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這使得我國農業技術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農業技術水平對農業生產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能夠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最終實現建設新農村的目標。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
農業的發展與農村生產力水平息息相關,而農村生產力水平受農業技術水平的影響。在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大環境下,推動農業技術推廣,使其高效服務于農業生產,發揮其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是必然趨勢。
1.1 提高農戶經濟收益
農業技術所涉及的范圍廣泛,其中相關主體包括政府部門、企業以及農民。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綜合分析新農村建設情況以及實際發展水平,根據分析結果,確定適宜的農業技術并形成技術體系,并選取示范區應用農業技術,在取得良好成果后,將農業技術進行大范圍的推廣。農業技術是對現有農業生產的創新,是實踐中總結出的更具有實用性的技術。無論是在農業生產的前期、中期還是后期,農業技術的推廣都能夠幫助其提高生產質量,提高經濟收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2 提升農民生產水平
農業技術推廣增加了讓農民受益的學習機會。利用農業技術能夠使農作物的產量以及質量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并且可對種植品種進行指導,以調整產業結構,農民還可以把握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生產投入,以獲得更高的收益。對于學習能力強、接受新知識快的農民,可以將相關的農業技術知識投入到需要的行業中,以獲得額外收入。由此可見,農業技術的推廣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種植技術水平。
農業生產是我國的基礎產業,不僅能夠消化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還能夠提供原材料給多個行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方式和技術愈發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技術推廣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農業技術推廣依靠科學和技術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進而使農業的生產效益有所提升,由此提高農業基礎地位。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科學技術也在向農業生產方面滲透。為了解決農村經濟落后、基礎地位薄弱等問題,我國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理念,而農業技術推廣是實現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業技術轉化的有效途徑。通過不斷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能夠推動農業技術向生產力轉化的進程。
農業現代化發展是農村可持續發展的趨勢。農業技術推廣能夠使農業生產方式向著科技化方向發展。例如,通過雜交育種技術以及生物植保技術等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利用糧食穩產增產技術,確保農業經濟穩定發展。此外,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能夠形成一種良性農業生產模式,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以及農業生產經濟收益,還能夠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農業技術推廣既包括機械化技術推廣,也包括實用技術的推廣。傳統農業種植中,使用農藥能夠控制田間病蟲害的發生,但長時間大量用藥也會使害蟲產生抗體。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能夠綜合此項問題,以生態環境保護為首要任務,制定合理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同時獲得經濟收益與生態收益。
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改善民生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農業技術推廣有助于新農村建設。農業技術推廣能夠普及農業生產相關知識,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才能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業技術轉化,進而保證農村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