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久峰,王建君,朱云峰,陳 黎
[蘇州市吳江區中醫醫院(蘇州市吳江區第二人民醫院)治未病科,江蘇 蘇州 215221]
2型糖尿病的發生與胰島素分泌量和靶細胞敏感度有直接關系。臨床上對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多采用西藥,二甲雙胍是治療該疾病最常用的藥物,其可通過減少肝糖原異生,促進肌肉組織分解葡萄糖,起到降糖作用,但是大劑量使用會使患者出現厭食、腹瀉、乳酸中毒等不良反應[1]。中醫認為2型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其發病機制為陰液虧虛、虛熱內生等,治療應遵循滋陰潤燥、養陰治本的原則[2]。地芍龍牡湯方加減方中含有熟地黃、白芍等藥材,具有滋陰清熱、斂津止汗等功效,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減少對患者心血管的影響,且藥性溫和,不良反應較少[3]。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擬地芍龍牡湯方加減對陰虛熱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與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將蘇州市吳江區中醫醫院(蘇州市吳江區第二人民醫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陰虛熱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33、17例;年齡25~76歲,平均(42.21±8.97)歲;病程3~10個月,平均(7.42±2.03)個月。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32、18例;年齡27~75歲,平均(43.21±9.54)歲;病程5~11個月,平均(7.38±2.1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診斷標準:西醫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中醫參照《消渴病(糖尿病)中醫診療方案》[5]中陰虛熱盛型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與上述診斷標準相符,且經臨床醫師檢查確診者;確診為2型糖尿病12個月以內者;近期未服用降糖藥物或使用的降糖藥物只有一種者;依從性好,愿意接受中藥治療者等。排除標準:患有其他類型糖尿病者;存在嚴重內分泌系統疾病者;近1個月內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代謝紊亂,以及合并感染者;過敏體質及對受試藥物處方中藥物過敏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實施糖尿病基礎治療,普及糖尿病基礎知識,并進行飲食控制、心理調整等[6]。同時給予對照組患者鹽酸二甲雙胍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370,規格:0.5 g/片)口服治療,0.5 g/次,3次/d,隨餐服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自擬地芍龍牡湯方治療,藥方組成:熟地黃60 g,生白芍、山茱萸、煅龍骨、麥冬、煅牡蠣、浮小麥各30 g、川牛膝15 g,伴有氣虛者加太子參15 g,血虛者加全當歸15 g,眠差者加酸棗仁15 g,納呆者加焦三仙g,濕盛者加以薏仁、茯苓各15 g,水煎服,取汁400 mL,早晚飯后服用。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并進行12周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評估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變化,主要分為渴喜冷飲、咽干口燥、心煩畏熱、多食易饑、大便秘結、小便頻數、多汗7項,每項癥狀分值范圍均為0~3分,無癥狀為0分,輕度為1分,中度為2分,重度為3分[7]。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4]判定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空腹血糖(FPG)與餐后2 h血糖(2 h PG)恢復正常范圍,或FPG與2 h PG值下降>40%,糖化血紅蛋白(HbAlc)下降>3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70%;FPG與2 h PG值下降20%~40%,HbAlc值下降10%~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未改善,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FPG與2 h PG未下降,或下降<20%,HbAlc值未下降,或下降<1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糖脂代謝指標與胰島素指標。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餐后2 h靜脈血各2 mL,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FPG、2 h PG、HbAlc及果糖胺(FMN)水平采用全自動分析儀檢測;空腹胰島素(FINS)、餐后2 h胰島素(2 h INS)水平使用生物檢定法檢測,并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HOMA-IR=FPG×FINS/22.5。③炎性因子。血液采集與血清制備同②,血清白細胞介素 -10(IL-10)、白細胞介素 -8(IL-8)及白細胞介素 -18(IL-18)水平使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測定。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總有效率、中醫證候積分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2.2 糖脂代謝指標與胰島素指標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 FPG、2 h PG、HbAlc、FMN、FINS、2 h INS 及HOMA-IR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指標與胰島素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指標與胰島素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Alc:糖化血紅蛋白;FMN:果糖胺;FINS:空腹胰島素;2 h INS:餐后2 h胰島素;HOMA-IR:胰島素抵抗指數。
FPG(mmol/L) 2 h PG(mmol/L) HbAlc(%) FMN(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8.68±1.19 7.21±1.08* 14.78±2.69 11.46±1.52* 8.54±2.21 7.72±1.91* 3.87±1.06 3.07±0.78*觀察組 50 8.57±1.12 6.14±0.89* 14.31±2.64 8.17±1.21* 8.68±2.24 6.12±1.12* 3.62±1.03 2.17±0.72*t值 0.476 5.406 0.882 11.974 0.315 5.110 1.196 5.99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FINS(mU/L) 2 h INS(mU/L) HOMA-IR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14.32±3.49 12.25±4.47* 49.36±4.47 46.21±4.24* 5.28±1.61 4.14±1.57*觀察組 50 13.31±3.21 9.52±4.21* 48.21±3.74 43.18±4.03* 5.09±1.41 3.09±1.48*t值 1.506 3.144 1.395 3.663 0.628 3.4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2.3 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8、IL-18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ng/L)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ng/L)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8:白細胞介素 -8;IL-10:白細胞介素 -10;IL-18:白細胞介素 -18。
組別 例數IL-8 IL-10 IL-1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7.96±2.79 5.65±2.67* 9.85±2.42 14.74±1.30* 206.20±14.38 125.55±12.21*觀察組 50 7.95±2.80 2.86±1.12* 9.84±2.51 16.58±1.26* 207.08±14.25 100.02±12.42*t值 0.018 6.814 0.020 7.187 0.307 10.36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為患者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或所產生的胰島素不足以彌補胰島素抵抗的影響,從而影響糖代謝功能[8]。臨床上通常采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其可降低肝臟產生葡萄糖和胃腸道吸收葡萄糖的效率,提升肌肉中葡萄糖的吸收代謝效率與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提升葡萄糖的利用率,進而降低患者血糖,但患者易出現胃腸道反應,且不建議肝腎功能不良患者使用,以免藥物蓄積導致肝腎損傷加重[9-10]。
中醫認為,2型糖尿病主要由陰津虧損、燥熱偏盛所致,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與肺、胃、腎三臟密切相關,以腎的病變最為關鍵。糖尿病可分為脾癉和消癉,脾癉多與過食肥甘,久坐少動為始動因素,以中滿內熱為核心病機;消癉多以腑臟柔弱,情志怫郁或衛分郁熱為始動因素,以氣分熱盛為核心病機[11]。地芍龍牡湯方加減方中,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白芍養心柔肝、斂陰收汗;麥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澀;煅龍骨平肝潛陽、收斂固澀;煅牡蠣收斂固澀、制酸止痛;浮小麥固表止汗、益氣除熱;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風利濕,諸藥合奏滋陰清熱、斂津止汗之功;太子參以益氣生津;全當歸養血補血;酸棗仁養心安神;焦三仙消積化滯;薏仁、茯苓利濕去水。地芍龍牡湯方加減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調節胰島素水平,且藥效較為溫和,不會對患者的肝腎造成不良影響,能夠彌補西藥的局限性,對于糖尿病的長期控制有較好的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提示自擬地芍龍牡湯方加減治療陰虛熱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自擬地芍龍牡湯方加減湯方所包含的地黃中含有的梓醇和地黃寡糖都具備降糖作用;黃連中的黃連素能夠降低體內胰島血糖素水平,避免肝臟糖原異生,加快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酵解,降糖作用與二甲雙胍相似,可提高患者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并促進機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PG、2 h PG、HbAlc、FMN、FINS、2 h INS及HOMA-I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自擬地芍龍牡湯方加減治療陰虛熱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島素功能,進而降低血糖水平。
胰島素受體的信號通路與炎性因子的信號傳導存在交叉作用,炎性因子會干擾胰島素IRS/PI3-K信號傳導通路,因此炎性因子可介導胰島素抵抗發生[14];血清IL-8可刺激中性粒細胞,促進腎小球系膜的增殖,可引起氧化應激反應,改善血管的通透性,提高內皮促凝能力,使血管舒張功能下降,從而造成血流調節異常,導致糖尿病的發生;血清IL-18可增強巨噬細胞、NK細胞介導炎癥反應的作用,促進糖尿病的發展。IL-10通過抑制炎癥反應,調節機體組織糖脂代謝[15-16]。自擬地芍龍牡湯方加減湯方所包含的麥冬中的魯斯可皂苷元可有效抑制細胞間的黏附作用,白芍中的白芍總苷能夠調節白細胞介素 -1、干擾素的水平,均可發揮對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17-18]。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IL-8、IL-1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血清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自擬地芍龍牡湯方加減治療陰虛熱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緩解炎癥反應,控制病情發展。
綜上,通過自擬地芍龍牡湯方加減治療陰虛熱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臨床療效,調節胰島素與血糖水平,降低胰島素抵抗,并可有效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加快患者的康復,建議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