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
摘 要:讓學生具備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采用提問教學法對學生授課,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思考教師課上提出的問題,跟著教師思路學習語文知識,使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語文內容,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提問策略,教學實踐
語文老師不斷找尋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方式。而當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衡量學生們對知識點熟練度的主要途徑,提問的本意是為了讓學生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強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從而各個學科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提問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在課堂上根據自己講授的內容對學生提問,使學生思考。同時,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透徹理解所學的知識,更好地回答問題。教師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專注于課堂中,學習自己講授的內容,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學習知識,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2.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講授知識,然后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但這并不能使學生透徹的理解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完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問,讓學生思考所學的內容、回答教師問題,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思維開闊,還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探究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習相關的語文內容。所以說提問在語文課堂中非常重要。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講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教師在講述完內容后,讓學生思考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中心思想是什么?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使學生互相交流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經驗,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所講授的內容,然后總結這首詩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教師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回答問題,從而有利于學生學習這首詩的相關知識。
二、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的運用
1.巧設提問情境,把握提問時機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時機十分關鍵,問題的實質是知識的凝練和升華。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的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而不是畏首畏尾。教師也需要從學生實際能力出發,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實現針對性強,且科學的教學。例如,教師所提問的問題可以是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提問之后,教師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究,實現有效教學。
以《紀念白求恩》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向學生展示與白求恩相關的視頻文件,將學生帶入到求救死扶傷的情境中,通過相應的影片使學生了解到白求恩的事跡和精神,提出文章中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這些寫作手法有什么好處?促使學生學習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并體會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推進教學進度,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并發揮出提問的作用。
2.在備課時設計有效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主要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為目的,引導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強化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根據老師的問題找到新的學習思路。因此,教師在課前準備時,就應根據課文設計有效的問題。比如,在學習《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時,全文的重點是老師引導學生學習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語文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課前預習這篇課文,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本文想表達的中心思想,老師要注重糾正答案偏差大的學生。然后再詳細講解這篇課文,讓孩子對課文有了新的認知后,老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愚公在移山過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難并且他是怎么解決的?這樣不但可以引導學生去回顧課文內容,自主探索文章主題,還能培養他們分析細節的能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老師要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果,就應該在課前根據課文內容合理做好問題的設計工作,并在課堂上提出。
3.課堂提問要有一定深度
所提問題具有深度,并不是要問題很難,在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時,要有一定的藝術性,要有深意,更不能太表面,通過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和寫作的背景發掘出問題的答案,如果只是向學生提出一些表面化的問題,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興趣不高,沒有對于問題的思考熱情,就不會在教學水平上有所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更應該向學生提出一些有一定深度的問題,以進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初中課文《背影》一文,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在了解作者朱自清之后,通過課文中的每一句話,發掘出作者每一句話對于父親的情感。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在文中父子相聚和離別的過程中,年邁的父親為自稱中年情結的作者都做了哪些事情?作者有做了哪些事情?通過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可以仔細地閱讀課文,通過文章細節中字里行間的細節,尋找答案,可以課文的整體主題。
4.老師應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老要想在提問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所選擇的問題必須對學生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在問題上。比如在學習《回憶我的母親》這篇內容時,現在的學生根本無法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老師可以對學生們提出:結合文中的生活水平與現在作對比,總結出差異,文中有哪些是你想不到的?這是一個綜合了啟發和思考的問題,根據比對100多年前和現在的生活,可以很有效地培養他們不浪費糧食和生活物資的意識,并且珍惜當下的生活環境。
5.評價語言要靈活多變、適時鼓勵
教學需得進行賞識和鼓勵,發現學生本身的優點,教師要靈活地運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的解答,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促進其向上的進取心。教師評價學生時,要用友善的笑容、親切的語氣、真誠的贊賞,讓學生體會到尊重,期待學習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更需靈活,夸贊和批評要互補,肯定優處,指出不足之處,有效激勵。
結語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加強語文教學力度,讓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思維得到有效地提升。語文作為國語,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有著必不可缺的地位,所以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提問要有深度和意義。只有具備思考價值的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和學習語文的欲望,所以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真實情況進行有思考價值的提問。
參考文獻:
[1]王小寧.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知識文庫,2022(04):136-138.
[2]薛文賺.關于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分析[J].新課程,2021(14):68.
[3]鳳詩潤. 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探討[C]/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2020:2951-2952.DOI:10.26914/c.cnkihy.2020.04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