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克阿里 曾玉萍
摘 要:在我國中學,合理滲透式心理教學是培養國中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中國語文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教師們必須充分認識其必要性,并大膽改革傳統心理教學觀念,采用各種渠道和方式積極地滲透心理教學領域,讓每位學生都能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并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因此心理教學關乎著學校的未來,同時也在語文教學中的一定必要性與可行性。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語文;滲透策略
引言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基礎教育也翻開新的一頁,在傳統的培養方式中注重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中學教育應將重視學生的精神營養和心理健康指導提上議事日程,為學生的生活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是思想行為教育與語文知識教學的深度交流與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滲透到中學語文教育的各個環節,推動中學語文教育向更全面、更深入、更人性化的方向改革。
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身心健康,是指青年學生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以及自我教育的動態發展過程中的個體社會需要。一個健全的身體,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正確人生觀的建立,從而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在校方面,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必須擺在首位。初中學生正處在一種極高可塑性的發展階段,思想個性正在產生而還沒有成熟。中學時期正在發展,并產生全新的觀念。學生將具有強烈的個性意識和自豪感,將逐步掌握得更加全面、客觀和辯證地看待自己和了解自己。應通過學校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里。
2、發展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新時期要求新人才不但必須要有經驗豐富的大腦、強壯的體魄,還必須要有健全的心靈。素質教育不僅只關注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也逐步轉向重視于學生審美的養成、健全性格的發展,以及良好素質的養成。提升中學生的整體素質離不開校園素質教育。素質大致可以分為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相應的,又有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傳統文化的綜合性素質教育。推行素質教育,是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發展教育的性質、目的和任務。通過提高素質教育,可以減少“應試教育”和片面追求教育目標的傾向,也可以全面實施發展教育。所以,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語文教育中是發展素質教育的需要。
3、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初中階段是人類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基本階段。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在現階段尤為重要。社會中的某些不利因素,必然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剛步入中學的他們,在心靈和人格發展上有了細微的改變,對外部環境和新鮮事物也有濃厚的興趣。然而,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他們容易受到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積極引導學生調整心態,以適應學習、生活和日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這對初中生來說非常重要。
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
1.優化課堂,滲透教育意識
課本不僅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工具,而且是語文知識傳播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載體。目前的全國初中教材都是眾多專家學者智慧的結晶,每一種文字和繪畫都有其教學價值和含義。而課本中的許多作品都有著崇高的教育含義和思考內容,為全國初中語文教師滲透心理健康知識領域創造便利。在今天的初中語文課文中,有許多關于人和事的文章,它蘊藏了豐富的個人情感。教師們必須充分利用這些內容,明確梯度式問題,以問題為導,引領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蘊涵的美好情意,培養學生的思想和精神。此外,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教師應注意為學生搭建一個自由、愉快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索、表達自我。
2、拓展語文教學,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語文這門課程有著很大的開放性和工具性,教師在課堂中必須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豐富語文課堂思維,引導語文不斷拓展到課外和日常生活中,以提高初中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增強語文教育的效果。通過活動,可以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這樣對家庭教育的滲透并不要求耗費過多時間,而往往是很有針對性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希望學生學會感恩,并學會應對生命中的所有問題與挫折。另外,教師還能夠通過舉辦演講比賽、答辯、創作和演出教育作品等其他活動,滲透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教育手段之一。目的是通過日常教育觀察、師生心理動態、個人興趣、語文學習能力和未來理想興趣,探索學生的心理特征。
3、滲透得失教育,培養樂觀精神
初中生也處在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教育學生怎樣正確處理利害得失,學習調節自己的心情,保持積極開朗的心態是十分關鍵的。不良情緒對學生身心的發展十分有害。語文教師應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素材,對學生進行指導,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特別是讓學生學會珍惜生命。人生處處充滿挫折。成年人可能對挫折持樂觀態度,但初中生未必如此,有些人甚至可能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失去斗志。網上有很多報道說,初中生因為一個小問題正在走向自殺。這是心理缺陷的影響。在生活中,我們要辯證地對待得失,不能斤斤計較,遇到災難,而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吸收語文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結束語
在我國中學滲透健康教學,是為貫徹新課標理念、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身為語文老師,就應該關注心理教育,以教學經驗為基礎,善于運用良好的教學機會,恰當地把心理教學經驗融于語文教育,不斷培養高中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并促使其健康成長。在語文知識教育中,就應該滲透心理教學,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習成長,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輝平.語文美,心靈美——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1(10):71-72.
[2]李自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基礎教育論壇,2021(28):91+93.
[3]靳桂芳.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07):17+43.
[4]. 初中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探索[C]//.2021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21:58.DOI:10.26914/c.cnkihy.2021.00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