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俄烏沖突一個多月來,所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觸發世界股市、匯市、原油、糧食、期貨市場等劇烈動蕩。美歐迅速宣布的對俄羅斯的“毀滅性制裁”,給俄羅斯經濟、世界金融市場、能源、糧食、半導體芯片、汽車等供應鏈帶來重大沖擊。
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復、通脹走高、供給波動、金融動蕩等多重風險尚未消退的情況下,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普遍認為,俄烏沖突將持續給全球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但由于形勢發展前景目前仍具有很大不確定性,是否會引發全球的經濟衰退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將隨著俄烏危機事態的走向而進一步明朗。
俄烏沖突一爆發,美國和歐盟立即迅速宣布對俄實施“毀滅性制裁”:金融機構被SWIFT排除在外,央行的外匯儲備被凍結,貿易最惠國待遇被取消,特定商品的進出口被限制,相關個人的境外財產被控制……西方國家采取各項制裁措施超過5000項,其廣度、深度和力度史無前例,直接導致俄羅斯盧布匯率暴跌、資產價格跳水、信用評級大降、跨國公司撤離。俄羅斯則毫不示弱也采取強硬反制裁措施。
“從一定意義上說,俄烏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制裁與反制裁有可能打開了一個‘潘多拉之盒。”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分析指出,俄羅斯和烏克蘭當然會是這場沖突的經濟和金融影響以及滯脹沖擊的最大受害者,其次則是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盟,然后影響到其他國家,“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所有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
俄烏沖突以及由此引發的制裁與反制裁從對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影響首先體現在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目前美國、英國和歐盟都開始禁止或者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進口,但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和原油出口分別占全球的26%、8%和12%。沖突爆發以來,國際能源市場大幅動蕩,原油、天然氣價格飆升,對依賴能源進口國家的經濟影響極大,特別是歐盟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度分別為30%和39%,而德國則高達35%和55%。
白明認為,原油危機這一結構性問題短時間內無法通過其他能源供應國增加能源生產而出現改變?,F有的世界油氣供應鏈出現重大打亂和中斷,對世界能源格局和經濟增長將帶來持續的負面影響。
在國際糧食市場,糧價已經持續暴漲。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深經濟學家梁國勇認為,俄烏沖突將增加世界糧食危機發生的可能,許多低收入國家首當其沖。據介紹,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別是全球第一和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兩者合計占全球小麥出口的近30%、玉米出口的約20%,沖突升級導致供給運輸受阻,大量從俄烏兩國進口糧食的中東和北非國家受到極大影響。另外,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均為化肥出口大國,這方面的出口限制對全球糧食供應的間接影響也不可低估。
梁國勇表示,目前俄烏糧食出口受影響可能只是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前奏。由于能源價格上升將會提升糧食生產成本,進而影響今年農業收成存儲,糧食危機的威脅將延伸到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

當地時間2022年3月9日,俄羅斯莫斯科,當地街道邊、商場里許多西方大型公司的門店都已關閉。
另外,俄烏兩國在鈀、鈦、鋁和鎳等工業金屬以及半導體生產制程必需的惰性氣體氖等的全球產量和出口量都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沖突爆發以來,國際市場上工業金屬價格暴漲,相關指數飆升。據穆迪公司報告稱,如俄烏危機持續將嚴重威脅到世界半導體產業,同時俄羅斯是世界航空航天工業依靠的若干關鍵金屬的重要來源,歐美發達國家的航空航天工業勢必受到重大影響。
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俄烏沖突將對全球經濟構成巨大的負面供應沖擊,脆弱的全球經濟復蘇原本就已經進入一個不確定和通脹壓力上升的時期,俄烏沖突在通脹預期已經變得不穩定的時候拉低經濟增速,迫使各國央行大幅加息,進一步推高通脹,對全球信心造成重大打擊,目前出現全球滯脹性衰退的可能性極高,但會否像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那樣持續數年,還有待觀察。
王輝耀提醒說,雖然俄羅斯GDP不到全球的2%,烏克蘭似乎更“微不足道”,但由此認為俄烏沖突只會對世界經濟產生輕微和暫時的經濟及金融影響是不現實的。歷史上,1973年實施石油禁運的阿拉伯國家和1979年爆發革命的伊朗在全球GDP中的份額比今天的俄羅斯還要小,但其對世界經濟的走向影響深遠,從歷史經驗來看俄烏沖突帶來的連鎖反應影響不可低估。
“發達國家將因為與俄羅斯的‘脫鉤不得不在短期內承受大幅通脹的沖擊,發展中國家擺脫疫情影響實現經濟復蘇的步伐將會放慢,受沖突局面及其連鎖反應的影響,世界經濟格局都將因為發生階段改變,其影響將是長遠的?!蓖踺x耀說。
“俄烏沖突的爆發和持續,極大地沖擊了世界股市和匯市。危機爆發在歐洲,促使歐元匯率下跌,資金外流。美國處于離岸,相對安全。因此美元和美國資本市場成為避風港。其表現是美元匯率上升,美債受追捧。如持續發展,將助長國際資本從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流向美國,從而給后者帶來新的國際收支困難和債務負擔。”前駐美經濟商務參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向《中國報道》記者分析指出。
何偉文表示,除地緣政治上的收益外,美國還可以從俄歐矛盾中收獲巨大經濟利益。此前,歐洲天然氣供應的40%以上來自俄羅斯,俄烏沖突之后,美國將大大增加天然氣對歐洲出口。俄烏矛盾還將壓低俄歐貿易,打擊歐盟的經濟復蘇?!斑@只能是美國所需要的,因為相當龐大的雙邊貿易關系是影響歐盟對俄強硬的障礙?!焙蝹ノ闹赋觥?/p>
在資本市場上,俄歐矛盾增強了美元地位并吸引世界資本流入美國。“過去20年美國參與或者主導的幾次地緣政治危機,無一例外都增強了美元的地位。此次烏克蘭危機后,預計美元的地位將得到雙重加強,一是更值得持有,二是美國成了避風港?!焙蝹ノ姆治稣f。
烏克蘭危機還會為美國的國內軍工復合體帶來可觀利潤。隨著戰事持續,美國、德國及其他北約國家紛紛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更重要的是,它使歐洲國家對歐洲安全產生了極大的焦慮,大大增加了對北約乃至對美國的依賴。北約國家紛紛增加軍費恐怕是勢在必行。這對美國軍工復合體對歐銷售武器裝備和相關服務是難得的機會?!焙蝹ノ谋硎?。
何偉文也強調,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雖然美國會短時間獲利,但是長期來看也將滑向滯脹性增長衰退。以能源為例,美國雖然只有8%的石油和成品油進口來自俄羅斯,但美國經濟自去年以來一直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全球能源價格飆升勢必會加劇這一走勢?!岸頌鯖_突、制裁與反制裁如果長期持續,都會不可避免地既傷害俄羅斯,又傷害美國、其他西方國家和新興市場。”何偉文說。
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受俄烏危機影響的情況比較復雜,雖然俄烏沖突的外部沖擊將會給中國經濟帶來較為廣泛的影響,但仍處于可控范圍。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表示,俄烏沖突爆發以后,國際石油等礦產資源價格猛漲,糧食價格猛漲。同時,美國對俄羅斯制裁,給國際金融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中國作為石油最大輸入國,多種原材料、糧食的主要進口國,勢必受到影響。但因為中國經濟規模宏大,產業鏈完整,內在動力韌性極強并保持中高速增長,他對中國GDP?5.5%的增長目標持樂觀意見,“在目前這種狀況下,把目標定在5.5%左右是實事求是的?!绷忠惴蛘J為,中國還將是對全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還是全世界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源。
何偉文表示,對中國來說,短期內中國受到俄烏戰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能源價格上漲引發能源、交通、化工等上游產業波動,伴隨大宗商品價格的普遍上漲,這一趨勢將傳導到制造業和產業鏈下游,帶動生產成本和消費品價格上升。另外,受制于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可能對中國企業帶來次級制裁,中俄貿易短期內也將承受一定壓力。如果俄烏沖突繼續延長,則中方可能會付出更多的經濟代價。
白明指出,由于俄烏沖突帶來歐洲地緣政治格局的根本性改變,經過俄烏危機,歐洲將客觀上有著擴大對華合作的需求,特別是向中國出口、相互投資和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合作,歐洲轉向亞洲和中國是歐盟維持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與歐盟展開經濟合作將給中方帶來新的機遇。
王輝耀對記者表示,面對俄烏沖突對全球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中國要“以不變應萬變”,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動搖,進一步推進與《全面和進步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協定》(CPTPP)等國際自貿協定先進條款的對接,深化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的經濟聯系,以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來凝聚力量,有效應對外部環境更趨嚴峻的挑戰和由此帶來的更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