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齡穎
摘要: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產業項目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措施。有效的產業扶貧既能夠推動農村經濟的創新持續發展,還能減少農村的貧富差距,有利于和諧農村的建設。本文以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扶貧工作為分析對象,針對農村產業扶貧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普格縣;產業扶貧;問題;對策
涼山彝區是四川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普格縣更是大涼山彝區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是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國家能源集團堅持瞄準問題、精準發力,加大產業扶貧項目建設和支持力度。但是在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幫扶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1.1 貧困戶參與積極性不高
普格縣是一個以彝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屬于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和深度貧困縣。縣域經濟發展不足,經濟總量小,產業發展滯后,產業結構單一,可持續產業不多,產業脫貧缺乏必要的支撐力。在扶貧初期,很多貧困戶沒有真正參與到產業扶貧項目中,一方面是對產業扶貧項目缺乏信心,另一方面是很多貧困戶存在片面認識,認為從事農業種植不如進城務工,加上全縣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大部分貧困戶參與產業扶貧的積極性并不高。
1.2 產業扶貧社會環境基礎差
一方面,專業技術人才十分匱乏。由于普格縣地處大涼山腹地,環境條件、保障待遇等存在諸多困難和壓力,規劃、財政等專業人才極度缺乏。另一方面,普格縣存在突出的“四治”困境。落實壓力較大,部分貧困群眾多次搬遷造成“控輟保學”困難、醫療衛生滯后、禁毒形勢嚴峻、防艾任務繁重等,這些都對產業扶貧工作開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
2.1 創新產業發展方式
一方面,立足普格縣的資源優勢,依托龍頭企業,著力改變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產出效益低下的問題。以建立“造血式”產業扶貧項目為目標,全面構建特色扶貧產業,從普格縣地理位置特點出發,扶持建設了高寒山區特色種植和特色養殖的農業產業帶,著力培育發展了螺髻山烏骨雞、牛羊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另一方面,大力實施“以購代捐”,重點對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引入龍頭企業農業九香公司開展農產品包裝銷售,采取“農戶+專合組織+企業、幫扶單位、機關食堂”模式,全面推進“以購代捐”工作,確保貧困戶能夠穩定增收、致富。
2.2 優化產業扶貧發展環境
首先,加大普格縣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針對貧困群眾住房難的問題,大渡河公司選擇了區位條件優良、具備后期發展潛力的地區作為貧困群眾的新址所在地,科學規劃了永安鄉三壩、文坪鄉沙鍋坪新村建設,改善當地群眾的出行條件。同時高質量建設了株木樹小學、則木河小學等學校,提升當地教育水平。其次,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戰斗力。在普格縣蕎窩鎮云盤山村建立黨群服務中心,推進基層鄉村建強基層組織,搭建了黨建服務平臺陣地,在產業扶貧中充分發揮了黨的政治優勢與組織優勢。
2.3 健全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
健全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是衡量產業扶貧成效的重要標準。由于貧困戶在經營、管理和市場開發等方面欠缺能力,因此,除了幫扶產業發展之外,還要加大產業經營管理的扶持力度。以普格縣蕎窩鎮大棚種植草莓產業發展扶貧項目為例,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由蕎窩鎮城西村牽頭成立合作社,在蕎窩鎮東鄉壩建設80畝大棚用于種植草莓。在該項目發展過程中,指導村集體與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了5年為期的草莓大棚租用及管理合同。5年內,草莓大棚的管理以及市場運營由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同時5年時間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要對全村貧困戶進行幫帶,完成合作社貧困戶的全面技術培訓、市場開發、草莓大棚管理等方面教育。合同期滿后,草莓大棚全部移交給村集體。這種產業扶貧方式,既能在初期保證草莓大棚的高效建設和生產,也能保證后期管理的連續,有利于產業扶貧項目發展目標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