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賀 靜 韓 丹 黃曉明
1.江西省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護理部,江西萍鄉 337000;2.江西省萍鄉市第二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西萍鄉 337000
搶救車是臨床護理工作中存放搶救藥品和相關物品的專用車具,患者病情危急時,醫護人員可通過搶救車直接取用急救藥物,以爭取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1-2]。然而在臨床實際應用過程中,搶救車的管理方案仍存在諸多不足,醫療資源的不合理配置會造成藥品的過期浪費,也難以滿足不同科室部門的使用需求;護理人員在管理搶救車期間需定期清點核對藥品用具,由于檢查事項繁瑣、交接流程復雜,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也隨之增加[3-4]。近年來國內研究大多集中于報道搶救車藥品的使用現狀以及研發管理等方面內容,而較少涉及搶救車管理制度的優化與創新[5]。為提升搶救車管理效率,本研究通過回顧搶救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分級管理方法,現將搶救車管理方案的具體實施效果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和萍鄉市第二人民醫院分級管理實施前71 輛搶救車的使用情況,據此制定搶救車分級管理方案并于2020年1月至12月正式投入臨床應用。兩家醫院實際開放床位共1567 張,年均出院患者47 592 人次,年均急診量71 375 人次,共配備搶救車共71 輛,搶救車內共設置17 種急救藥品,藥品配備標準由兩家醫院護理部及藥劑科共同制定。
1.2.1 資料收集 以走訪調查相關部門負責人的形式了解2018年度醫院各病區搶救車的使用頻次、 專科用藥配備情況、藥品過期浪費數量、護理三級質控體系的執行情況等相關信息。
1.2.2 方案制定 根據收集到的基礎資料信息初步擬定分級管理方法,根據院內搶救車啟動次數將其分別分為1、2、3 級,針對不同等級搶救車圍繞藥品數量、專科用藥配置、質控頻次及近效期管理要求制訂相應管理方案,于2019年選擇院內部分科室部門作為試點試行管理后,向臨床相關醫護人員發放調查問卷,收集分級管理方案試行期間出現的問題。分析研究方案與臨床實際需求產生的矛盾沖突,本研究發現部分急救藥品在臨床醫師搶救時應用較少,且醫院采購較困難,經與藥劑科專業醫師討論后決定取消部分藥物的使用;部分臨床質控護士提出2 級搶救車內藥品的實際使用頻次并不高,可將臨近效期管理時間調整為6 個月,試行后發現并未對質控管理效果造成明顯影響,因此予以采納;針對性加以改進優化后最終形成完整的分級管理方案,詳細內容見表1。

表1 搶救車分級管理方案
1.2.3 臨床實施 2020年1月至12月實施完善后的搶救車分級管理方案,結合既往年啟動次數對71 輛搶救車進行分級,結果顯示,1 級搶救車共31 輛,2 級搶救車共18 輛,3 級搶救車共22 輛,以此為標準對各等級搶救車進行質控管理,同時收集方案實施前2018年同期院內搶救車的管理資料信息。
①比較2018、2020年分級管理方案實施前后搶救車過期藥品的平均損耗數量和損耗金額。②比較分級管理方案實施前后各科室及護理部對搶救車的全年質控管理次數和質控總耗時情況。③以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分級管理方案實施前后醫生和質控護士對管理方案的滿意度評價,總分為100 分,90~100分為滿意,70~89 分為基本滿意,<70 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該問卷Cronbach′s α 系數為0.851,重測信度系數為0.924,內容效度指數為0.906,問卷回收率100%。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分級管理方案實施后,搶救車藥品過期數量及損耗金額均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方案實施前后搶救車藥品損耗的比較(±s)

表2 方案實施前后搶救車藥品損耗的比較(±s)
時間 n 藥品過期數量(支/瓶) 藥品損耗金額(元)實施前實施后t 值P 值71 71 70.04±28.68 17.28±7.52 15.042<0.001 1014.64±409.33 163.44±62.51 16.903<0.001
分級管理方案實施后,搶救車科室質控次數、護理部質控次數和科室護理人員質控耗時均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方案實施前后搶救車質控管理情況的比較(±s)

表3 方案實施前后搶救車質控管理情況的比較(±s)
時間 n 科室質控次數(次)護理部質控次數(次)科室護理人員質控耗時(min/次)實施前實施后t 值P 值71 71 65.82±23.13 54.32±34.14 5.103<0.001 12.56±1.26 8.80±3.46 8.116<0.001 32.77±5.39 17.09±3.77 22.307<0.001
共有71 名醫護人員參與本研究方案滿意度評價工作,其中男26 人,女45 人;年齡26~49 歲,平均(35.98±3.42)歲;職位:醫師21 人,護士50 人;職稱:初級及以下43 人,中級19 人,高級9 人;文化水平:大專及以下20 人,本科37 人,碩士及以上14 人。分級管理方案實施后,醫護人員對方案評價總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方案實施前后醫護人員滿意度的比較[n(%)]
為保障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效率,搶救車的管理應當遵循定點放置、物品完好、存放有序、取用便利等原則,日常使用期間應設置專人定期整理車內急救用具、 對用品衛生進行清潔消毒并認真檢查藥品日期、維護急救用具的完好性,以保證搶救車始終處于備用狀態[6-7]。由于搶救車藥品屬于備用藥品,藥品消耗速率主要與患者搶救需求相關,在院內急救事件較少發生的情況下,部分藥品可能因長期閑置造成浪費,如何使備用藥品利用率最大化現已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8-9]。本研究通過調查發現,由于不同科室收治的患者疾病種類不同,院內部分搶救車使用頻率過低,藥品過期損耗情況較嚴重[10],考慮到院內藥品的調配使用屬于人為可控因素,為解決這一問題,本研究根據搶救車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分級管理,針對年啟動次數較少的搶救車適當減少專科藥品配置,同時以能夠滿足臨床基本需求作為最低標準,嚴格控制藥品數量[11-12],結果顯示,方案實施后搶救車藥品過期數量及損耗金額均低于實施前(P<0.05)。為加強對藥品過期的管控,本研究還將2、3 級搶救車的近效期藥品處理時間調整至臨近效期6 個月時,以便護理質控過程中重點關注臨期藥品并于質控日志中做好詳細記錄,可對參與交接的質控人員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在處理藥品時可將近效期藥品調撥至其他渠道以加快其消耗速度。綜合以上方案可知,分級管理對于醫療成本的控制和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損耗均具有積極意義。
質控管理是維護醫療工作秩序、穩定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13-14],定期對搶救車進行質控管理不僅是護理部門的職責所在,院內各科室也應當將搶救車的監督管理納入日常工作。分級管理有助于質控人員明確任務目標,也有助于搶救車設施管理規范的落實,本研究結果顯示,方案實施后搶救車科室質控次數、護理部質控次數和科室護理人員質控耗時均低于實施前(P<0.05),表明分級管理實行后各科室及護理部門對搶救車的質控管理效率得到顯著提升。本研究還發現,醫護人員對改進后的分級管理方案滿意度高于實施前(P<0.05)。在保障搶救車安全管理的前提下,護理質控人力投入減少,避免了人力資源的浪費;經方案調整后,搶救車內藥品得到精簡和合理配置,醫護人員在進行搶救工作時能夠更高效地取用藥品[15],搶救車實用性和便捷性均得到顯著提升,從而有利于推進醫療機構的整體性發展。
綜上所述,搶救車分級管理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可減少搶救車內置藥物的過期損耗,節約醫療成本,提高護理質控管理效率和醫護人員的滿意度。