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楠,孔紫靖,袁 玲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小欖人民醫院婦科,廣東 中山 528415)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婦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也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關鍵因素,患者常伴有糖脂代謝異常和胰島素抵抗的表現。炔雌醇環丙孕酮是常見的抗雄激素藥物,其中含有炔雌醇成分,可調節月經周期、促進排卵[1]。但相關研究表明,炔雌醇環丙孕酮給藥后的作用有限,同時患者也容易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2]。屈螺酮炔雌醇屬于避孕藥,可調節體內性激素水平,促進排卵,并改變子宮內膜形態與功能,且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少[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了屈螺酮炔雌醇與炔雌醇環丙孕酮對PCOS患者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WHR)及性激素水平的影響,現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小欖人民醫院收治的128例PCOS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A組和B組,各64例。A組患者年齡21~37歲,平均(28.95±1.39)歲;不孕年限1~7年,平均(4.85±0.63)年。B組患者年齡22~37歲,平均(29.12±1.42)歲;不孕年限2~7年,平均(4.81±0.62)年。兩組患者年齡與不孕年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符合《多囊卵巢綜合征中國診療指南》[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對屈螺酮炔雌醇、炔雌醇環丙孕酮無過敏反應者;高雄激素臨床表現或高雄激素血癥者;近3個月未使用過影響胰島素分泌藥物或其他激素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損傷者;存在糖尿病或正在服用其他降血糖藥物者;合并其他生殖系統障礙者等。本研究經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小欖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于月經來潮第5天給予A組患者炔雌醇環丙孕酮片(Bayer Weimar GmbH und Co. KG,注冊證號H20170209,規格:醋酸環丙孕酮2 mg和炔雌醇0.035 mg)口服治療,1片/次,1次/d。B組患者采用屈螺酮炔雌醇治療,于月經來潮第1天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Ⅱ)(Bayer Weimar GmbH und Co. KG,注冊證號H20140972,規格:炔雌醇0.020 mg和屈螺酮3.000 mg)治療,1片/次,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給藥3個周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經陰道B超檢查卵泡發育情況,當卵泡直徑≥ 18 mm時,注射5 000~10 000 U促絨毛膜性腺激素,囑咐患者在24 h內進行性生活,36 h后采取B超檢測排卵情況,若是未妊娠重復促排卵2個月經周期。此外,還應指導患者在治療期間需注意清淡飲食,可進食豐富蛋白質和高維生素的食物,注意多休息,若是條件允許則可停止工作,保持身心良好狀態,避免雜事煩擾。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排卵情況。采取陰道B超檢查,若檢查顯示患者優勢卵泡縮小50%或者消失,輪廓清晰卵泡未見回聲區或者消失,卵泡壁塌陷則屬于排卵成功。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OMA-IR、BMI、WHR水平。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分為兩份,其中一份采用血糖儀檢測患者空腹血糖,另一份血樣,以3 000 /min的轉速離心15 min后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空腹胰島素,計算HOMA-IR,HOMA-IR=空腹胰島素 × 空腹血糖 /22.5,BMI= 體質量(kg) / 身高2(m2),腰臀比=腰圍/臀圍。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性激素指標水平。血液采集方法與血清制備方法同②,采用化學發光免疫法測定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HBG)水平。④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情況,主要包括惡心嘔吐、腹痛、頭暈等。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s)、[ 例(%)]表示,兩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與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排卵情況治療后B組患者排卵率為54.69%(35/64),顯著高于A組的32.81%(21/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6.222,P<0.05)。
2.2 HOMA-IR、BMI、WHR水平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HOMA-IR、BMI、WHR水平均顯著降低,且B組顯著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HOMA-IR、BMI、WHR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HOMA-IR、BMI、WHR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HOMA-IR:胰島素抵抗指數;BMI:體質量指數;WHR:腰臀比。
HOMA-IR BMI(kg/m2) WHR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64 3.64±0.81 2.71±0.68* 26.18±1.58 23.41±1.43* 0.94±0.13 0.85±0.08*B 組 64 3.66±0.82 1.56±0.61* 26.25±1.55 22.25±1.25* 0.93±0.13 0.76±0.06*t值 0.139 10.071 0.253 4.886 0.435 7.20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2.3 性激素指標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FSH、LH、E2水平均顯著降低,且B組顯著低于A組;而血清SHBG水平顯著升高,且B組顯著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性激素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性激素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FSH:促卵泡生成素;LH:黃體生成素;E2:雌二醇;SHBG:性激素結合球蛋白。
FSH(mIU/L) LH(mIU/L) E2(pg/mL) SHBG(n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64 8.54±1.44 6.23±1.03* 14.51±1.63 10.62±1.42* 84.96±7.22 70.32±5.12* 15.58±1.55 22.41±2.41*B 組 64 8.52±1.43 4.66±0.78* 14.45±1.62 8.71±1.21* 84.45±7.15 51.34±4.52* 15.62±1.56 34.62±3.23*t值 0.079 9.721 0.209 8.190 0.402 22.232 0.146 24.23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2.4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B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13%,低于A組的4.69%,但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PCOS屬于常見的生殖內分泌代謝疾病,其典型表現主要是持續無排卵、卵巢多囊改變等,部分伴胰島素抵抗和肥胖等情況。相關研究表明,機體胰島素水平同PCOS患者發病關系緊密,主要是較高的胰島素水平可刺激FSH合成,且胰島素抵抗可上調LH分泌水平,影響卵泡正常發育,導致不孕,因此在對PCOS患者調節性激素水平的同時也需關注胰島素抵抗的改善[5]。炔雌醇環丙孕酮是一種口服避孕藥,主要作用是調節體內性激素水平,抑制排卵,而隨著臨床研究進一步深入,發現炔雌醇環丙孕酮對患者機體內胰島素抵抗的改善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探究更有效的藥物[6]。
屈螺酮炔雌醇屬于第四代復方口服避孕藥,其中屈螺酮屬于17-α螺甾內酯類衍生物,具有抗雄激素和對抗鹽皮質激素的活性的作用;炔雌醇可抑制卵巢與腎上腺釋放的雄激素[7-8]。伴隨PCOS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改變,患者的BMI、WHR指標水平會有所升高,使得病情進一步加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屈螺酮炔雌醇可減輕機體水、鈉潴留,避免患者體質量的快速增長,也可促進排卵[9];同時藥物也能提高周圍組織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和攝取,有效降低患者胰島素[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B組患者排卵率顯著高于A組,HOMA-IR、BMI、WHR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A組,提示屈螺酮炔雌醇治療PCOS患者,可減輕患者體質量,顯著提高排卵率,改善胰島素抵抗。
PCOS患者發病時會出現代謝紊亂現象,同時造成機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異常,使血清FSH、LH、E2等性激素指標水平明顯升高[11];SHBG屬于運輸性激素的載體,POCS患者機體內胰島素水平升高,會抑制肝臟SHBG的合成,使其水平降低[12]。屈螺酮炔雌醇是常用口服避孕藥,可明顯抑制患者體內孕激素,調節激素分泌,使內分泌與代謝恢復正常,顯著降低性激素水平[13-14]。此外,屈螺酮炔雌醇是屈螺酮和炔雌醇的復合藥物,其中屈螺酮能反饋抑制促性激素釋放,降低LH水平,抑制卵巢與腎上腺釋放雄激素;同時屈螺酮具有高效的抗雄激素作用,與炔雌醇復合連用有效提升分泌激素的調節效果,維持代謝、內分泌正常和穩定,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B組患者血清FSH、LH、E2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SHBG水平顯著高于A組,但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屈螺酮炔雌醇治療PCOS患者可明顯調節性激素水平,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屈螺酮炔雌醇治療PCOS患者,可提高患者排卵率,降低BMI、WHR及HOMA-IR水平,調節性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樣本量較小,且也屬于單中心研究,因此后續需擴大樣本量并開展多中心研究,為臨床治療提供有利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