續投放“老家河南”廣告,統籌建立1+N高鐵旅游推廣機制,集中展示河南文旅形象。
第二,省級主流媒體可通過投資、合資、融資等多種形式與國外媒體緊密合作,在境外積極宣傳中原文化,如打造河南電視臺外文頻道等,通過形象生動的紀錄片或影視節目推廣中原文化。2014年1月1日,河南電視臺國際頻道正式開播,以“傳播華夏文明、展示今日河南”為總體定位,開辦了《梨園春》《武林風》《華豫之門》《漢字英雄》《知根知底》等中原文化特色濃厚的欄目,受到國外民眾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第三,文化制作和營銷機構要加強與國外知名文化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新業態的優勢,通過制作動漫、影視和創意文化產品,以親和力強、有趣味的形式呈現中原文化的精髓,讓國外更多的民眾了解、接納中原文化。如河南航空港衛視精心打造的《一帶一路:連接世界的機遇》《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故事》《功夫》三部紀錄片,從全球視角,用國際語言展示河南的新形象和中原特色文化,就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第四,企業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文化資源,優化文化資源配置,與著名文化產業品牌合作,加快中原文化特色產業國際化建設的步伐,實現中原文化深度融合、廣泛傳播。2015年11月19日,華特迪士尼(中國)有限公司在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投資就是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的一個成功典范。目前,河南已有近千家企業借助“一帶一路”的機遇,在沿線國家市場布局,成為中原文化傳播的主體力量,增加了河南省的文化經濟效益。
中原文化源遠流長,以“一帶一路”為發展機遇,深化河南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讓國外民眾認識河南,了解河南,加快推進中原文化“走出去”,不僅能夠推動河南文化產業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必將為進一步推動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向前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谷建全,衛紹生.河南文化發展報告(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黃小駒.“走出去”浙江文化發展的戰略選擇[N].中國文化報,2007-07-12(01).
[3]克林凱特.絲綢古道上的文化[M].趙崇民,譯.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4.
[4]鄒相.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考察河南嵩山少林寺[J].法音,2014(04):72.
[5]韓敏.吳建民訪談錄[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2020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走出去’研究”(編號:2020-ZZJH-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