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江 劉立江 楊華萍
1.江西省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ICU,江西萍鄉 337000;2.江西省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超聲科,江西萍鄉 337000
機械通氣指在呼吸機幫助下,以維持氣道通暢、改善通氣和氧合、防止機體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積,使患者機體可度過相關基礎性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1]。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多存在呼吸衰竭情況,需行機械通氣,但一些患者在撤離呼吸機時難以從支持呼吸狀態轉變為自主呼吸,因此,存在撤機時危及患者生命的風險[2-3]。已有研究表明[4],常用撤機參數具一定預測撤機結局的效能,但預測效果不理想,不能確定準確的撤呼吸機時間。趙浩天等[5]研究結果顯示,撤呼吸機結局與患者通氣使膈肌功能狀態具相關性,若膈肌功能不良將增加撤機失敗風險。因此,本研究將探討重癥超聲下膈肌定量參數檢測在ICU機械通氣患者撤機結局預測中的應用價值。
回顧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接收的82 例ICU機械通氣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撤呼吸機結果分為撤機成功組(n=63)與撤機失敗組(n=19)。其中,男56 例,女26例;年齡18~86 歲,平均(67.21±5.43)歲。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納入標準:①入選患者均滿足撤呼吸機標準[6];②均于ICU 行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且通氣在1 d以上;③均測定同側膈肌定量參數。排除標準:①氣胸與腹腔高壓;②患嚴重胰腺炎或脊髓損傷;③胸腔具大量積液;④妊娠期孕婦;⑤伴神經性肌肉病。本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應用索諾聲M-Turbo 超聲診斷系統及GEDASH4000病人心電監護儀,在患者病情好轉或相關臨床癥狀消失后行撤呼吸機篩查。取仰臥位,超聲探頭頻率3.5 MHz,以M 模式將膈肌移動范圍標定,測定膈肌活動度(diaphragm excursion,DE),探頭頻率13 MHz,于腋前與腋中線之間第8 與第9 肋骨間,據胸腹膜定位膈肌,以M 模式測定呼吸末膈肌厚度(diaphragmatic thickness at the end of expiration,DTee)與吸氣末膈肌厚度(diaphragmatic thickness at the end of inspiration,DTei),測定時間控制在一個呼吸周期,計算膈肌增厚率(diaphragm thickening fraction,DTF),DTF=(DTei-DTee)/DTee,所有測量均行三次取均值。
觀察并記錄撤機成功組與撤機失敗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比較兩組膈肌定量參數,并分析膈肌定量參數預測ICU機械通氣患者撤機結局的效果。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ROC曲線評估膈肌定量參數預測ICU機械通氣患者撤機結局的價值,以P<0.05 提示有統計學意義。
撤機成功組DE、DTee、DTei、DTF 均高于撤機失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超聲檢查膈肌定量參數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超聲檢查膈肌定量參數的比較(±s>)
注 DE:膈肌活動度;DTee:呼吸末膈肌厚度;DTei:呼氣末膈肌厚度;DTF:膈肌增厚率
組別例數DE(mm)DTee(mm)DTei(mm)DTF撤機成功組撤機失敗組t 值P 值63 19 18.58±3.03 14.62±3.21 4.926<0.001 1.93±0.11 1.72±0.25 5.241<0.001 2.78±0.32 2.30±0.44 5.231<0.001 0.43±0.11 0.28±0.10 5.315<0.001
將各膈肌定量參數設為自變量,撤機結局為因變量,納入ROC 分析,結果顯示,DE、DTee、DTei、DTF 預測撤機失敗的AUC 分別為0.871、0.833、0.805、0.883,聯合檢測預測撤機結局的AUC 為0.9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圖1、表3)。

表3 膈肌定量參數預測ICU機械通氣患者撤機結局的ROC 分析

圖1 膈肌定量參數預測ICU機械通氣患者撤機結局的ROC 曲線
ICU機械通氣患者如何在適合的時間進行撤機,一直是臨床醫師關注的重要問題,近年來預測撤機結局的方式多樣,但多數為有創檢查,且預測效果不理想[7-8]。有關研究顯示[9],ICU機械通氣患者由于通氣時間較長,通常會造成膈肌功能異常,提示膈肌相關參數與撤機時機具一定相關性。超聲為無創監測方式,其在膈肌監測方面具良好效用,因此本研究采用超聲檢測ICU機械通氣患者的膈肌定量參數,探究參數對撤呼吸機結局的預測效果[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撤機成功組DE、DTee、DTei、DTF 均高于撤機失敗組,比較有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且ROC 分析顯示,DE、DTee、DTei、DTF 預測撤機失敗的AUC 分別為0.871、0.833、0.805、0.883,膈肌參數聯合預測撤機結局的AUC 為0.979,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劉麗霞等[11]研究結果相似,提示膈肌定量參數對撤機結果具良好預測價值,可為撤呼吸機時機提供參考。林寧等[12]研究顯示,ICU機械通氣患者,檢測DE 值在撤呼吸機失敗中的平均值約為9.8 mm,本研究測定值高于該研究,分析其原因,可能與ICU 患者基礎疾病種類與病情嚴重程度不同相關[13]。既往研究表明[14],DTee、DTei 及DTF 預測撤機結局效果良好,且上述指標可膈肌功能狀態,其中DTF為重要的評估膈肌功能的指標。另有研究表明[15-17],DTF 值在0.3 及以上具較高評估撤出呼吸機準確度、敏感度及特異度,本研究中撤機失敗組DTF 值均在0.3 以下,提示DTF 值可為評估撤呼吸機結局的重要指標。本研究入選研究對象較少,應將樣本容量擴大,更加深入地探究評估撤機結局的最佳膈肌定量參數值。
綜上所述,重癥超聲下膈肌定量參數預測撤機結局效能顯著,可作為評估撤機結局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