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
根親文化的內涵及意義
根親文化的內涵
在古代漢語中,“文”的本義是紋理、花紋,《說文解字》即言:“紋者,文之俗字也。”西漢以后,“文化”合成詞匯,多與大自然對舉,或與無教化的“野蠻”對舉。因此,“文化”即“以文教化”,專屬精神文明的范疇。
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根親文化的核心是“根”,而“親”則是人們在尋根的過程中在血緣、情感方面產生的難以割舍的關系。河南根親文化從本質上來講是對姓氏同出一脈的延續,是故鄉同根同源的感染,是一種追祖認宗的文化現象,其核心是包容、仁愛,融合了多種不同的文化,比如姓氏文化、民俗文化等。
傳承根親文化的意義
根據《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被確立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戰略之一。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歸根結底是要讓具有數千年歷史的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環境下歷久彌新、綻放光彩,傳承并弘揚中原文化是中原經濟區與生俱來的使命,是國家推進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作為中原文化的主要內容,河南根親文化彰顯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加強對此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益于中原經濟區發展。
傳承并弘揚河南根親文化不僅可以提升河南的影響力,還可以有力地增強河南的凝聚力。中原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勢必會為當地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不過也面臨著一系列未知問題,比如怎樣增強共識,怎樣團結起所有民眾共同發展。傳承和弘揚根親文化有助于增強共識。根親文化的建設有整合資源、凝聚共識、振奮精神的力量,凝聚了傳統文化的精華,為推動中原文化更加出彩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河南根親文化發展現狀
河南根親文化資源是隨著中華民族不斷發展而形成的一類資源,涵蓋了藝術、歷史、文學等多個領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本省文化產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與特色形成。現如今,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視并大力弘揚根親文化,通過各種方式推進根親文化資源產業化發展,大力舉辦學術研討、文化節、懇親大會等活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各地市主要根親文化活動如下表所示:

根親文化資源旅游開發效果明顯
中國有著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形成并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并且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葉落歸根的思想比較濃重。河南的根親文化氛圍尤為濃郁,每年都有大批海外華人前往河南認祖歸宗,希望可以在河南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找尋到自己的根。在此文化環境的影響下,以尋根文化為支撐的旅游項目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其發展勢頭日益強勁。姓氏尋根游、古國郡城尋根游等各種項目被推出,吸引了大量游客。隨著旅游行業如火如荼地發展,旅游項目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元,其中,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看,此活動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從2006年開始,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由中央電視臺、河南衛視、香港華語衛視進行直播,同時,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臺、美國時代華語廣播等40家電臺進行全球聯播。2008年國務院確定新鄭黃帝拜祖祭祀大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自此,每年的陽春三月,來自海內外的華人同胞聚集新鄭,這是一場尋根盛會,也是一場旅游盛會。
根親文化資源招商成效顯著
以根親文化為基礎形成的華人文化與歷史底蘊本就深厚的河南地域文化之間的融合深度與日俱增,為根親文化資源招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河南各級政府想方設法地挖掘并發揮此文化資源的優勢,積極開展各種以根親文化為主題的活動。
根親文化的海內外華人文化與河南地域文化的融合基礎扎實,使得河南具有良好的根親文化招商資源,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并積極發揮這一優勢,以根親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活動開展良好。河南各地相繼組織并開展了包括黃帝拜祖大典、盤古祭奠等在內的多種大型祭祀活動,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評,也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其中,華商宋良豪先生多次向河南捐款,其捐款資金超過數千萬元,希望能夠在祖根之地積極舉行公益活動,為祖根之地發展與建設貢獻力量。
根親文化地方特色更加彰顯
河南各地根親文化氛圍濃郁,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在推動文化事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海外華人華僑的捐助下,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河南多地打造了獨具特色、文化氛圍濃郁的根親文化園,比如黃氏大宗祠等。衛輝、滎陽等地也積極加入到創建根親文化園的行列之中,在各方的支持與努力下也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成績。現如今,隨著各種根親文化活動的組織與創辦,大量海外華人華僑回到中國認祖歸宗,在祖根之地捐款捐物興辦工業園,比如上蔡的蔡氏企業等。
根親文化學術研究成果豐碩
當前,尋根熱潮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目光聚焦于根親文化,并從多方面入手對其展開細致深入的理論探討,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研究成果。其中,《尋根母語到中原》(1981)的刊發意味著河南尋根文化資源開發之旅正式啟動。在此之后,《臺閩豫祖根淵源初探》(1983)、《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2007)等一系列文章的發表、專著的出版不僅為后人了解、探討根親文化資源提供了重要指導,也為根親文化弘揚與發展夯實了基礎。目前,河南很多地方都自發組建了姓氏根親文化研究會、姓氏宗親聯誼會等,吸引了更多學者了解并研究根親文化。
河南根親文化傳承創新的具體舉措
充分提高認識,發揮根親文化軟實力作用
約瑟夫·奈教授率先提出了“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并表示,文化軟實力對一國發展至關重要,它反映了一國或民族締造文化、凝聚文化的能力與水平。對于河南省來講,若想提升自身文化軟實力,應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民眾認識并了解根親文化,充分發揮群眾力量,使其成為傳承和弘揚根親文化的中堅力量,促使根親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加快地方精神文明建設,將文化產業打造成推動區域發展的核心產業,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堅持文化自信,創新根親文化傳承發展方式
中華傳統文化對人民群眾的價值理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強調在發揮個人價值的基礎上提升其道德素質,講究中庸,崇尚和諧,增強個體的責任意識,促其深刻意識到肩負的重大使命。作為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根親文化本身極具歷史感,有著深厚的底蘊與內涵,在推動中國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使根親文化在新時代環境下熠熠生輝,應與時俱進地探索新的發展方式,精準確定并深度挖掘中原傳統文化的精髓,著力傳承發展與現代發展相適應的民族文化,使根親文化獨具魅力,使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首先,在多元思潮不斷碰撞的復雜背景下,始終堅持中原文化自信,鼓勵更多民眾加入弘揚和發展中原文化的行列之中;其次,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進行深層次、全方位融合,將弘揚根親文化確立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整體來講,在創新根親文化傳承發展形式的過程中,務必要加強對中原原生態文化的挖掘與保護,探尋最合理、最有效的文化表現形式,促進其與當代價值思想相協調、相融合,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促其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戰略意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河南雖然不如廣東、江蘇等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好,但具有廣覆蓋、深交叉的“人脈根親網”。文化底蘊深厚的根親文化不僅為河南省的文化發展、人脈資源拓展提供了強大支持,也憑借著自身與眾不同的魅力成為特色品牌。一般來講,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需要以文化品牌塑造為依托。所以,要深入挖掘并高效利用歷史悠久的根親文化資源,促其自身功能與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使得根親文化的國內外吸引力、影響力大幅提升。具體來講,要善于發現并提升根親文化的自身價值,善于挖掘底蘊深厚的根親文化資源,將別具一格的地方文化與旅游項目深度融合,將歷史悠久的根親文化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在各種文化創意的加持下,依托先進強大的科學技術實現對傳統根親文化資源的全面梳理及高效利用,著力構建起與眾不同的根親文化品牌。政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為尋根文化產業穩步有序發展提供大力支持。同時,政府部門也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通過獨特的文化資源吸引更多企業入駐當地,興建工業園或者文化產業園,打造尋根文化品牌基地。文化工作人員應增強創新意識,加強對各類根親文化資源的全面梳理及高效開發,圍繞當代人的文化需求,以先進強大的技術為支撐,通過“互聯網+”現代運營模式打造河南根親文化特色品牌。
制定發展規劃,創新對外宣傳模式
圍繞河南根親文化構建成熟完善的宣傳機制,制定嚴謹可行的品牌發展方案,在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選取合適的海外宣傳策略,通過各種渠道全面推廣河南根親文化,促使此文化在新時代發展環境下綻放光彩,迸發活力。通過各種媒介廣泛宣傳河南根親文化品牌,以系列叢書的方式向人們描述底蘊深厚、內容豐富的河南根親文化,在形式多樣的尋根活動中讓更多人認識并了解河南根親文化;健全公益設施,多渠道、多形式、多平臺展現河南根親文化成果;創設河南根親文化交流機構,舉辦專項研討座談會;挖掘河南根親文化的可用因子,促其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一臂之力,促進當地文化經濟穩健持續發展。
設立研究基金,提升成果研究質量
隨著根親文化資源開發工作的不斷推進,其自身所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比如前期準備不充分、研究成果較少等。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河南根親文化研究層次,與時俱進地轉變研究方式,通過集中探討、對策分析等一系列手段取得豐富有效的研究成果。同時,要加強對相關研究成果的梳理與編訂,以期刊或者專著等形式記錄文獻資料,制定嚴謹務實的根親文化研究規劃,創建專項基金,為根親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全面激發研究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由此獲得更有意義的研究成果。
不斷豐富內涵,擴大河南根親文化影響力
河南省要構筑全國文化高地,就必須在新時代發展環境下重新定位中原根親文化并對其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增強文化自信,創建文化高地,逐步構建起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河南根親文化體系,賦予此類文化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促其國內外影響力不斷提升,使歷史悠久的根親文化在新時代下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泰戈爾曾言:“不管你身在何處,你我的心永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不管樹的影子有多長,它始終與根緊密縈繞。”鄉情、友情等各種情誼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而這也正是根親文化最吸引人的地方。清代張澍《姓氏尋源》中“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猶是焉”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情不斷,脈相連。河南根親文化的形成有歷史原因,也有經濟原因,它是中原經濟區穩健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中原文化受到國內外關注的主因,是各地游子心系祖根的精神家園。弘揚傳承河南根親文化不僅是實現河南文化事業穩健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構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內在需求。在傳承和發展河南根親文化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創新發展形式,將文化經濟發展與民族復興融合在一起,使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將河南根親文化與“一帶一路”倡議深度融合,加速河南經濟轉型升級,促使中原文化更加出彩。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2]崔信生.根親文化的概念、內涵、發展與創新[J].尋根,2015(01):49-52.
【基金項目】 2020年度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河南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12400410150);2019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河南根親文化傳承創新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9-ZZJH-419);2021年河南省教育廳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學科專業建設項目(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