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應春
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有助于其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可以說區域游戲是培養幼兒良好品質的有效途徑。教師應根據幼兒發展情況設置區域游戲,通過合理的游戲流程、游戲設計等,讓幼兒自主探索和活動,在玩中學,學中樂,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品質。下文筆者從自身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體會出發,主要探討區域游戲中培養幼兒良好品質的策略。
一、區域游戲培養幼兒良好品質的積極作用
(一)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幼兒來說,區域游戲有著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會保持較為愉快的心情、活躍的思維和較強的思維能力。通過區域中的游戲,幼兒可以學會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因此而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比如,大班的區域游戲“苗苗服飾中心”,此游戲內容包括了裁剪、制衣、驗收、廠方直銷和服飾專賣各項環節。在不同的游戲內容和環節中,培養幼兒的方向也不同。如裁剪環節主要在于對幼兒模仿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制衣環節在于對幼兒耐心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在于幼兒初步審美觀念的建立;驗收環節主要是培養幼兒的細心和責任心;廠方直銷環節因為滲透了現代營銷理念和與人溝通的技巧,所以通常能培養幼兒的社會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服飾專賣環節則注重對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和服務意識的發展。在這一系列的游戲環節,幼兒可以一遍遍地強化自己的良好品質,可以在人與人的交往體驗中,樹立道德規范,增強禮儀規則。
(二)促進幼兒創造性潛能的開發
對幼兒來說,區域游戲可以開發自身的創造性潛能。陶行知先生曾言,“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為創造之地,人人皆創造之人。”區域游戲的魅力在于其有著極強的挑戰性。在區域游戲中,需要設置游戲環節,需要創新游戲方式,更需要布置一系列的游戲任務,發放相關的操作材料,幼兒需要通過對自己創造性、想象力的發揮,完成區域中的各類游戲。
比如,在“創意DIY”游戲中,教師通常需要提供眾多可供操作的廢舊物品和輔助材料,將幼兒置于主體地位,由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根據自己的意愿為依據設計操作物品。而在動手動腦的結合中,幼兒可以對各種各樣的作品創造性地制作。總體來說,區域游戲賦予了幼兒充分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平臺,所以能在展示幼兒自身能力的同時,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
(三)促進幼兒獨立自主性的發展
在幼兒階段,開展區域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獨立自主性的發展。在區域游戲中,幼兒通常都是通過對某一具體區域游戲的參與和實際物品的制作,對自己所有的生活認知和體驗進行表達,而此種表達不僅促進了其自主性的發展,還有效地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更能增強幼兒的合作分享品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需適當地建立游戲規則,讓幼兒可以在自主性發展中有據可依。
比如,在“貝貝理發店”的區域游戲活動中,受各種因素影響,幼兒對此類游戲活動并不感興趣,這也使該區域游戲活動的參與人數較少。此時教師就需要在了解這一情況后,可以“顧客”的身份參與游戲?!邦櫩汀眮淼嚼戆l店,和店中的“禮儀小姐”禮貌地打招呼過后,由“禮儀小姐”介紹“理發師”,而后“理發師”再為“顧客”理發。在理發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顧客”和“理發師”之間需要有互動?!袄戆l師”可以和“顧客”溝通,如阿姨需要其他服務嗎等。作為“顧客”的教師則需提出自己的要求,可以適當地“刁難”“理發師”,如需要卷發、燙發等。而擔任“理發師”的幼兒就要通過思考,得出滿足“顧客”要求的方法。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發散思維,在其問題思維的培養中,提升其問題解決能力和優秀的思維品質。
(四)促進對幼兒協作精神的培養
事實上,在幼兒良好品質的發展中,區域游戲可以促進對幼兒協作精神的培養。幼兒受年齡特征和家庭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存在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淡薄、缺乏合作機會和能力等問題。還有少數幼兒因為受到溺愛,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刁蠻性格。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培養幼兒良好品質,教師可以應用區域游戲。區域游戲屬于一種需要幼兒相互合作的游戲,因而此游戲有著培養幼兒合作意識、訓練幼兒合作技巧的作用。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或矛盾時,幼兒需通過協商、合作、分工和協調等團體協作方式,順利完成活動任務。
比如,在大班區域的“小小設計師”游戲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通常知道需要對大規模的立交橋模型進行拼搭,但如果只是憑借一己之力,能力較弱的幼兒一定無法完成。此時教師就要讓其自主選擇同伴,或教師指定合作小組,讓幼兒通過和同組成員的商量合作等,對作品進行設計制作。在制作完成后,教師再讓幼兒一起對所完成的作品進行欣賞,并在欣賞時對其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思考改進,對其中的出彩之處進行分析和探討。
二、在區域游戲中培養幼兒良好品質的實踐
(一)依托區域游戲,優化幼兒品質
1.重視區域特色,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作為幼兒教師,要想對幼兒良好的品質進行培養,就必須關注幼兒,了解幼兒,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培養幼兒。幼兒教師要以區域游戲為依托,在重視區域特色后,以區域特色為基礎設置區域游戲。教師要充分考量不同區域的特性,要研究活動區域的性質后,將性質較為相似的區域安排在一起。如此方能在了解不同區域的特色和區域游戲的特性后,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讓幼兒可以在不同的活動氛圍中滿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如可以在教室中設置閱讀區、美工區、繪畫區等,設置對應的閱讀游戲、繪畫游戲。由于科學探索區中的活動需要用到水,教師要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設置該區域,并在確定區域活動的位置后根據區域活動的特性設置區域游戲。表演區一般來說需要用到較大的空間,所以可以將表演區設置在開闊但又不會影響到他人的位置,然后進行表演游戲。幼兒可以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前提,選擇區域游戲,然后在區域游戲中發揮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品質。
2.合理空間設置,提升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合理設置區域的游戲空間實際上才是最重要的。教師要積極應用教室的空間,利用好教室的邊邊角角這些區域,不同的區域分別安置對應的桌椅,以此在優化整體布局時,為幼兒的游戲操作提供便利。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師要適當留出區域中間的位置,當其他區域不夠寬敞時,以此滿足活動需要,讓幼兒可以在相對獨立但靈活的區域之間,盡情地參與游戲。比如,教師在教室中間的大塊空地上設置建構區域,在該區域組織幼兒用大塊的積木構建“飛機場”。根據飛機場的特性,發揮幼兒的想象,設置對應的建構游戲。在興趣和環境的相輔相成中,讓幼兒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區域游戲,從而在快樂發展中優化品質。
3.設置區域隔斷,集中幼兒活動專注力
幼兒因為年紀尚小,并沒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意志力,也無法長時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這些特性都影響到了正?;顒拥拈_展。教室內的空間相對教室外來說自然是較為狹小的,不同的區域需要的空間和環境又存在不同。所以這個時候,也就需要幼兒教師可以設置區域隔斷,以此集中幼兒的活動專注力。教師要注意加大班級的彈性空間,對可收可放的區域隔斷進行設置??梢愿鶕煌瑓^域的特性設置隔斷,如角色扮演區域和表演區域在一定程度上比較相似,且都屬于熱鬧的區域,此時就可以將這兩個區域設置在同一邊,并進行隔斷。而諸如美工區、閱讀區和建構區相對來說較為安靜,就可以設置在同一邊,以桌椅等不同材料簡單隔斷。之后教師再根據區域的情況,對與區域相符的區域游戲進行設置。這樣可以使區域游戲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可以在保障區域游戲的趣味性和便利下,給予幼兒獨立的游戲空間;可以在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下保證幼兒的活動空間,從而促進幼兒良好品質的發展。
4.設置區域聯動,引發幼兒活動創造性
培養幼兒是需要注意區域聯動的。所謂區域聯動就是對各個區域進行整合,使其由不同的個體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一般來說,設置區域聯動可以對幼兒進行明確的職能分工,幼兒可以在不同的區域游戲形式下擁有更多的自由創造空間。根據此,幼兒教師要組織不同的區域游戲,在劃分區域后,根據區域的特點組織游戲,幼兒要參與這些區域游戲,收獲游戲經驗。當他們有了一定的游戲經驗后,教師就要加強幼兒之間的交流,幼兒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游戲伙伴交談,分享自己的游戲經驗后,一起策劃其他不同的區域活動內容。如此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培養其良好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與哪種區域游戲,如喜歡美食的幼兒參與美食區的游戲,制作推銷和售賣該區域的美食。有著強烈表演欲望的幼兒則可以參與表演區的游戲,或是排演情景劇,或是表演所看到的電視節目等。手工區的幼兒則可以參與小工藝品的制作售賣游戲。這樣區域聯動的方式,可以直接全面地聯系起各個區域游戲,可以在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后,提高幼兒的實際動手能力。
(二)有效開展游戲,逐步提升品質
1.內化區域規則,培養良好意識
區域游戲與其他游戲最大的不同就是,更能體現出幼兒的主體性,但在自主化的區域游戲中,教師不能直接放任幼兒,而是需要在了解區域游戲的實際情況后,對一定的規則進行明確制定。利用區域游戲規則的內化,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教師可以在區域游戲規則的制定中,畫出對應的圖片。如圖書區,可以畫出一張張“打開的嘴巴”,而后在“嘴巴”上打上鮮紅的叉,以此明確表示在圖書區應該保持安靜的規則?;蛘呓處熞部梢灾苯赢嫵鲆粡垺白彀汀焙?,在“嘴巴”前面畫上一個“豎著食指的手”,以此告訴幼兒在讀書時不要說話。這樣在區域游戲中張貼簡單易懂的圖片,可以讓幼兒明白游戲規則,從而樹立起規則意識。又如,教師可以在游戲區,貼上幾只“小腳印”,讓幼兒在游戲時脫下鞋子,將腳整齊地放在“小腳印”上。一旦“腳印”上放滿了鞋子,那就會被淘汰該區域。如此一來,幼兒就會形成良好的游戲習慣,就會因此形成良好品質。
2.注重材料投放,激發探究興趣
實際上,在區域游戲活動展開的過程中,相關活動是否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實現活動開始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除了與教師的區域活動規劃設計理念,以及對區域活動的認知有較為密切的關聯外,幼兒是否有參與相應區域游戲活動的興趣,也是決定區域游戲活動展開是否順利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教師在提升相應活動質量的同時,需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尊重幼兒的興趣和審美特征,創造更為豐富的互動場景,提升幼兒參與積極性,以及相應區域性游戲活動的趣味性。譬如,教師在開展區域性幼兒演唱活動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對單獨的演唱活動并未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為了能提升幼兒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在進行演唱活動的過程中,穿插與歌曲相關的小故事講述,這不僅能使沒有唱歌天賦的幼兒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才藝,還能使現場的氛圍變得更加熱烈,這樣一來,相應的區域化游戲活動便能進展得更為順利。正因為不同幼兒的興趣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性,教師不一定要在區域游戲活動策劃的過程中,以統一的方式讓全體幼兒進行一種活動。而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傾向,進行不同幼兒的分組,將興趣傾向相類似的幼兒分在一組進行相應的游戲活動,這樣一來,每一組幼兒都能按照自身的愿望進行相應的游戲活動。為了使不同類型的幼兒區域游戲活動能在貼合幼兒興趣時更符合幼兒的期許,教師在進行相應的區域化游戲活動策劃前,可提升與幼兒之間的相處和交流頻率,或通過直接詢問或觀察幼兒,了解幼兒所期待的區域化活動形式,這能使相應的區域化游戲活動給幼兒帶來更多的樂趣,并豐富區域游戲形式。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必然需要投放對應的材料,并保障投放材料的探究性。只有這樣,才能同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保持幼兒的好奇心,增強幼兒的求知欲。幼兒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幼兒,在手工制作區投放廢舊的紙盒,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下,讓幼兒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以廢舊的紙盒對不同的物品進行制作。在區域游戲中,一份材料不能使用太久,教師要注意及時更換材料,對新鮮好玩的材料進行添置。同時,教師要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后,以幼兒的年齡為基礎投放不同的材料。如面對小班的幼兒,可以對色彩鮮艷的材料進行投放。中班的幼兒有了一定的游戲經驗,此時可以直接增加區域游戲的難度。對不斷增強好奇心的大班幼兒,則可以投放具有強烈挑戰性的材料。這種以幼兒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投放材料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培養效率,保證幼兒優良品質的發展。
三、結語
良好的品質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生成長的關鍵要素。所以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通過科學合理組織區域游戲,讓幼兒在實踐中提升品質。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