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 志,宋雪玲,唐 愷,于雷雷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院眼科,山東 濰坊 261021)
白內障是由眼睛晶狀體蛋白質發生變性而導致的一種視覺障礙性疾病,患者多伴有視力緩慢進行性下降、模糊、對比敏感度下降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視物能力。目前,臨床治療白內障的藥物主要有法可林、谷胱甘肽、吡諾克辛等,但藥物治療無法完全治愈白內障,只能延緩患者病情發展[1]。臨床治療白內障的手術主要包括飛秒激光輔助下白內障摘除術、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等,以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為主要方式。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雖具有良好的療效,但研究顯示,患者術后前房滲出的風險較高,影響患者術后視力的恢復[2]。因此,本研究選取450例行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的白內障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分析,旨在為術后患者前房滲出的防治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院行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的450例(477眼)白內障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術后是否出現前房滲出(裂隙燈檢查炎癥細胞 > 30個,有凝塊狀、膜狀、聚合體滲出癥狀)分為發生組(28例,34眼)、未發生組(422例,443眼)。納入標準:均符合《現代白內障治療》[3]中關于白內障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眼科裂隙燈下檢查確診者;有完整的臨床資料者等。排除標準:先天或外傷引起的白內障者;有超聲乳化吸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史者等。本研究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手術方法所有患者常規消毒鋪巾,局部表面麻醉后,在2:00方向作1 mm角膜側切口,在10:30方向作3 mm透明角膜切口,連續環形撕囊,充分水分離。用超聲乳化儀(蘇州六六視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YD 10)吸出晶狀體,將人工晶體植入,水密閉合角膜緣切口,完成手術[4]。
1.3 觀察指標①統計所有患者前房滲出的發生情況。②收集發生組、未發生組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術前角膜內皮細胞計數(通過角膜內皮顯微鏡拍攝照片觀察角膜內皮狀況,計算內皮細胞密度)、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合并葡萄膜炎、前列腺增生病史、高血壓病史、酗酒史、吸煙史、術前眼內壓(使用非接觸式眼壓計對患者的眼內壓進行測量)、術中發生晶狀體后囊膜破裂、術中瞳孔直徑、青光眼、高度近視(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進行視力測試)、晶狀體核分級等。②將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多因素研究,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患者發生前房滲出的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s)及[ 例(%)]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及χ2檢驗;危險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前房滲出的發生情況450例(477眼)白內障患者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發生前房滲出28例(34眼),發生率為6.22%(7.13%)。
2.2 單因素分析發生組合并葡萄膜炎、術前眼內壓≥ 21 mmHg( 1 mmHg = 0.133 kPa)、術中發生晶狀體后囊膜破裂、術中瞳孔直徑 < 3 mm、青光眼、高度近視、晶狀體核分級≥Ⅳ級的患者占比均顯著高于未發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患者前房滲出的單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是否發生前房滲出為因變量,將合并葡萄膜炎、術前眼內壓≥ 21 mmHg、術中發生晶狀體后囊膜破裂、術中瞳孔直徑 < 3 mm、青光眼、高度近視、晶狀體核分級≥Ⅳ級等觀察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葡萄膜炎、術前眼內壓 ≥ 21 mmHg、術中發生晶狀體后囊膜破裂、青光眼、高度近視、晶狀體核分級≥Ⅳ級均是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患者發生前房滲出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OR= 3.967、3.300、10.751、9.583、5.518、3.607,均P<0.05),見表2。

表2 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患者發生前房滲出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白內障是由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與代謝異常、外傷、中毒、輻射等原因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具有療效好、切口小、視力恢復快等優點,是治療白內障的常用術式,但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患者眼球易發生無菌性炎癥反應,造成前房滲出,使得患者出現結膜出血、視力減退等癥狀,影響患者預后[5]。因此分析研究影響術后前房滲出的危險因素至關重要。
本研究中經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發生前房滲出28例(34眼),前房滲出發生率為6.22%(7.13%),與近幾年有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發生前房滲出的研究[6]相比,滲出率有所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患者自身疾病嚴重程度或是與術者操作水平等有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合并葡萄膜炎、術前眼內壓≥ 21 mmHg、術中發生晶狀體后囊膜破裂、青光眼、高度近視、晶狀體核分級≥Ⅳ級均是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患者發生前房滲出的危險因素。考慮其原因可能為,葡萄膜炎是由于術前長期的炎癥反應和手術刺激使術后炎癥控制困難,若處理不當前房炎癥可反復發作,引起繼發性青光眼等嚴重后果[7-8]。因此,可加強術前葡萄膜炎的控制,手術前觀察判斷葡萄糖膜炎癥是否處于活動期,根據病情,輔助糖皮質激素治療迅速控制炎癥。術前眼內壓≥ 21 mmHg的白內障患者血 -?眼屏障功能較差,眼內外環境穩定性較差,故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易出現前房滲出[9]。故臨床須在術前檢測患者眼內壓,對于高眼壓患者需降眼壓后再行手術。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中發生晶狀體后囊膜破裂的白內障患者,因手術難度加大,有較高的損失虹膜的風險,因此,術后易發生前房滲出[10]。故臨床需于術前評估患者出現術中發生晶狀體后囊膜破裂的風險,對高風險患者制定更詳盡的手術方案。青光眼白內障患者需使用毛果蕓香堿類、前列腺素類藥物治療,而這些藥物會破壞血 -?眼屏障,使患者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發生前房滲出的風險加大[11]。因此,臨床需詢問患者術前用藥史,對于近期有毛果蕓香堿類、前列腺素類藥物用藥史的患者應擇期行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高度近視的白內障患者玻璃體嚴重液化,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中眼壓穩定性差,手術難度較高,所以術后有較高的前房滲出風險,對高度近視患者術后可用藥物進行預防,以降低患者術后出現前房滲出的風險[12-13]。晶狀體核分級≥Ⅳ級的患者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中需要能量較大,術后恢復較慢,進而易出現前房滲出等并發癥[14]。因此,臨床可延長晶狀體核分級≥Ⅳ級的患者術后觀察時間,針對患者恢復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綜上,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患者發生前房滲出的風險較高,合并葡萄膜炎、術前眼內壓≥ 21 mmHg、術中發生晶狀體后囊膜破裂、青光眼、高度近視、晶狀體核分級≥Ⅳ級均是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患者發生前房滲出的危險因素,臨床可據此對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進行防治,以降低患者術后前房滲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